用有情之眼看校园
2009-05-28吴卫俊
吴卫俊
初中风景写生教学由于受到各方面的条件制约,教师通常都会安排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当学生面对校园里见惯了的寻常景物时,他们都会抱怨“画什么呢”?“有什么好画的呀”!写生课原本是轻松、愉快的活动,但是传统的写生教学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而把愉悦的写生过程变成了一种纯粹的技法训练的过程。景物虽然是无情的,但人们可藉由景物的写生,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把情感转移到寻常景物上来,并把寻常景物打上情感的印记,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尝试的。
一、诗歌动情
校园风景除了学生活动和建筑物外,通常以花草树木为主体,所以笔者让学生收集、自创自己最喜欢的花草树木的诗词。任务刚布置下去,学生便跃跃欲试了,争着抢着要回答,为了能了解到全班学生的情况,笔者要求学生把诗词写到作业本上。一位同学为表达对荷花的喜爱,借用了周邦彦的词句:“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不仅写出了荷叶的形状,同时表达出了风荷的动态美,非常生动。有位同学对蒲公英特别偏爱,她这样写到:“它只有在失群了才被人认得出,聚拢时人家只当它是一团普通的热闹的白色。”还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写池边的樱花的:“流水是在仰视着樱花的灿烂,还是在静静地等待着它的飘落?”更有一位同学在描写桂花时,用情至深:“阳光,也可以是清甜的。”为了让学生们的诗情得以充分展示,笔者特意让学生自己组织了一个以《花草诗缘》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为了增强诗歌朗诵的效果,笔者根据学生描写的内容,配上音乐,学生们声情并茂的朗诵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连同他们喜爱的花草一起融进了每一位学生的心田。
二、草木怡情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读了王维这首诗,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出山林的幽静之美,觉之超然物外之感。诗歌可以挖掘出人类心灵中最美的源泉,同样一件好的艺术品也可以让观者在拈花微笑里领悟出“最自由、最充沛的心灵深处的自我”。笔者在银屏上陆续播放了艺术大师潘天寿的两件代表作品《雁荡山花》、《小龙湫下一角》,画面里平常的潭水、溪流以及围绕着溪流的石头和山花野草在画家眼中都有着“空山无人,流水花放”的诗一般的意境。学生们被画家创造出的清新、别致、幽深、静穆的画面吸引了。这时候笔者趁热打铁,紧跟着提问:“我们的校园有哪些让你感动的景致呢?并说出你的理由。”学生们由于受到前面作品的启发,思路顿开,有的喜爱芭蕉凭栏依石的风姿;有的赞美月季花四时占春,季季有芳馨;有的钟情于梧桐树的清阴;更有位学生在说到牵牛花时还联想到了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中描写牵牛花的片段:“我以为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随着学生们精彩的回答,笔者随即播放事先准备好的拍摄于校园内的花草树木的录像,并配上班得瑞的轻音乐《清晨》,学生们聆听着流水、雀鸟的声音,欣赏着一张张既熟悉又清新的画面,他们的心灵也被这清新的画面和来自大自然的音符给滋润了。
三、笔墨抒情
辛弃疾有佳句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在这里诗人在认识青山时“我”是主动的,在沉吟视听之内,以“我”的感情来统帅青山。此时青山的属性已带上了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妩媚的青山”已经不是自然属性的青山,而是诗人感情的青山,正如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所谓的“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文学作品若此,风景写生则更是如此。时值校园内剑麻花开得正艳,笔者采用了双勾加没骨的方法,又巧用了“移花接木”的方法增添了几枝翠竹,边演示边讲解眼中所见到的剑麻稀疏的形象,到了笔者心理便是蓬勃、清新,而到了笔者手中却又被表现得顾盼生情了。通过演示和讲解相结合,学生感知到了自己是主宰自然的主体,学生在校园里写生时寻找自己最喜爱的植物,并把自己的主观情感转移到了他们所爱的植物上了,有位学生画了一片开满了小花的青苔,还在上面题了袁玫的诗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寻常的、不起眼的苔花朴实无华,不媚不俗,然而在学生的笔下又显得那么自信、认真和执著。
其实,当学生对周遭的事物变得漠然的时候,一种心灵的悸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情感的出口,让学生然后明白,原来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校园里。古人云:“情人眼里出西施。”面对自然,只要我们能将心比心,以有情之眼看万物,自然万物就能静观皆自得也。[e]
(江苏省金坛市第三中学 2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