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心灵自由地飞翔

2009-05-28苏兆森

新校园·上旬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心灵新课改作文

苏兆森

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五年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既体验到探索的艰辛,又倍尝到成功的喜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给作文教学建造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开拓了一片广阔的视野。在这里,学生得以放飞自己的心灵,在写作的天空中自由飞翔。结合课改实践,笔者从以下方面浅谈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和收获。

一、由厌烦写作、恐惧写作到乐于写作、积极写作

实施新课改前,作文教学的突出问题就是学生毫无写作兴趣和激情,把写作作为一种单调的学习任务,硬着头皮堆砌、编造、抄袭,形成对写作恐惧、厌烦的心理。例如,在1998年高考作文中,许多考生为了获取高分编造父母已故的谎话。在新课改过程中,首先强调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写作激情,“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使作文教学更趋向于让学生乐于写作、积极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为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例如,学校通过组织观看展览、出外旅游、社会调查、集体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产生真实体验,围绕感兴趣的主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全力投入到写作中,达到非说不可的一种境界。

二、由闭门造车、模式写作到贴近生活、自由写作

创设情境只是刺激学生写作的兴奋点,生活才是学生写作中活力保持不断的根本源泉。新课改前的传统作文教学恰恰忽视了这一点,往往由教师拟定题目,实施命题作文,并把时间限定在两课时内。作文题目又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也非想象作文。学生为完成任务,只能不负责任地按写作模式填充编造内容,闭门造车。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是造成这种尴尬处境的原因。在新课改中,教师使作文教学不再囿于课堂和课本,而是大力拓宽写作空间,实施“走出去”策略,开放式写作。指导学生贴近生活,发现新变化,记下新感受。同时提倡多样写作、自由写作、创新写作。对学生少加约束,避免动辄就讲“欲扬先抑”、“托物言志”、“起承转合”、“凤头猪肚豹尾”等所谓的作文技法,以免写作方法模式化。

三、由漠视个性、忽略思维到抒发真情、提倡创新

传统作文教学处处代“圣人”立言,篇篇讲微言大义,充塞着伪圣化的情感,功利化的思想和成人化的语言,惟独丧失了自己。新课改使教师认识到:抒发真情、写出个性、具有创新才是写作的关键所在。因此,要让学生“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强调他们不要去写与自己心灵和个性毫不相干的东西。例如,教师对于同一个作文题目仅仅分析写作要求,鼓励学生用掌握的写作能力表达真情实感和独特思维,绝不越俎代庖,剥夺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写什么,怎么写,应当由他们自己作决定。既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又塑造了他们做人的品格。

四、由散漫无序、割裂读写到有序训练、整体推进

在作文教学的纵向上,传统写作训练缺乏计划性、系统性、很少分门别类按一定顺序进行专项训练。例如,在低年级教学中,这种散漫无序显著表现在作文要求往往超越学生的承受能力。不是科学地引导学生由浅层次的“写活”逐步过渡到深层次的“写作”,而是“拔苗助长”,让学生按指定要求图解某些道德规范和意识形态,导致他们对写作产生陌生感、距离感。在作文教学的横面上,传统教学往往不能很好利用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割裂了读写。针对上述弊端,笔者依据新课改的精神加强了写作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分阶段、按步骤进行写作教学,从“说话”到“写话”到“习作”到“写作”有序训练,循序渐进。对写作文体、写作题材、写作语言、表达方式、文章结构等进行专项训练。在处理读写关系上,让学生直接接触大量语文材料、吸收信息、拓展认识、扩大视野,领悟文章积累材料的方式、表达方法和写作特点。参照“吸收——应用——再吸收——再应用”的操作方法,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同时,“写、改”并重,整体推进。采取个别评改、集体评改、自评自改、互评互改、改后再写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评改过程。在此过程中,完善主旨、丰富材料、润色语言、检查文字、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从整体上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新课改理念下的作文教学,应当着力于构建一片热爱写作的乐土,一片自由飞翔的天空,一个展示自我的园地,一个丰富完美的心灵。这值得教师不断去探讨、实践和完善。[e]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李庄中心小学教研室 276111)

猜你喜欢

心灵新课改作文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唤醒心灵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