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思维在小学课程中的重要性

2009-05-28李金秀

新校园·上旬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事物儿童思维

李金秀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在学校与家庭里面是炙手可热的话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之所在,而创新能力核心的体现是创新思维,创造性的思维和创新的行动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创造性的思维就不会有创造性的行动。因此,创新思维对小学生的培养和发展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创新思维对小学生培养的重要性

1.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思维的广阔性指善于从多方面、多角度、不依常规地去思考问题,它反映思维的宽度与广度。发散性思维即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份,它指对同一个问题探求不同的解答方法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发散,要求学生思考解答某个问题的多种方法。以学习古诗为例,学习古诗前,笔者并没有盲目地要求学生先背诵,而是将解析古诗作为学习的第一步。在学生对古诗有所了解后,让他们自己思考诗中的意境,并将自己通过诗句体会到的内容复述出来,以此让他们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角度的发散,如科学课中,为了得到某种事物的特征,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角度来进行观察。

2.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外,笔者还尝试其他诱发学生思考的手段,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如利用主题班会,组织各种讨论,包括“如果我是班长”、“我当一天老师”、“我们家的一件事”、“我的一次说谎经历”等话题,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教师要不断努力探索各种新渠道,成为学生创新的推动者。

3.突破常规想象,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独创性是创造思维的根本特征,它指敢于超越传统习惯的束缚,摆脱原有知识范围的羁绊和思维过程的禁锢,善于把头脑中已有信息重新组合,从而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产生新成果。“突破常规”是指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大胆设想,发表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探寻具有创新意义的方法。

二、创新思维的发展与训练

1.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儿童提问表明其在对事物进探索、思考,在寻找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正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也是儿童创新思维的开端。

感知发疑,就是教师提供感知材料,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感知,激起认知和解决的矛盾冲突,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并从中发问生疑。主要策略有:(1)遵循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导疑启思。问题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能引发学生生疑,培养正确的、积极的求疑心态。(2)倡导自疑、质疑。对自己、对课本、对同学、对教师都要能大胆质疑,力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突破思维局限。教师多鼓励,让学生敢质疑,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2.教会学生联想,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指善于迅速地引起联系,建立联想,善于依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迅速及时地调整原有的思维过程。联想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是指从一个问题想到另一个问题的心理活动,引导学生善于进行各种联想,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重要方面。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一种事物或概念想到其它相近的事物或概念。如学生在观察蜗牛时,从蜗牛的外形想到螺丝、田螺等动物。此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由一事物想到在性质和形态上相似的另一事物。

引导学生学会联想,丰富了想象能力,思维就变得灵活和敏捷了。学习才能开动脑筋,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3.在语言描述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通过语言可以促进思维发展。

(1)在语言描述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在科学课堂上,学生可以从观察物品的形状、颜色、大小,联想物品的用途是什么。可以从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联想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从观察小动物的外形,联想小动物的运动方式。

(2)在语言描述训练中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每一堂课都离不开学生的观察活动,学生进行观察之后,一般都要进行一些描述。那么在描述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对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时重点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在一个学生进行语言描述时,让其他同学仔细地听,听一听他的描述与自己的观察一样吗?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或自己有什么不同的描述方法。想进行哪方面的补充?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听的能力。

(3)在语言描述训练中丰富学生想像力。儿童时期是想像力最活跃的时期,儿童的想像力是儿童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一切创新的活动都是从创新性的想象开始的。所以,在语言描述训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但这个想象要根据事实来展开,不是凭空捏造。

(4)在语言描述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在口语描述训练中,教师要求不模仿,不重复别人的句子。从课的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对同一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要求学生在对事物特征或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时,尽量不重复别人的语言,从不同的观察点来进行描述,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4.在动手操作中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

儿童的思维源于儿童的动作。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儿童的智慧在儿童的手指尖上,手是儿童思维的镜子。因为手的动作是和思维活动直接联系的,信息从手传导到大脑,又由大脑反馈到手,二者之间是双向联系,这种联系越多越能促进两方面发展。因此,积极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对于思维发展是极为有利的。科学课要求学生动手的活动也是很多的,这正好给学生创造了动手的好机会。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锐意开拓,冲破传统思维和教学模式的樊篱,用新异的方式处理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教师要选择多种结论的问题,否则思维容易缠绕在一颗树上无法散开。要开导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精确性,尤其要在变通性方面下功夫。要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假设,对一个问题提出的合理假设越多,这样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大。

三、创设有利于创新思维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联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个性魅力的生动展现,是师生相互关爱的结果。现代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作是有独立人格的人,尊重爱护他们,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这样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于发表独到见解,敢于标新立异。

1.教师要有民主的教学作风,创设情感交融的课堂气氛

教师要给学生参与表达创新的机会,不要把个人意见强加给学生,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唤起学生创新的兴趣,给每个学生评价的权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无错原则”。

对学习落后的学生的发言以表扬和纠正为主,不要简单批评。他们回答问题时,不一定一次就能回答上来,教师要有耐心,可以降低问题的难度,让他们想一想,给他们答对的机会或让成绩好的同学进行帮助,消除他们的自卑感。教师应多用信任、鼓励的语言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在班级中创设同学平等互助的氛围,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发挥。让他们学会思考,尝试创新。

2.注重课堂师生的交往

教师要多鼓励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广泛交流,放下教师的架子,与学生共同参与观察探究活动,在交往中提倡相互尊重、信任、理解、支持、合作、帮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多运用鼓励性评价。

在科学课上,对事物的观察过程中,有的可能教师自己都没有想到,或是自己也从未看到过,从这种角度来说,教师也是一个初学者,与学生是完全一样的。另外,在科学世界中,无所不有,没有一个人敢说什么都懂,什么都会。所以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是学生的朋友。

科学课是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科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e]

(山东省曹县阎店楼镇世纪小学 274400)

猜你喜欢

事物儿童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美好的事物
奇妙事物用心看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春天来啦(2则)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