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物教学的多功能教育作用
2009-05-28陈琦鹏
陈琦鹏
生物学是一门渗透着多学科知识的综合科目,应充分利用生物学的这一优势,挖掘可供实施多方面教育的有用素材,使教育的触角延伸到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各个角落,发挥生物教学的多功能教育作用。
1.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生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生命活动中蕴涵着很多辩证唯物主义的哲理。例如,通过对神经系统的学习,了解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通过对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学习,树立对立统一的观点;通过对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组成关系的学习,树立部分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通过对蛇与麻雀的“功”与“过”的讨论,树立一分为二的观点,等等。
2.探索与创新精神教育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必须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要求在向学生教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素质。教师在课堂上不应只教固化了的知识而极少涉及探究知识的过程,要倡导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探究性学习”的思想理念,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首先,从思想上实施教育。可以配合教育的事例有很多。例如,达尔文用了5年时间进行环球考察,通过长达20年的深入研究,才出版了巨著《物种起源》。
再者,从行动上实施教育。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就是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大纲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切实培养学生的这四种能力,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3.生理与心理健康教育
新课程加强了课堂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倡导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要借助在这方面的独特优势,使学生确立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健康快乐地成长。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又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在学生对待自然与生活的态度方面,生物教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要教育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方面达到这样一个最高目标:“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其次,良好的卫生习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以及树立文明精神风貌都有积极意义,要通过生物教学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教师可以利用生物学科中的各种知识点,帮助学生克服挑食厌食,贪吃零食,抽烟酗酒,沉迷电脑游戏,边走边听mp3或随身听等有害习惯。
4.思想道德教育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把德育摆在教育的重要位置,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融会贯通,潜移默化方式达到教育的效果。人的发展最终表现为综合素质的高低,而综合素质中,人的政治思想道德是前位的,是起决定作用的。道德健康也是健康的新概念之一,应当关注学生的道德健康问题,减少未成年人群中的道德缺损性疾病。
5.保护生态环境教育
结合绿色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以及绿色植物的光合与蒸腾作用的学习,阐述沙尘暴、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与危害,说明不要砍伐植物,排放废气,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再如,保护动物,特别是濒临灭绝的动物,不单是为了防止某种动物灭绝,保存某种动物基因的存在与动物的多样性,也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的认识和人类的爱心,有着更深的自然与社会的意义。学生可以在学习以及参与宣传与实践的活动中得到自我提高,增强学生对自然与社会的责任意识,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6.爱国主义教育
生物教师可以挖掘与结合生物教材中的一些爱国主义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禁毒故事,等等。
7.法制教育
结合《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教学以及对社会上一些不法现象的讨论,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对自然与社会的关心意识。
8.责任感教育
羊跪乳、鸦反哺、蜜蜂群的分工等例子,都是责任感教育的好教材。同时,可以说,在思想道德教育、保护生态环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人道主义教育等教育中无不渗透着责任感教育的内容。
9.生态安全教育
结合水葫芦、大米草、飞机草、紫茎泽兰等生物入侵,每年造成我国几百亿元的经济损失等例子,进行生态安全教育。
10.人道主义教育
结合无偿献血活动,骨髓捐献爱心活动,人工呼吸急救方法的学习及其相应的“自愿者”实践活动,开展人道主义教育。
11.科技教育
新课程还加强了课堂内容与现代化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与体验。教师在教授基础知识的同时,传授一些现代生物科技新成果和发展方向,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将来投身生物科技研究、为人类造福的动力与志向。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各方面教育应当贯穿于生物课堂教学与生物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其作用并不是靠某一段时间或搞几次课外讲座所能达到的。同时,更要认识到,上述教育与生物基础知识教育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e]
(江西省南昌市南钢学校 33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