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生活之水滋养语文课堂

2009-05-28李恩忠

新校园·上旬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苏教版生活化情境

李恩忠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因而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德洛尔报告”则更明确地提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是教育的四大支柱,并把基础教育视为“走向生活的通行证”。笔者认为:语文老师应该注重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清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学生,体现“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学新理念。那么,教师如何运用生活之水滋养语文课堂教学呢?

一、语文课堂导入方式的生活化

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主要是选准切入点,让学生为即将进行的新课学习做好心理准备。为此,教师应将教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相融合并,设计成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借助课前收集的资料与以往的生活经验加以解决;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的共鸣,以此来引导学生初步感悟本节课即将学习的内容。

例如,在教学《柳叶儿》(苏教版七年级下)时,笔者取出几片早就准备好的柳叶儿,让同学们看、摸、嗅、嚼,并说出自己的感受,为学习课文内容铺垫情感基础,以鲜明的反差引发学生内心的震动,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情怀。

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里,在平等、友爱的师生的关系中,学生的情绪最容易受到感染,也最容易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中国大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笔者打破常规的课堂教学,围绕两个方向展开:一是梳理小说情节,体会精巧的艺术构思;二是品读文中刻画菲利普夫妇形象的句子,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节课一开始,笔者就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然后以竞赛的形式组织学习,这种组织形式,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大引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创设了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情境,使得课堂变成了学生思维训练的场所,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参与课堂活动,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三、教学事例引用的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要使语文课教学不成为死教学,就必须有源头活水,这个源头就是生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把美带进语文课堂,让课堂充满诗一般的意蕴,不仅有助于形成轻松活泼的教学秩序,让学生在充满情、智、趣的氛围中品词析句,潜心会文,切实提高语文素养,还能促进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互动对话,凸显教师的人性美、学生的创造美和教材中蕴含的语言之美,让教学成为一种审美建构。

例如,在教学鲁迅先生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苏教版七年级下)时,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了一道课堂练习,以生活化、戏剧化的方式把表演艺术与语文练习活动结合起来,全方位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智慧。这种富有情趣的练习方式,把学生带到了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之中,不仅可以使深奥的知识浅显化,而且还能让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实践活动的生活化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说、多思、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体验的过程。

说的优美是中学生说话能力的体现,要求表达得形象、生动,富有情趣。在平时的训练中,注重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设计语言。还注重加强学生美学知识的积累,每日补充一首唐诗、宋词等名家名篇或者名人名言,结合对联、谚语等形式,强调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情趣性。

例如,教完朱自清先生的《春》(苏教版七年级下)后,笔者为学生创设了“今天我当导游”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查找本地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等相关资料,选择合理的路线向游客讲解。生活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和生活能力,培养了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生活是一个大课堂,生活是新课程的源泉,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生活即教育”的观念,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语文教师绝不能让学生仅仅成为听众,应当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各种实践活动,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语文课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将触角伸向广阔的社会大课堂,进一步拓展生活,从中吸取生活养料,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e]

(江苏省淮安市泾口镇第二初级中学 223222)

猜你喜欢

苏教版生活化情境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不同情境中的水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