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13岁剪纸艺术家胡家芝

2009-05-28楼一层

文化交流 2009年11期
关键词:团花胡家寓意

楼一层

在欢庆新中国60华诞之际,我打开今年113岁的桐庐籍女剪纸艺术家胡家芝的剪纸作品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记录着新中国发展的辉煌历程,让人感受到的不仅是艺术美的享受,更是心灵的震撼。

老人整整剪了一个世纪的纸花,有喜花、礼花、寿花、灯花等等,过去因为依附于当地各种民俗活动,自然一次性“消费”,所以她前半个世纪的作品现存无几,入编她作品集的只能从1952年定居南京后的创新喜花中选择。新的时代,新的生活,赋予她的剪纸新的题材,她积极采用新的形式和新的手法,可谓与时俱进。

深受战乱之苦的中国人民十分热爱和平,向往和平。胡家芝也十分珍惜新中国带来的和平与安宁。为了保卫和平,她支持三儿子投笔从戎,奔赴抗美援朝前线。1955年秋,应南京师范学校领导之托,她创作了《中苏友好,和平万岁》团花作礼物赠送苏联教育访问团。礼花以“寿”字为中心,剪有稻穗、和平鸽、花果、如意纹样等,寓意和平丰收,年年如意。后又创作了《保卫和平》《和平万岁》等作品,表现中华民族和她对和平的企盼与祝愿。

中国人民在《东方红》歌声中站起来了,并“从此走向繁荣富强”。她与大家一样盼“国富民强”。在上世纪60年代,她先后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养猪光荣》入选全国美展,送波兰交流展。《龙凤呈祥》更是推陈出新,用齿轮和麦穗组成两个圆环相连,寓意“工农联盟”,在环内又剪有“钢龙”和“粮凤”,寓意“有钢有粮,万事兴旺”,使民间剪纸别开生面。为了庆祝建国10周年,她精心设计创作了《祖国万岁》大团花,历时一个月。作品用国徽和万年青表明主题,两侧剪有梅花喜鹊、麦穗、稻穗、牡丹等,外框用10个寿字与花果相连,构图庄重生动,体现江南剪纸的俊美和作者对祖国的爱。

1961年,为庆祝建党40周年,她创作了《百花齐放向太阳》团花,用五朵葵花和叶组合边框,在花中又套上5种不同的花,图中为光芒四射的太阳和党徽,寓意各族人民心向共产党。构图简洁,含义深刻,生动形象,她用剪纸的语言歌颂共产党。

胡家芝一生中剪得最多的是喜花,尤其是解放以后的喜花,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含意深刻,阴剪阳剪交替互用,恰到好处。

粉碎“四人帮”后,文艺春天的到来,她激动不已,创作了《美满民间》团花。六边形构图,寓意“六六大顺”,中一花瓶,示意“平平安安”,上有盛开的月季花,“月月红”,青瓷花瓶上剪有“美满民间”四字,十分贴切,不愧为创新佳作。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她鼓励从事科技工作的二儿子大干“四化”,在1983年创作了《万象更新》团花,外圆内方,以铜钱造型,方中剪有大象和万年青,在方与圆间剪有四朵花,寓意“四化”,寄托母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同年,三儿子从空军转业到地方工作,她又剪了《为祖国建四化》,勉励儿子再立新功。

1989年,为了庆祝故乡解放40周年,感谢故乡桐庐县政府帮助她出版作品专集,她创作了《故乡长青》,并将数百本作品集和部分原作送回故乡,从此两地架起了文化传承的桥梁。

老人不但剪了不少喜花赠送亲朋好友、左右邻居,同样也剪了不少的寿花祝福老年朋友。像《福寿双全》《健康长寿》《五蝠捧寿》《鹤寿图》等等,都是她对生命的礼赞。她对自己百岁寿辰的到来也十分激动,1995年,她精心设计剪制《百寿图》,在团花中间用100个“寿”字拼成一个方阵,在方阵中又突出一个又圆又大的“寿”字,在寿字中间又剪了5个小孔,一朵小花,隐喻五行交汇,与世共存,生命之源与“天圆地方”的传说和概念。画面上,寿庆的吉祥花果、符号,采用象征、比喻、谐音等手法,是一件寿花佳作。同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京召开,她又创作了《丹凤朝阳》献给大会,为“女性、平等、发展、和平”唱颂歌。

1997年,香港回归,老人满怀喜悦精心设计,三易其稿,创作了《普天同庆》,完成后寄往香港特区政府筹委会。同时,她应邀代表南京老人参加回归撞钟仪式,老人又创作了《警世钟》,警示国人毋忘国耻,自强不息。

1999年,为庆祝建国50周年,103岁高龄的胡家芝,又满怀深情地创作了《国富民强》团花,构图十分庄严,丰满,主题热烈。作品同样运用剪纸的丰富语言和艺术手法表现主题,别出心裁的是团花无边框,寓意“万寿无疆”。作品发表在《人民日报》和《南京日报》,后赠送给“国际老年人”文艺晚会主办单位。同年,老人应邀赴北京参加“世纪人瑞——庆祝国际老人年专题文艺晚会”,主办方授予她“中华百岁老人健康之星”光荣称号。她又创作了《松鹤延年》献给晚会主办单位。这一年,喜事多多,老人为庆祝澳门回归特地创作了《喜迎回归》,构图别致,外框八角形,内框四方形,寓意“四面八方”都来祝贺。中间是圆形的区徽,突出主题,两侧是飞翔的燕子,表示“回归”的喜悦,下为澳门大桥,并标示回归的日期,边框八种不同的鲜花,象征繁荣喜庆。

2000年,老人的五个子女都先后离退休了,进入老年时代。她创作了《健康长寿》团花,一人一份,寄托她老人家对子女的祝福,饱含慈母的深情。

2001年,应草场门居委会邀请,为了配合宣传,她创作了《婚育新风》,寄托她对年轻一代的希望。次年,桐庐女儿村民俗文化园内建 “桐庐民间剪纸艺术馆”,并聘请她为名誉馆长,她为祝贺女儿村文化园的开业剪了《双凤牡丹》团花,情深意长。

2004年元宵,桐庐举办“神州风韵”全国剪纸邀请赛,老人创作了《花好月圆,人寿年丰》等4件作品参赛,荣获“特殊贡献奖”。这是老人家对故乡文化活动的积极支持。

2007年,胡家芝应总参后勤部女军官王春之邀,为庆祝建军80周年创作了《钢铁长城》团花。绶带上剪有1927——80——2007数字和万年青、和平鸽,外框由16只展翅的鸽子相连,图中由长城构成圆圈,内是光芒四射的天安门,上有飞机,下有坦克,示意阅兵式,鸽子与长城之间由花朵连接,象征祖国繁荣强大。她在介绍时自豪地说:三儿子曾7次参加国庆阅兵式在上空领航。

2008年已经112岁的她,克服视力下降重重困难,历时数月,创作了《喜迎北京奥运会》团花,实现了6年前对笔者说“我要剪到2008年再为奥运剪礼花”的愿望。团花上为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两侧有“祥云”衬托,下为奥运会标志五环图案,外框为8只飞翔的和平鸽和8朵梅花,体现“团结、和平、发展”的主题。构图简洁严谨,寓意深刻含蓄,造型庄重大方。这与《百岁人瑞》《钢铁长城》一样,显现老人晚年作品苍劲、端庄、凝重,兼容南北剪纸艺术的风格,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她把对祖国的爱,为奥运的祝福表现得尽善尽美。

著名美术史论家、首部《中国民间剪纸史》的编者王伯敏先生,曾于2006年在大奇山庄举办过“胡家芝喜花剪纸精品展”,先生在展板上亲笔书有“爱剪纸,爱中华”六个大字。这六个大字,让参观代表无比振奋,是先生把民间剪纸提升到爱中华民族的空前高度。

胡家芝剪纸真是“美满民间”。她出身大家闺秀,父亲是桐庐著名的书法家,叔父是画家。胡家芝自幼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耳濡目染,在幼小的心田里埋下追求“美”与“善”的种子。她一生心态平和,淡泊名利,知足常乐,乐于奉献,实现了生命的超越,剪纸艺术的超越和人生价值的超越。

猜你喜欢

团花胡家寓意
维摩诘经变中各国王子服饰上的团花纹样研究
美好寓意品芝麻
“擅自偷笋者罚5000元”是否有效
传统经典藻井纹样——创意百变宝相团花
盛放的寓意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呀呀呀得儿喂
执着的设备守护者——记中盐镇江公司胡家林
Analyze the Benefits of Using Films for Language Teaching in Classroom and Offer Some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Use
一把剪刀、一张纸和一个梦想——从《百变团花》谈低年级美术中的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