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圣陶的略读思想对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启示

2009-05-28易春保

现代教育探索 2009年8期
关键词:叶圣陶书目学分

易春保

叶圣陶是把略读作为一种课程形态来认识的。1923年叶老亲自拟订的《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中,把略读作为与精读一样列为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因此,略读也就以课程标准的形式确定为一种具体的课程形态。略读有自己的学分(占6学分)、课时、书目和评价。这样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就由精读和略读共同承但。叶圣陶认为,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阅读书籍不能仅仅靠单篇短什的精读指导,还要把从精读中得到的经验运用到整部书的阅读,从而开阔胸襟,培养学生阅读专著的能力,这就需要略读训练。“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其弊害是想象得到的,学生遇到需要阅读的书籍文章,也许会因没有教师在旁作精读那样的详细指导,而致于无所措手。现在一般学校,忽略了略读的似乎不少,这是必须改正的。”

然而,建国后的语文教学大纲中,作为课程形态的略读消失了,取而代之的似乎是语文课外阅读。除了1956年的大纲的“补充说明”中规定课外阅读每学期占4课时外,到今天的新课改为止的其它大纲对课外阅读都没有规定学时。实际上,课外阅读往往流于形式而没有起到作用。这样,语文课内与课外训练失去有机的统一,这可能也是语文教学质量总提不上去的原因之一吧。

在新课改中,我们发现略读出现在新课程标准中,但仔细研读发现,略读只是作为一种要求学生掌握的阅读方法充当其中。这与叶圣陶所讲的略读和略读指导大相径庭。因为方法只能是作为一种手段而已,不能作为目的,只掌握略读的阅读方法不能弥补学不会整部书的阅读的不足。只靠课堂内的单篇选文的精读教学是难以承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重任的。虽然新课改中有课外阅读量的硬性规定,也推荐了相应的课外阅读篇目,但由于没有课时、学分、评价等保证往往难以实践,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更无法实现。也许有人会说,新课改高中选修课正好可以看作作为课程形态的略读。但我们发现,高中选修课中也存在着大量的选读文,整部的专著十分有限。同时,由于从高二才开始选修,时间非常有限,教师和学生都迫于高考而无法认真对待。另外,这种选修课的安排,把小学高年级和初中这一最好训练的时间段错过了。从教育心理角度讲,错过了这一最佳时期是今后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弥补的。鉴于此,笔者认为,应该从叶圣陶的略读指导思想中得到启示,重新确立作为课程形态的略读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首先,要把略读作为课程形态,而不仅仅是方法来处理。要规定课时、学分。具体的课时和学分应占多少可以研究。从叶老的做法来看,略读大约占了精读的三分之一多一点。要保证课内略读指导的时间,每两个星期应不少于两节课,

其次,要有统一规定的略读书目和各个校自已选读的书目。统一书目可以由教育部或省教育行政部门规定,选读的书目各学校或各教师自选。数量不应该太多,每学期能读二三本就不错。难度按叶老说的应该以中等程度为标准。太难太容易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供略读课上报告与讨论。

再次,教师要加强指导。无论是课前提示,还是课内的讨论与报告,教师的指导都应切中要点。在课前的指导中要注意版本指导、序目指导、参考书籍的指导、阅读方法指导和问题指导。在课内的报告与讨论中,教师要注意订正与补充,要针对共性问题善于总结。这里要求教师自己要有驾驭整本书的能力。新课改中语文教师本身的素质是一个关键问题。因为有调查显示,很多语文教师平时除了教参与课本外就不再读其它书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尤其严重。毛泽东曾说过:“教改的关键在教员。”确实如此,语文教师尤其要善读善写,否则无法胜任略读指导。

最后,要有对略读课程的评价。评价时要有一个预期的标准。评价不能用一张试卷的形式,可采用离期末考试还有一至两个星期左右的时候,布置学生阅读一本难度与平时略读指导差不多的书。然后考试时要求学生写出对此书的各自看法和心得体会等,写完后交给教师批阅。总之,略读如果有上述课程地位的保障,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在课内讲读阅读的基础上大大提高,真正把讲读学到的东西迁移到略读的实践中,化为能力,养成习惯,让学生受益终身。这正是新课程所需要的。

(江西省樟树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叶圣陶书目学分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霜的工作
燕子,住下吧
学分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
赠书书目
中央文献出版社等提供869种可供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