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编辑如何应对数字出版
2009-05-27刘倩
刘 倩
[摘要]根据数字出版在中国近年来的发展和西方十几年数字出版的经验,传统的纸质图书出版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亡的,更多的是数字出版与纸质图书出版的互相融合和此消彼长。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图书出版者不能不关注数字出版,也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进入数字出版。
[关键词]图书编辑数字出版对策
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给全球出版业带来巨大的影响。与传统出版相比,数字出版以出色的快速查询、海量的存储、低廉的成本、方便的编辑以及更加环保等特点,一时间风光无限。对此,甚至有人称:传统出版已经遭到无可匹敌的对手。未来的出版产业将不再是纸和墨的时代。实际上,根据数字出版在中国近年来的发展和西方十几年数字出版的经验,传统的纸质图书出版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亡的,更多的是数字出版与纸质图书出版的互相融合和此消彼长。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图书出版者不能不关注数字出版,也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进入数字出版。
在我们的编辑出版工作中,已能够时时处处体会到数字化的方式给传统的出版流程带来的一些变革。在日常工作中,编辑们已经惯于通过浏览网页寻找新的选题,选择合适的作者,并通过邮件的方式与作者、读者沟通,审阅电子版的书稿,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进行校对等等。实际上这些变化仅仅是新的数字技术作为辅助工具带给我们工作上的便捷与高效。真正的数字出版早已不单单指从网上编辑出版内容,或是把传统印刷版的东西进行数字化,或是把传统的出版物发表到网上这样一些简单的模式。它带给传统出版界的更是阅读习惯和出版概念上的影响和变革。
1网络的发展使大量的读者转移。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在中国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近十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截至200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了2.53亿人。上网已经成为现今全民化的生活方式。上网看新闻、上网查资料、上网阅读、上网娱乐、上网交际等等。所有原有的信息来源如图书、报纸、广播、电视、音像制品,在网上几乎都可以找到相应的信息内容。网络的高速发展,使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获取的信息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这也使得许多读者不再需要图书,可以在网络上便捷地找到他们所需要的内容。并且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2多媒体技术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多媒体技术使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表达方式组合起来表现一个主题成为可能。传统出版物静态的文字和图片无法与之抗衡。这也带来了读者阅读体验上的一种转变,越来越多的读者更喜欢图文并茂、更形象化的描述方式。绘本作品、图文图书的大量出现和流行正是这种转变的体现。
3论坛、Blog等的出现,给个人作者以个人数字出版的形式,出版不再遥不可及。传统的出版,需要经过严格的作品选择、审读等过程。而今,论坛、Blog等的出现。使几乎任何人在网络上都有平等地表达自己的机会,只要其作品有吸引力,就能拥有大量的读者。网络上各种体裁、形式、内容的作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使得出版传播自己的作品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传统的出版传播概念也将逐渐被颠覆。
作为传统出版业的从业人员,图书编辑要从这些技术和方式的变革中找到传统出版本质上的特征和优势,才能找到与数字出版相抗衡和相结合的发展方向。
1出版物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是编辑。作品通过作者的创作和编辑的选择加工才具有了高质量的内容资源。传统出版物的系统性和权威性是网络作品无法替代的。
从《第一次亲密接触》到《明朝那些事儿》,通过网络走红继而引起纸质图书热销的例子比比皆是。近来,这类图书越来越能够体现编辑的策划和加工作用。《明朝那些事儿》在天涯首发,被编辑发现后,陆续出版的《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卷》及后续二、三、四、五和即将面世的六卷,每本都创下了过百万的销量。引领了以娱乐方式写正史的一类史书的写作风潮。《鬼吹灯》书系,也同样是在起点中文网首发,后陆续出版至第三季12本,一直热销。这些图书的走红不仅仅是因为在网络上的高点击率,编辑的编辑思想和市场策划也是其长期热卖的原因。编辑如果能从选题的大门类人手,选择合适且可行的作品,通过加工、组合,就能使其成为具有更高质量和具有思维导向的纸质图书。
在网络上能够查阅到的资料可以说是海量的,但是一些专业资料往往没有纸质图书那样具有系统性和权威性,这也正是需要通过编辑的工作实现的。通过专业的审读和查证,不仅可以杜绝作品中的错漏,更可以系统地编辑组织基础的材料,全面系统地反映历史、人物、社会、经济、科研的主题。这正是一部分专业读者的需要。
图书编辑还要重视一部分网络的盲点题材,比如幼儿图书、孕期题材图书、农业知识图书等等,一些不适合或不方便上网的人群。他们的阅读需要也是图书市场的热销门类。
发展传统出版的优势,发挥编辑的加工作用,重视读者的阅读选择,都是传统出版在与网络阅读的竞争中把握机会的法宝。
2出版物也可以和新的技术相融合,以新的方式得以展现。
数字化的阅读方式即一般说的读电子书,在我国网络出版的初期最早数字图书馆得以应用。电子书具有很多特性,如包含多媒体资料,具有查阅、搜索、条目自动生成、数字标签等工具。读者可以同时赏阅除文字以外的图片、音乐、视频内容,可以直接通过搜索查阅要找的资料而不需要全书翻阅,可以一次性获得书中所有与关键词相关的条目信息,可以自行在某段落某章节上加上独立的标签而在后续工作中更方便地进行分类使用。这样的电子出版物不是照搬纸质图书,而是充分挖掘图书资源,同时重视电子出版物的互动特性。
例如,关于旅游的图书可以在原有的文字和图片的基础上加上当地民歌和风景视频资料;字典辞典类的图书可以加上查阅、搜索、条目自动生成的软件功能:学术图书可以自行连接到相关的数据库辞条,并提供读者加注标签的功能等等。配合不同的图书提供不同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是真正能服务于读者,并使纸质图书进一步得以扩展的发展方向。
3纸质出版物也能乘数字出版和网络发展的东风得以快速地传播。
运用网络开展图书的宣传营销活动已很常见。出版物在网络中的宣传营销活动应该是有计划的整体工程,贯穿整个图书周期。从前期的图书预告、预销售到后期库存积压图书的销售,网络的运作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相对于传统的营销模式,其效率更高,投入更少,关键是需要建立起完整的图书宣传、销售、回款路径。例如,在当当网上,图书的在销品种数超过任何一个最大的单体书店,日均浏览量达4040400个页面。网络书店的图书销售周期是远远超过门市书店的。前期可以开展预
售,如最近《明朝那些事儿·六》在当当进行预售,而正式发售时间为11月16日,在此之前订书的读者都可以享受折扣和签名本的优惠。这种方式带来的是人气和销量的双丰收。而在图书销售的中后期,特别是对于那些长销却不畅销的图书、那些有市场但不能迅速引起关注的图书,网络几乎可以说给予了“新的生命周期”,使其在出版社可以接受的库存周期内都能进行销售,而不会因为上架周期的结束而结束其销售周期。
在网络上建立读者俱乐部也是聚集读者和宣传营销的很好的方式。以图书为基础建设的网站已越来越多,“我爱哈里波特网”(http://www.52harrypotteLcom)、“圈子圈套——白领职场圈”(http://www.quanziquantaol123.com)都为我们展示了图书与网站建设互动双赢的良好前景。以“圈子圈套——白领职场圈”为例,长江文艺出版社并不是首发《圈子圈套》一书的出版社,但当他们将《圈子圈套3终极篇》及全套书的出版权拿到后,其责编就以这套图书为基础创建了该网站。网站以一本书、一系列图书的内容、相关信息等吸引一群读者,通过这种吸引力维系一个读者群体,并将图书的文化扩展开,形成一个完整的白领文化生活圈。在这些图书网站上浏览的读者群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图书相关信息,获得更好的注册会员服务,更可以与有相同经历和相近兴趣的人交流,并将这种交流延伸至现实生活中。这种方式已经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读者俱乐部的建设,更是图书外延发展的模式。
除了以上的各种形式,图书编辑参与网络出版的工作还可以有很多,许多新的模式还有待探索和开发,不过所有这些都绕不过版权和网络传播权的问题,不管采取以上何种方式将图书与网络出版进行结合,都要事先解决好版权的问题。版权的问题分两方面,首先是作者的著作权,来自网络及向受众传播的内容必须确定拥有完全著作权的作者,且其已经以合同的方式向出版社授权,授权以某种方式使用其作品;另一方面由于数字化资源的易复制性。必须有技术能力防止各种形式的网络侵权行为的发生。网络出版在早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版权问题。给作者及出版社都带来了利益的丧失和不好的影响。在网络出版以后的发展中,只有妥善地解决好版权问题,网络出版才能更健康有序地发展,与传统出版的结合也能获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