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新闻专题的形象化表达

2009-05-27

新闻前哨 2009年5期
关键词:形象化专题片电视新闻

龚 劲 邱 艳

[摘要]一部好的新闻专题片,一定是真实性和艺术性形象化的完美结合,在真实客观的基础上追求形象化、艺术化,让片子更具有可视性。有句话说的好,新闻性是吸引受众眼球的重要因素,而思辩性、艺术性是留住眼球的制胜法宝。

[关键词]电视新闻专题形象化

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定义有很多,这里是其中的一种:所谓电视新闻专题片就是集中某个新闻主题。围绕它将一系列事件编辑起来,以一点带多面的方式来全景展现专题的主旨内涵。以专题类的客观报道为主要,也不排斥其它的表现形式,如新闻评论或者纪录片的形式。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它强调了新闻性电视专题片中客观报道的重要性。那么一部好的电视专题片光强调新闻的客观真实就够了吗?

当然是不够的。一部好的新闻专题片。一定是真实性和艺术性形象化的完美结合,在真实客观的基础上追求形象化、艺术化,让片子更具有可视性。有句话说的好,新闻性是吸引受众眼球的重要因素,而思辩性、艺术性是留住眼球的制胜法宝。

一、形象化在电视新闻专题片中的重要性

电视新闻专题片的特性就是由“电视”和“新闻性”构成的。而作为电视的特性来说。“电视传媒是人类影、音结合的信息,使人类交流有了一个崭新的符号系统,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语言。”正是由于这种崭新独特的语言形态,决定了电视节目创作有着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1多元、综合、运动、形象化的思维。电视的多种元素、视听一体、形象化的语言特征,要求电视记者的思维方式不能是单一的、平面的、静态的;2视听化的构思。构思是思维方式的体现。视听化的构思体现了电视独特的思维方式;3立体化的时空结构。电视是一种时空交融,视听结合的表现形式,它是在时间延续中的空间艺术,也是在空间展现中的时间艺术。它不像其他造型艺术是一种单一的空间结构。也不像其他时间艺术是一种单一的线形结构。这也是报纸广播等媒体所不能达到的,这可以说是电视的优势,使得电视有了更为广大的受众群体。而“新闻性”这个特性又使得现在的许多新闻专题片只重信息的传递,忽视了片子的可视性,忽视了受众的心理,而这样靠干巴巴的讲述,无味的画面,千篇一律的模式是不能长久留住受众的。一些电视栏目因此失去了往日的风光,其收视率和影响力也大大下降了。

那么如何做到留住受众呢?那就需要形象化的报道了。

形象化表达是迎合观众心理,遵循传播规律,提高传播效率的基本手段之一;是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的自身优势,强化电视新闻特征的客观需要: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媒体大战中赢得观众,扩大市场的根本要求。当前中国电视新闻专题更多地强调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信息量、逻辑严谨性,而对电视手段特性发掘尚浅,甚至只能作为一种点缀。从而不可避免的。使自己的节目处于观众的选择之外。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部分观众有着比以往更大的压力,这时观众的选择标准往往与新闻专题内容无关,仅仅与“是否好看”相关联。也可以说受众们更青睐于具有趣味性,可视性,感染力的电视新闻。这就要求我们更形象化的表达。深化新闻报道主题,丰富报道内涵,提高可视性。

对此,电视新闻专题的主创人员需要进一步强化认识。不断探索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独具的形象化表达方法。

二、形象化表达的基本元素

一部好的专题片要有好的人物、好的结构、好的悬念、好的细节。抓好这四点对于新闻专题片的形象化表达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1好的人物是节目的灵魂。所谓好的人物就是事件的当事人本身要有故事,要有代表性,人物的承载力代表性要强。人物的语言力求符合人物的身份,并富有感染力。试想如果报道中的人物平淡无奇。没有吸引观众的地方,那自然提起不了观众的兴趣。这时候观众很可能就会转台了。

2好的结构是根基。电视媒体比其他媒体最大的优势就是它可以运用画面。编辑电视新闻画面,跟写文字新闻稿一样,也要讲究结构,即:要做到通顺流畅,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要把事件交待清楚,让观众看得明白。电视新闻结构最多的有顺序式结构、逻辑结构和混合式结构三种类型。

顺序式结构,就是按照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组接画面。其好处是:交代清楚,有头有尾,观众收看后。对新闻事件的过程有一个完整的印象。这种结构常常用在事先可以预计到发生的新闻事件的报道上。例如:基建工程从剪彩、奠基到施工;农业生产从耕田整地到播种育苗;奥运圣火传递从起点点火移交到运动员各站传递,直至终点。

逻辑结构,就是画面根据解说词所介绍的新闻内容的逻辑顺序组接。主要用于反映事物的概貌或揭示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由于篇幅的限制,往往只突出几个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画面。例如,前段时间电视报道食博会的时候,会上有近千个展台,但画面只介绍了其中几个展台。

混合式结构,就是将不同时空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有着内在联系的线索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交叉采用组合安排,并以此组织情节,推动事件发展。有时以时间顺序为主,有时以逻辑顺序为主,还有的在新闻中插入现场采访、片断式资料镜头等。

3悬念是收视率制胜的法宝。用通俗的话来表达,“悬念”就是“卖关子”。巧妙地运用“悬念”,有助于纪录片主线的展开和情节的形成。它集中、突出地提出矛盾,然后由远及近、由表及里地分析矛盾、解决矛盾,使影片的主题逐步深化,使影片的结构跌宕起伏、层次分明。悬念是留住电视机前观众的一个重要手段。要学会营造悬念,学会铺垫,学会让一切在情理之中,却又在意料之外。

4细节是魔鬼。在电视专题片中,细节是指电视专题片中的人物细节,它在电视屏幕上构成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情景、自然景观的状态等。精彩的细节大到一个片段,小到一个表情。一个画面,它们扣人心弦。有了细节片子才有了血肉,有了灵气。所以细节的把握也是形象化表达的基本方法之一。

心态细节最能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人物的心灵境界,最能打动人和感染人。在电视专题片中,生动、形象、富有真实情感的外在表象,是心灵的外在形态,是心灵刻画的具体表征。是心灵深处最有情感的宣泄行为。专题片中,新闻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特定环境下的行为等,这些具体、真实、客观、富有表现力的细节,都是人物心态的最好体现和展示。

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栏目中曾经播出过一期关于贩毒女死囚董晓阳的节目,其中一组画面给人的印象特别深。这组画面展示董晓阳在等待对她执行死刑的终审判决对的情景:她蹲在囚室里默默地折着千纸鹤,当时镜头先是慢慢地推近至董晓阳的

手,然后又摇至满屋已经折好的千纸鹤,随后又加入一个蓝天上小鸟飞翔的画面。编导想要表现的“死囚对于生的渴望”的主观意图也就很好地通过这样一些细节的刻画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表现人物喜、怒、哀、乐变化过程中的细枝末节,往往都是揭示人物复杂心理活动的最佳方式。电视观众可以通过真实可见的生活细节来洞察、理解和认知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而增强人物形象的思想性和情感性。

三、形象化表达手法的灵活运用

1画面的形象化。专题片的表现手法若能灵活运用,可以使节目更形象化。如对比的表现手法,找准事物的主要特征后通过善与恶、美与丑、好与坏的对比来突出事物的形象。又如比喻的表现手法,像婴儿比喻新生,一声震雷比喻突如其来的消息等等,这样就使得用解说词叙述的事物更加形象具体。象征的表现手法也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如说到干旱的时候就会出现龟裂的土地的画面,说到寒冷就会有冰天雪地北风凛冽的画面,这样既丰富了画面又使得所表达的内容更形象,更容易被观众接受。但是运用这些表现手法的时候都要注意自然而不生硬,不要弄巧成拙。

2声音的形象化。在专题片中应该重视运用现场声,增强现场感觉。在适当的情况也可以谨慎运用声画对立,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对比,这样反映的人物形象就会更加的人木三分。另外解说词也是专题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语言的形象化也是相当重要的,所以解说词要准确而易懂,用形象生动的解说词让画面更具有感染力。在一部老纪录片《让历史告诉未来》中有这样一段画面:在青藏高速公路上有一块石碑,解说词说:这里曾经有10位坚守岗位的年轻士兵被山体的滑坡掩埋,他们的身体从此和这里的山崖紧紧的连在一起,大山从此有了灵魂,每当有驾驶员开着汽车路过这里,他们一定可以感觉到有一排年轻的士兵守护着他们安全行驶。画面上没有汽车,没有士兵只有巨石,但是有了这段深情、生动的解说词,使观众展开想象,仿佛眼前就出现了士兵、出现了汽车、出现了大山。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形象化表达。

以上几点就是做到形象化表达的基本方法。值得强调的是,电视新闻专题片中最基本的还是要在遵循新闻的特性、事物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追求艺术化形象化的表达,要以新闻主题、背景资料、多方观点等等新闻专题的要素作为骨架。但即便是“骨架”也应尽可能的寻求形象化的表达。同时通过多种手段使新闻专题本身丰满、生动。从而增加自身的感染力。许多成功的新闻专题片都是做好了新闻性和形象化的完美结合。

猜你喜欢

形象化专题片电视新闻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数形特征显本质 直观形象化难点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浅谈新闻及专题片中的同期声采访拍摄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研究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