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创新思维方式促进教育改革发展

2009-05-27宋德祝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思维方式教育改革

宋德祝

摘要:教育工作者应将教育改革与思维方式的变革紧密结合起来,以思维方式的变革和转型来推动并促进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应汇通古今中西进行综合创新,确立起更具个体独立性、科学理性、求异多向性和动态开放性的现代思维方式。要大力研究、宣传和普及现代思维科学知识,引导广大师生确立科学化、现代化思维方式。

关键词:思维方式;教育改革;综合创新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1-0235-02

我国当代教育改革实践证明,如果教育工作者不树立新的思维方式,而总是在旧的思维框架里去运用新观念、新政策、新方法,那么,教育改革思路和措施再好,也必定推广不开,成效不大,甚至南辕北辙。只有确立科学化、现代化思维方式,才能创造性地接受新思想、提出新观点,才能大胆而有效地采用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内容、方法和手段,使教育改革卓有成效,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我们要确立和普及科学化、现代化思维方式,应是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的先进思维方式。为此,应当按照“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博采众长,综合创新”的原则,推进思维方式的整合、变革和转型。

历史不能割断,现代是传统的延续和超越。科学化、现代化思维方式并不简单排斥传统思维方式,而是基于现代科学和实践的发展对传统思维方式加以扬弃、整合和优化,使其实现与其他民族、其他文化系统(特别是西方文化)思维方式的交流、互补和融合。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促成传统思维方式的现代转型。我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础——整体性思维来讲,它符合现代系统论注重整体综合的基本原则,但却不像现代系统思维那样重视分析研究。现代的系统综合是建立在对系统各要素充分分析基础上的综合,因而是真正科学的综合。如果我们能既认真吸取和继承传统思维注重整体综合的合理内核,又克服和剔除其模糊性、猜测性、封建性等不科学的落后因素,再着重融人现代科学的分析思维方法,就既可以实现传统整体性思维方式向现代系统思维方式的转型,又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掌握现代系统思维,并使其与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实现内在结合。

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一方面对传统思维方式中积极健康、充满活力的因素继承发扬得不够,传统思维方式中某些精华性的东西已经或正在从我们的思维活动和教育实践中淡出;另一方面,对其中消极陈腐、不利于现代化的东西又批判克服得很不彻底,造成教育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滞后。同时必须看到,在思维方式上,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优势,也都有自己的不足。因此,在思维方式变革中,世界各民族理应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传统思维方式都在其向科学化、现代化的转变中与其他民族的思维方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从总体上看,这种情况在当代的主要表现就是东西互补,中外交融。

所以,在思维方式的转型和创新上,我们必须摆脱形而上学的非此即彼的两极对立状态和情绪化、简单化的处置方式,超越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价值态度,而采用辩证的综合,即结合当代中国实际、世界潮流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融会贯通古今与中西,博采各种思维方式之精华进行综合创新。本着这种精神,结合上文对传统思维方式优劣利弊的具体分析,笔者认为,当前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创新和转变思维方式,以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一、确立个体独立性的思维方式

思维主体首先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没有个体也就没有整体。根据我国传统思维方式过分强调集体(整体)性而忽视甚至抹杀个体性的弊端。面对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更应该强调个体思维的独立性。确立个体独立性思维方式,就是要使个人由某种关系的附属物转变为独立性的个人,具有独立的人格、思想和思维,能自尊、自立、自主、自强,最终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独立性是一个人所应有的基本特征,更是现代人所必备的时代精神。没有独立性,就不会有自己的个性,更不可能有什么创造性。一个人云亦云、唯书唯上的人,只能是一个平庸之辈。这种意识成了一个民族的普遍心理,又不去改变它,这个民族将与现代化无缘。当然,我们强调思维主体的独立性,并不排斥整体性,而是强调要摆脱教条主义、集群理念等各种框框对人的思维方式的束缚,允许、尊重和倡导个人的积极探索。只有在尊重个人的独立存在和个性的自由发展的集体和社会中,人们的创新潜能才能充分地发挥,这样的集体和社会才是活生生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集体和社会。因此,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确立个体独立性的思维方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真正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现代教育基本理念,将每个学生都看成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理解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平等地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创造和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自由的发展,努力塑造集独立个性、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于一身的新型理想人格。

二、确立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哲学注重研究人生特别是人的精神生活,更多的是要靠直觉感悟。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们重直觉感悟而轻科学理性。因此,要确立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首先必须引导人们的注意力从聚焦于对人生、人事、人际关系的主观世界的揣摩探索扩大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整个世界的科学探索上,更多地应用科学理性客观公正、精确严密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旦人们的思维视野拓宽了,新的思维方式也就容易得到应用发展,从而突破传统思维定式,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其次,必须重视学习和掌握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科学理性精神的实质是崇尚探索、质疑,以事实为基本出发点(即使是假设也要求建立在客观事实上),重视逻辑思维和实证分析。追求对事物认识和把握的精确性和规律性。为此,要弘扬质疑、批判精神,掌握逻辑思维方法,通过概念、判断、推理、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式对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的科学认识。还应重视科学实证方式,大胆假设,严密论证。不仅对自然界的研究,就是对教育等社会问题的研究也要高度重视观察、实验、数理统计等实证方法,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促进认识的严密精确。教师除了自身必须首先牢固树立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以外,还应随时注意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和增进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理性素养,使其逐步形成求真务实、严谨缜密的思维作风,并在显意识与潜意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各个方面都得到更为充分、协调的发展。

三、确立求异多向性的思维方式

现代教育要培养的是创新型人才。而创新从本质意义上说,就是“见人之未见,思人之未思,行人之未行”,即创新的思想源泉是求异思维。而要树立求异思维就应当敢于怀疑,勇于质疑,并由此生发出新异、多彩、多元的发展性,创造性,

突破性的新构思、新思想、新思维。综观古今中外的发明创造,无一不是冲破已有的定见,求异创新的结果。我国传统中庸调和思想的一个重大缺陷就是求同思维有余,求异思维不足。人们的思维方式比较单调,缺乏生动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只强调“一”而忽视“多”。其结果是使人们的思维、思想信于一统、定于一尊,在丰富多彩的客观存在面前,强调和强求主观思想和意念上的一元和一统,导致人们从思想、观念到言论、行动,一切都逐渐陷于僵化、简单化、趋同化。久而久之,人们普遍潜在的创新性思维源泉也必然随之陷于枯竭。因此,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学会对事物及其联系做多方位、多视角、多元素、多层次的考察、探索和思考,在事物的宏观与微观的复杂性中历史地把握事物本体,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对比确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并以此形成思维素养和思维习惯,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发展的能力。当然,要倡导创新精神,培养求异多向性的思维方式,除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外,还必须创造宽松、宽容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使人们敢于怀疑、突破,乐于超越、创新。

四、确立动态开放性的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以来,重人生之道、轻事物之理的内倾性的思维方式很容易造成人们思维的封闭性和保守性,使人们习惯从现有的知识和传统的经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用过去说明现在,用道德、政治的眼光去观察、判断和评价一切事物,忽视对世界上的新情况、新变动、新成果的客观了解和借鉴。这必然导致落后和僵化。特别是在人类进入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世界创新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的情况下,一个国家若仍旧封闭保守、自以为是。将被时代大潮流远远地甩在后头。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的同时,也使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是,在科学技术、制度体制、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变革创新仍然滞后,迫切需要人们树立起更加灵活务实、动态开放的思维方式。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落实好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战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就更要具备健康明智的文化心态,确立动态开放的思维方式。

总之,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转变思维方式的问题是一个根本性、关键性的问题。我们应将教育改革与思维方式的变革紧密结合起来,以思维方式的变革和转型来推动和促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这应当成为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措施和途径。为此,要大力研究、宣传和普及现代思维科学知识,在教育与社会的互动中,在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广大师生确立科学化、现代化思维方式。要在弘扬传统思维方式固有优势的同时,重点针对传统思维方式的弊端和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普遍问题,特别是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与整体转型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变革,使我们的思维更具批判性、创新性、开放性、前瞻性、辩证性、敏锐性、严谨性和实效性,为教育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提供更为坚实、先进的思维方式基础。在建构和确立现代先进思维方式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先行一步,走在学生前头,以发挥好对学生思维方式形成、演变的引导、示范和熏陶作用,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改革克服阻力,深人人心,少走弯路,更富成效。

猜你喜欢

思维方式教育改革
隐喻中窥见的中西方文化
多维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信息终端(手机)对学生思维的影响
浅谈“EEPO有效教育方式”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