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时期经济结构调整论略
2009-05-27杜小伟
杜小伟
摘要:经济结构不合理是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所以,是我国新时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我国要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及企业规模结构,不断推进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从制度上解决制约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深层体制问题,从政策上,将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和城乡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新时期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
关键词:新时期;经济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1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1-0012-03
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凡博士分析说,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主要有以下表现:第一,从需求结构上看,主要是依靠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拉动。第二,从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在第三产业内部,传统低层次服务业占有较大比重,而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总增加值却不到30%。第二产业比重较高,但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却很低,工业技术水平落后。与加工业相比,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长期落后。农产品中,粮食作物多,经济作物少;低品质作物多,优质作物少。第三,从地区结构看,我国地区经济结构趋同,东中西三大地区间的差距日趋扩大。第四,从投资结构看,重基建、轻技改的问题仍没有明显改观。第五,从城乡结构看,我国城乡结构明显不合理。
一、我国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
经济结构调整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发展不止,调整不息。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需要有不同的经济结构与之相适应。因此,经济结构调整不可能有最终的目标。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使之与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相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市场配置资源的程度反映经济市场化的水平,而市场配置资源的程度,又与所有制结构密切相关。实践表明,在单一的公有制、特别是单一的国有制情况下,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很难得到很好的发挥。经济全球化,要求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而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必然是主要运用市场手段,而不可能是主要运用行政手段,特别是在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的状况下,行政手段配置资源的空间越来越小。行政手段配置资源的基础是国家所有制,既然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全球化要求主要运用市场手段配置资源,那么,就必须大力调整与市场手段配置资源不相适应的所有制结构。
(二)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一方面要调整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特别是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产业中的比重。另一方面,要用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各产业的技术水平,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要在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巩固和稳步发展第一产业、加快发展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三)调整区域经济结构,使国民经济布局在空间上有一个大的改善。改善国民经济布局,首先要克服区域经济结构雷同的状况,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势,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同时,要加快中西部地区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步缩小和消除东中西部和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是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城镇化战略。通过实施西部大开放战略,实现东中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通过实施城镇化战略,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调整企业规模结构,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少,中小型企业多,这与加入WTO后形成激烈国际竞争的形势很不适应,改变这种状况,除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改革,扩大开发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采用高新技术为突破口,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外,还必须通过兼并、联合,对现有的企业规模结构进行战略性改组。
二、我国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
在我国经济结构系统的诸多结构矛盾中,产业结构矛盾、地区结构矛盾和城乡结构矛盾是三个基本矛盾,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整个经济结构系统其他结构矛盾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的联系。三次产业之间的矛盾,不仅在于产出或产值结构中的第二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过低,重要的在于就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过高,近一半的劳动力停留在农业领域,这是城乡结构矛盾的表现,深层的根源在于城市化进程落后于工业化进程。地区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东南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持续扩大,省区内发展严重不平衡,行业和区域间存在着产品与生产要素市场分割现象。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的矛盾,表现为城镇居民一般吃、穿、用的需求基本满足后,在向以住、行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服务性消费为重点的需求结构升级中,遇到了体制和政策障碍;而广大的农村市场购买力严重不足,很多需求难以实现。在国际市场上高技术产品的竞争力还很低,市场供求结构呈严重畸形状态。产品和生产能力结构的矛盾,是低技术含量、低附加价值产品的生产能力过剩,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产品的生产能力不足,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产业组织结构中,主要是生产能力低水平过度重复、分散。大多数达不到规模经济要求,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水平较低,尚未形成合理的企业群体结构。所有制结构矛盾,主要是国有经济战线依然过长,有效动员社会力量投资的机制尚未形成,企业财产组织形式有待规范和提高。这些结构性矛盾错综复杂地纠缠在一起,大大增加了结构调整的难度。城乡结构矛盾是最核心的问题,表现在产业和地区层面上,是三次产业结构矛盾和地区结构矛盾,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速度缓慢,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受阻,特别是在产业升级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受阻,则是因为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遇到困难,行政性过度重复建设,以及低效率配置资源(企业及生产要素)的退出障碍。这些问题又与现有的金融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矛盾密切相关。
从解决消费结构升级、过度行政性资源配置和城乡壁垒入手,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进而带动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将构成新一轮结构调整的基本内容。产业升级和城市化是新时期结构调整的一条主线。
三、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措施
具体来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措施可以区分为制度和政策两个层面。
(一)制度层面上的调整。我们要集中解决制约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深层体制问题,塑造政府与市场各司其职的机制,确立市场发挥作用的基础,并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为结构调整提供制度保证。我们正处在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双重缺陷并存”的改革过程中。市场机制的缺陷表现为“市场不足”,政府机制的缺陷表现为缺位、越位、错位三者并存。机制
塑造,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调整政府配置资源的机制,政府从越位的地方撤出。递补到缺位的地方去,规范干预市场的行为。政府在结构调整中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法律法规、提供政策信息等,通过制度规范和政策引导表达政府意志,创造对结构调整至关重要、企业又无能为力的体制、法治和市场环境;使企业真正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根据自身状况、所处行业、竞争形势做出决策,从而主要依托市场力量实现经济结构调整。
(二)从政策的层面看,经济结构调整应该盯住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和城乡结构这三个节点,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1疏通城乡隔离的通道,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是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城乡分工,促进传统农民向现代市民的转换。政府应将农业资金的投入重点,放在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上来。从历史的、发展的角度看,推动农民离开土地、离开农村,进入城市,这是城镇化和农业生产方式改造的动力,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经济基础。解决农民收入问题不能再走就地提高的老路,而是要走异地提高的新路。城镇化是一个梯度推移的进程:农村城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为此,必须尽快在根本上打破城乡分割体制,改革城镇户籍制度,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地区间有序流动。政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通道,支持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为农村人口提供就业信息、技术培训、咨询、中介和合法权益保护的服务网,创造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城乡就业协调的机制和环境。
2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基础是提高各次产业的素质,并为在此过程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提供新的就业岗位
(1)在支持和提升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时统筹考虑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化三个目标。政府支持农业产业化的措施主要是:加大对农业科研、技术培训、推广体系的投入,扶持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有竞争力的优势农产品;加大对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提高农业气象水平,增强自然灾害的预测和防范能力等。
(2)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任务,关键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我们要大力开发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严格执行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力度,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规模经济效益。政府除了投资和持续支持功能性产业化的发展之外,主要是通过财政贴息、税收、银行信贷等手段带动企业增加科研投入,提高企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政府要明确财政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增强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积极拓展R&D融资渠道,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完善风险投资机制。
(3)全方位地发展服务行业,补齐服务业这个中间性产业发育不良的短板。服务业是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的重要凝聚点,吸收剩余劳动力的潜力和弹性最大。结构调整不仅仅是技术进步问题,更重要的是市场需求问题。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不是产值结构,而是就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是,不但农业会提供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工业制造业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也将提供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这就要靠发展服务业、建筑业这些中间产业来解决劳动力转移问题。
3调整市场结构,分别培育三个市场,弥补市场的结构性缺陷
我国经济中存在着三个结构不同的商品市场,即农村商品市场、城市商品市场和国际商品市场。农村商品市场的问题是购买力十分低下,很多地方、很多人基本消费问题还没有解决;城市商品市场的问题是消费升级,基本的消费已经饱和,升级消费的供给不足;国际市场的问题是产品竞争力低,出口商品以初级产品为主,高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小。产业结构升级需要三个市场统筹考虑,农村市场着眼点是培育购买力,城市市场的着眼点是适应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收缩基本消费品、增加高档消费品的供给,国际市场的着眼点是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4政府提供“社会保障”与“义务教育”两个最基本的公共产品
市场经济要求政府提供全社会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统一的社会保障作为公共产品是结构调整的实现条件。但目前的社会保障体制保障度偏低,在这样的社会保障体制下没有办法支持结构调整的完成。社会保障这个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是政府,社会保障资金应该纳入财政预算。对财政来说,实报实销,预算确定需要多少社会保障资金,就组织多少社会保障税。
义务教育作为公共产品是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素质的持久动力,政府应该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义务教育支持。九年义务教育本应该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凡是应该接受义务教育年龄的人,都应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提供均等化的义务教育是政府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