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化知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09-05-26蔡建明陆珺夏莹
蔡建明 陆 珺 夏 莹
现代外语教学中,文化干扰是公认的教学“难题”之一,有人甚至认为它比不理解更为可怕。然而,在语言教学上,一直以来重语言形式,轻文化导入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即注重语言的语音系统、语言结构、语言的历史发展以及语言中普遍意义的各种现象,而无暇颐及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忽视英美人的一些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造成英语语言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常常会发生误解,甚至冲突。因此,我们英语教师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增强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
一、运用文化知识在课文导入中辅助教学
在进行课文导人时,教师可通过讲解文化背景知识为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设下埋伏。例如:在讲解《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的第二单元讲的是父母与子女间的代沟(generation gap)问题,可能学生不太理解Section A中Sandv的父母对她的音乐和服装的态度。例如:Sandy的父亲为何会“shout(叫)”并要求她关掉音乐,而且还称那摇滚乐为“horrible stuff(讨厌的东西)”;而Sandy的母亲也对她的穿着感到dis-gusting(恶心);在Section B中她父亲甚至还说(因为那音乐)“My stomach feels upset,(胃感觉不适,即心里烦)”。笔者在进行课文导入时,为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做了一点铺垫,给学生谈了Sandy所听的摇滚乐(rock music)的背景知识:“Rock Music产生的五六十年代是美国社会急剧动荡的年代种族歧视、贫困和越战等社会问题和矛盾引发了美国青年对当时社会和政治的不满。因此,他们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和信念。而Rock Music的歌手们编写的歌曲正反映青年人们的思想,还无情地揭露和抨击了社会的不良现象。当时的许多摇滚歌手都是青年人崇拜的文化英雄,青年人甚至连穿着都模仿摇滚歌手——当时,摇滚歌手多是留着长发、穿着牛仔裤、休闲衣的颓废形象。随处都可见摇滚乐的风格对年轻人的语言、生活态度和政治观点等有着重要影响。”接着在讲课中,笔者问学生能不能理解Sandy的父母在对她的音乐和服饰上的态度和评论时,学生都理解了。
二、运用文化知识在课文讲解中提高教学效率
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学时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①实用性原则;②阶段性原则;③适合性原则(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一理论、实践与方法》,1996)。就是说教学实践过程中文化教学的内容应当与学生所学内容密切相关;文化教学的阶段性应当是循序渐进的;所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要适度。在这三条原则的指导下,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文化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直接阐释法
这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即教师对教材中容易引起学生理解困难的文化现象,尤其那些含有丰富文化意义的词语、课文、典故、习语等文化知识内容进行直接讲解如:fireplace,pudding,sand-wich,hotdog,hamburger等西方文化中特有的概念。又如,遇到“Waterloo”一词时,教师首先告诉学生这是英国的一个地名,由于拿破仑在著名的滑铁卢战役中全军覆没,从而赋予“Waterloo”一词以丰富的历史文化涵义。指沉痛的打击或致命的失败。如果有人说:“I have Colne to my Waterloo”,意思是:“我已经彻底失败了”通过这种讲授方式,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也达到了深层次的理解,他们对英语文化的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比较法
所谓比较法就是使学生了解中英文化异同的表达方法、文化内涵的差异。提高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揭示出词汇或语句的文化内涵;比较中西方在问候、称赞、颜色、忌讳语、动植物、姓名、饮食、着装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又如,讲授颜色的时候可以比较中西两种文化背景下“红色”、“黄色”等颜色所内涵的意义,这样学生就对文化差异有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三)实践法
这是指学生通过语言实践,如听广播、磁带、看外文资料、图片、小说、电影、与人交谈、举办讲座、网上冲浪等手段进行的语言实践过程。这是非常行之有效而又不拘形式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对所学语言的一种综合应用能力的测试。如,教师可设置一定的场景,提供多样的材料,利用图片、幻灯片、电视等直观教具,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方式,指导学生把教学材料和场景巧妙结合起来,排演成短剧、滑稽剧、幽默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丰富文化知识和提高交际能力。学生还可以充分利用外籍教师,举办生日晚会、圣诞晚会、感恩节活动,探究《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等。
(四)专门讲授法
用于英语文化学习的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可利用《英美概况》、《西方文化》、《欧洲文化入门》等材料以讲座或第二课堂的形式。向学生专门讲授英语国家的文化情况。如姓名、衣食住行、教育、金融、法律、节日、婚丧嫁娶等情况,让学生系统地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思维形式和思想观念。
三、运用文化知识在课文讨论中巩固教学效果
课文讨论既可安排在讲授课文内容之前,也可安排在讲完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可根据时间情况,通过提出某个或几个与文章内容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进行讨论,既能把课文内容贯穿一遍,又可以让学生们发挥出自己的主动性。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五单元,是关于AIDS的话题,而这也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一大威胁和挑战。在讲完课文内容后,安排一次关于AIDS话题的讨论,可讨论它的传播、预防及与HIV的区别和对待AIDS病人的态度。学生们虽然各自对MDS了解一点却并不全面,通过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把自己知道和了解的都说了出来,“众人拾材火焰高”,综合大家所有的知识后,学生就对AIDS有了更深更多的认识,以后谈起这个话题不再有谈虎色变的情况了,还可教导学生以后对AIDS病患者不要有太多的歧视。《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的第三单元讲的是mixed mar-riage,他们或看到过或听到过有关的话题,因而在讲section A之前教师可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们一起讨论。如:他们希望将来有什么样的婚姻,在婚姻道路上有可能遇到些什么问题,如何才能使婚姻保持长久等问题。学生就这些问题发完言以后,整个单元的内容也差不多都了解了,学生在这一堂课里也很活跃。教师在教学之余要注意广泛阅读有关英美文化背景的知识书籍并涉猎英美文学作品,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为以后的教学进行知识储备。从而使教师在教学之中对学生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教师的导向性。
四、结语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人是提高学生语言理解水平的有力方式,同时有利于培养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是英语教学内容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语教师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不同民族由于地理、自然环境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其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因而文化带有民族性;文化是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文化是变化的而不是静止的,为此,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要努力营造交流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意识,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最终实现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