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大学生的发展
2009-05-26马若兰李蔚
马若兰 李 蔚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价值重大、意蕴深厚、有待深入挖掘的问题。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中文化层次高、发展潜能大的人群,一向被认为是年轻有为、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群体。然而,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大学生负面事件,令人们在震惊、迷惑之余也产生了深深的思考。近几年来,武汉地区高校每年有400多名大学生因心理疾病而无法完成学业,精神障碍已超过传染病,成为大学生因病休学、退学的首要原因。
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认为,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越高,人类的心理压力就越大。这个论调在提出的当时曾经被人斥为过于悲观,但在我国迈向现代化发展的今天,心理问题,尤其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提到社会热点的高度。大学生是承载着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他们自我期待值高,成长发展的愿望非常强烈。为了减少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些不必要的代价,不仅需要大学生自己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一、心理健康及其教育
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发展,必然要对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予以界定。
(一)心理健康
关于心理健康的界定,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高效而令人满意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的生命具有活力、潜能得以开发、自我得以实现。笔者认为,此观点是对人们心理健康理想状态的描述,属于心理健康特殊。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层面。心理健康同身体健康、社会适应共同构成人们健康状态的重要表征。心理健康是一种动态的、富有弹性伸缩的相对状态。
(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概念的使用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沿袭港台及国外临床心理学的专业术语,如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一类秉承素质教育及传统德育的影响,谓之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等。这种称谓的不同一方面表明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尚未取得一致认识,另一方面也在事实上反映出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同理解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丰富内涵。具体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育者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心理进行积极教育引导,缓解心理冲突,调节心理功能,增强心理健康、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尤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学校是教育的场所,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心理健康教育视为一种育人活动,突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上的心理帮助活动的不同,突出了与专业性精神卫生机构的区别,突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性、主动性和全面性,从而与党和政府的要求,与全体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期待相吻合。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成因
导致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功能难以彰显其实效性、针对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认识因素。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观念的交互影响性与生活方式的多样性给予人们很多的选择机会,也带来了很多的风险和很强的诱惑。近年来,尽管素质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但在素质教育的问题上,只强调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知识水平的提高,而忽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往往将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单地归结为道德问题。
(二)社会环境因素。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进入到改革的攻坚阶段。在经济领域,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深化阶段;在教育领域,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化教育转型,高等教育的形式和规模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高校扩招使招生增长率逐年提高的同时,不仅带来许多如师资、教学设备、教学管理等问题,更重要的是人数众多的大学生在几年高校学习生活期间中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现。
(三)网络技术、信息的全球化的负面因素。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信息全球化,带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对被教育者而言,网络导致了他们心理问题的增多和复杂化。由于网络在技术上的局限和管理方面的漏洞,网上黑客的侵害行为层出不穷,而电子邮件的泄密问题也非少见,网络还存在很多的不完美、不成熟之处。加上网路管理、网络社会空间的道德失控等,导致了大学生一系列心理问题的出现,如角色错位、人性异化、自我迷失、道德失范、网络成瘾综合症等。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大学生在求学、生活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他们没有办法去选择承受哪一种压力,但是他们完全可以选择用恰当的方式应对压力、解决压力。
(一)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从而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纠正心理健康问题就是精神病、神经病的错误认识,使学生能够以平常心接纳心理健康教育以及个别心理咨询,遇到问题能够主动咨询专业老师。
(二)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常见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协调影响和辅导中得以疏导和排解,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