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育雏期饲养管理要点

2009-05-25吴锦龙

农村百事通 2009年7期
关键词:雏鸡日龄鸡群

雏鸡与成鸡有很大差别,雏鸡代谢旺盛,生长迅速,但其体温调节机能差,消化吸收能力弱,免疫机能尚不健全,胆小怕受惊。因此,在生产中应特别重视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一、雏鸡饲养

1.初饮。雏鸡的第一次饮水叫初饮。初饮最好在出壳后24小时内进行,要求用温开水,并在水中添加适量抗菌素和5%~10%的葡萄糖。刚开始有的鸡不会喝水,饲养管理者应把鸡嘴按入水中,教会3%~5%的鸡饮水。初饮后,由雏鸡自由饮水,确保不断水,3~7日后才能换用乳头饮水器。每天要检查饮水器是否卫生,雏鸡饮水是否充足。

2.开食。开食时间一般在初饮后3小时至出壳24小时以前。观察鸡群,发现有1/3以上的鸡有觅食表现时就可开食。开食过早,会引起消化不良;开食过晚,会消耗雏鸡体力,影响生长发育。

开食方法是将准备好的玉米等颗粒饲料撒在开食盘或硬纸或浅边饲槽内诱食,1~2天后逐渐撤掉开食盘,换成料槽,并随着日龄的增大,适时调节料槽的高度,以减少饲料浪费。料槽内饲料的高度以料槽的1/3为宜,每日喂3~5次即可。

3.断喙。断喙对于鸡群来说有较大应激反应。断喙要避开发病和防疫期,一般以6~10日龄最好。断喙前几天,应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K和维生素C,以减轻鸡的应激反应。断喙后料槽中的饲料量要充足,以免鸡喙碰到槽底而疼痛。

断喙操作方法:先加热断喙器,断喙人员左手抓住鸡腿,右手拇指轻压鸡咽,使其收缩舌头,鸡头斜向下,鸡体向上倾斜,在离鼻孔2毫米处切断,确保上喙断去1/2,下喙断去1/3。断喙后注意观察鸡群,有创伤出血的鸡应重新烧灼止血。

4.防疫。育雏期是防疫的关键时期,许多疫苗都是在育雏期接种的。在生产中,应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订恰当的免疫程序,主要考虑该地区可能暴发、流行的疫病来设计免疫程序。免疫接种前后应在饲料中添加抗应激药物,免疫时应选择合适的免疫途径,正规疫苗生产厂家提供的产品均附有使用说明,可根据使用说明进行免疫。同一种疫苗用不同的免疫途径所获得的免疫效果也不一样,如新城疫疫苗,滴鼻、点眼的免疫效果比饮水好。免疫最好在早晨或傍晚进行,在免疫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阳光照射和高温、高热气候。育雏期常见防疫有:7日龄H120三联苗滴鼻,10~12日龄传染性法氏囊中毒疫苗饮水,20~25日龄传染性法氏囊中毒疫苗饮水,25~28日龄新城疫IV系苗饮水、副粘一禽流感灭活苗注射等。

二、雏鸡管理

1.保温。由于雏鸡体温调节机能差,对温度的反应十分敏感,所以温度控制是育雏成败的关键。

温度高低应根据雏鸡生长发育、采食、运动等情况来确定。雏鸡活泼,食欲旺盛,饮水适量,粪便正常,鸡群分布均匀,表明温度适宜;雏鸡聚集在一起,靠近热源,行动迟缓,发出鸣叫,说明温度过低。育雏室内温度一般为33~35℃,每两天降1℃,每周降2~3℃,直至完全脱温。使用炭炉加温时,要注意人员和鸡群的安全,防止中毒。

2.通风。通风除了满足雏鸡对氧气的需要和调节温度外,还可以排出二氧化碳、氨气等有害气体以及水汽等,降低室内湿度。通风要看季节、风向。夏季要加强通风。冬季开窗时间不宜过早,迎风面的窗子开小些,背风面的窗子开大些,下午要及早关窗。通风与保温是一对矛盾,既要保温又要通风,应在保温的基础上适当通风。

3.光照。光照对雏鸡的活动、采食、饮水以及性成熟等都有重要作用。育雏前三天,采用23小时光照,以后根据雏鸡体质,渐渐减少光照时间,一般每周减少3~4小时,直至自然光照。

4.卫生。在蛋鸡生产过程中,育雏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因此,在此期间要保持环境卫生,加强疾病防治。禁止外人参观鸡舍,及时清除粪便,鸡粪、死鸡不准乱堆乱放,死鸡应深埋,饲养员进入鸡舍应换工作服,鸡舍门口应设消毒池,定期和不定期进行舍内、外消毒。(江苏省海安农业工程学校 吴锦龙 邮编:226292)

猜你喜欢

雏鸡日龄鸡群
画里有话
试论鸡大肠杆菌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方法
雏鸡饲养管理的重点工作
鸡场免疫失败的原因及注意事项
鸡群日常的观察与应对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雏鸡质量检查及孵化程序调整(3)
狮头鹅的饲养技术
蛋鸡合理投料量
食醋可防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