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是提高素质教育的基础

2009-05-25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6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

于 萍

摘 要:当代教育改革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是素质教育。它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归宿。而改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要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关键还在于教师。

关键词:爱;素质教育;“知之深,爱之切”

斗转星移,岁月的脚步已迈进了21世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当代教育迅猛发展,各国都在建立适合自己国情的教育体系,而当前教育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就是素质教育。它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归宿。而改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这一切的改变都离不开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

古希腊神话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年轻的国王皮格马利翁精心雕刻了一尊象牙少女像。他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欣赏和钟爱,每天都含情脉脉的凝视着她。日久天长,奇迹发生了,一尊无生命的雕像获得了生命,变成了一位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少女。后来人们借用这个神话,把这种现象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但神话毕竟是神话,象牙少女是不会真的活起来的,她只不过是活在年轻国王的心中而已。可是,这个故事却给教师一个很大的启示:爱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教师只有对学生奉献上爱心,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和亲近,才能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础,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将素质教育不断地推进。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校德育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而情感投入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重要的工作方法。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把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她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也是学生的需要。教师的劳动对象是阅历不深、处在长身体、长知识阶段的青少年,他们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向师性”是他们特有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使他们更需要得到教师的爱,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建立起平等的对话关系。民主就像一座搭在师生之间的桥,民主化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中最微妙的相互联系。”教育不是说教,也不是教师把自己头脑中的思想、观点和知识搬到学生头脑里的简单过程,它是师生情感相互影响和双向交流的过程。1968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来到一所学校进行“预测未来与发展”实验。临走时,在学生名单上随便划了一些人的名字,并神秘的告诉教师这些孩子是天才,叮嘱教师天机不可泄漏。8个月后,他们重返这所学校,发现被列为“天才”的儿童智力发展水平超过平均值,在这段时间里各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心理学家随便编造“天才”的谎言欺骗了教师,教师信以为真的平日给这些“天才”以各种关怀,教师的爱使学生增强了上进心,各方面进步很快。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爱的暗示”效应。罗森塔尔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爱是一种最有力量的教育手段。

爱,首先意味着献出,意味着把自己的心灵和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现在的中专生年龄都在16岁左右,正处于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从依赖成人逐渐走向独立生活的心理急剧变化的重要时期;而且时代的发展使得他们的活动空间、信息采集量越来越大,思维也变得十分活跃。他们常常表现出思想多变、感情易冲动、控制能力差等特点,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些特点,避免情感投入的盲目性。中专生同样是未来世纪的主人,对他们空谈大道理,只搞政治说教,往往会适得其反,他们喜欢畅所欲言,希望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彼此间建立亦师亦友、亦生亦友的师生关系,学生应当尊重教师,但教师也必须放弃千百年延续下来的师道尊严,不能总是高高在上,在学校管理中,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师生之间应像朋友、挚友一样。有一位班主任曾说:“一个以打架闻名的粗野男孩,插到我班来并要求坐前边时,我曾以为他是为了溜号方便。当问他为什么要坐前边时,他说是为了让老师更好的监督自己。我心中一热,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以后师生多次交谈……这员闹将终于变成了上进好学的学生。”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要启迪学生心灵,板着面孔不行,而应该放下老师的架子,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与学生交往,进行心灵沟通,在思想上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学生才会主动接近老师,敢于讲心里话,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同时,教师只有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中,才能及时发现学生思想深处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对症下药,正确引导,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说“你愿意告诉老师吗?”,“没关系,想一想”,“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而不应再是“你真笨,连这种简单的问题都不会”,“我遇到像你这样的学生真倒霉”之类的话。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尤其是职业中专的学生,生性好动,自尊心比较强,不能因为他们在某件小事上犯下错误,就出言不逊伤害他们,使他们丧失学习的兴趣,而应该保护和满足学生情感的需要。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失败时,教师应主动去关心,对他(她)说:“相信自己”,“你能行”等,简单的一句话,犹如一场及时雨,唤起学生的自信心,使他(她)从逆境中坦然走出,再去找回成功的情感体验;当教师需要批评学生时,要对事不对人,切忌说“真不明白你是怎么考上高中的,连这种题都不会算”,“次次违反纪律都有你”,这样的批评和耻笑会把事情弄糟。学习评价使学生遇到最多的评价,教师可巧妙的利用教学中的学习评价激励学生,增加双方感情投资,达到师生之间的情感融洽。

我国古代思想家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这是对为人师表的最好注脚。“知之深,爱之切。”只有真正的了解学生,才能更好的热爱学生。爱是一种强大的动力,它只有根植于真诚的沃土里,才会孕育出绚丽的花朵,我们每个教师都是启迪学生心灵的钥匙,教师要用真诚的温暖来医治学生心灵的创伤,用精神的甘露来荡涤学生心灵的灰尘,不断推进素质教育。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高校健美操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应用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幼儿审美素质教育简论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新形势下开展学生素质教育的路径
现代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网络素质”
素质教育推进中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