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规划中特色的塑造
2009-05-25吴萍谢玲
吴 萍 谢 玲
摘要:文章阐述了我国小城镇特色的五种主要类型,并且研究了我国近年来小城镇发展的主要问题:生态系统的失衡、景观特色的缺乏与无序以及文化内涵的缺失。文章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指出加强小城镇规划中特色的塑造,以此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是小城镇健康有序发展的核心。
关键词:小城镇;特色;塑造方法
1 小城镇特色的类型
任何一个城镇的发展都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的,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根据每个小城镇的自然资源、社会历史背景、经济条件、科技水平、交通设施、基础设施等条件的不同,小城镇特色风貌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1以商贸为主导型的小城镇
利用市场化程度高,服务能力强,并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小城镇,形成以商贸服务业为主要产业的市场型小城镇,如温州城市经济圈包括温州、台州及阴水等地区的小城镇。
1.2以货运交通为主导型的小城镇
位于铁路、公路、江、河的交汇处,或毗邻航空港口等交通枢纽地带的小城镇,承担着一定区域内的中转、及客货运的职能,如宁波城市经济圈包括宁波、舟山等地区的小城镇。
1.3以特色产业为主导型的小城镇
小城镇的特色产业大多以当地的特色资源为依托,利用特色的林果类、水产品类等农产品,建立观光农业区、度假体闲区、生产基地;或以特色的矿产资源等产品,建立教育、参观、采购等基底,最终形成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效益。
1.4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型的小城镇
具有奇山异水、人文古迹,或者濒临大城市,有着与大城市截然不同田园风光的小城镇,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旅游型小城镇,如福建构建以武夷山为中心的闽北绿三角生态旅游区,闽西客家民俗风情旅游区,均以小城镇为其主要节点,形成旅游产业。
1.5以文化产业为主导型的小城镇
有特定的文化底蕴支撑,具有突出的地方文化特征,形成文化旅游、文化传播、文化教育等基地,如山东曲阜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儒家文化,还是国学教育的基地,并且通过丰富的街道空间、协调的建筑创造了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环境。
这些特色风貌并不是孤立的,往往是几种特色的有机结合,或以一种主导特色带动其他特色的的发展。
2.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2.1生态系统的失衡
一些小城镇在发展建设中,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进行景观建设,忽视生态型绿化景观,导致景观生态系统失衡,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的行为还时有发生,生态保护也存在不少问题。许多小城镇的周围成为大城市的垃圾场,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大量地使用水泥和柏油、大量地建设广场和停车场,以及资源的过度开采,使得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退化,自然环境承载力进一步降低。
2.2景观特色的缺乏与无序
小城镇的土地、河流、山林等自然景观系统与道路、建筑、基础设施等人工景观系统缺乏整体的、系统的、有前瞻性的规划,景观的建设处于无序状态。一些建筑景观只注重单体效果,忽视与整个街区的协调统一,造成景观建设的杂乱无章。使得当前的小城镇建设,雷同的景观比比皆是,单一化倾向十分明显。对景观的性质、功能没有明确定位,盲目模仿,求大、求全之风盛行。
2.3文化内涵的缺失
一些城镇盲目开发,大拆大建,破坏历史文化街区,导致城镇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逐渐丧失,历史文脉得不到延续,文化的断裂与落后,与高度信息化社会形成强烈的碰撞,导致小城镇居民对传统文化彻底的否定,规划建设,以统一格局的现代格局代替传统格局,使得小城镇原有的文化内涵得不到有效地继承,城镇特色也因而丧失。
3特色塑造的理念
3.1 “自然”理念
小城镇是联系城市和乡村的桥梁和纽带,具备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特征,如地形、地貌、水文、气候、地质、资源等,它们构成小城镇的自然风景,形成小城镇的独特氛围和城市印象:山区丘陵地区的小城镇应充分利用地形起伏的条件,依山就势布置造路,形成多层次、活泼的城市空间,比如重庆的之字路、半边街、爬山街等体现了山城的特色;而江南水乡应考虑其“亲水”特点,采用沿河、沿街、垂直道路布置及其绿地系统,营造出水乡小城镇的富泽风光。
3. 2 “人本”理念
环境质量是以人的需求为基础的,质量意味着空间环境的优越程度,应用到城镇就取决于对人愉悦的自然联系,探讨生活质量和场所意义,将人的活动和舒适性作为城镇景观设计的出发点,将多重功能结合到设计中,以营造优美、舒适、富有人性味和完满活力的城镇空间。
小城镇不同于大、中城市中人口密集、车流量大、生活节奏紧张的特点,因此在小城镇景观设计中应该排除现代城市惯有的经济尺度和机械尺度,应以小巧玲珑、清新雅致取胜,从平面布置到空问组合以及色彩的搭配、体量的选择,都要考虑人的感观,精心策划、构筑城镇的标志,形成生动活泼、协调和谐的景观。
3.3“文化”理念
城镇的特色是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地域环境特性的反映。建筑是本土文化的重要载体,越是本土的就越是国际的。小城镇规划的建设风格不是简单的复古或者崇洋,而是需要加入现代的生活理念和新的技术,本土文化和地域文化依附于客观事物而存在,是人们长期社会交往活动的结果,是小城镇的精髓之所在,应当给予保护和挖掘。
文化是城镇发展的灵魂和生命,文化功能的发挥决定着城镇品位与内在价值,也是增强城镇凝聚力、竞争力、吸引力的基础。城镇中所有的广场、小品、建筑、街道都是城镇形象的重要组成因子,它们的新建与改造必须与城镇的历史文化传统、地理环境、当代文明组成有机协调的整体。
4特色塑造的方法
要想成功塑造一个城镇的风貌特色,首先要准确的给该城镇进行定位、定性,明确其特色内涵,在此基础上,再对其进行城镇内部各个方面的特色塑造。
4.1塑造生态环境特色
小城镇具有良好生态条件,由小城镇规划相对于大城市要简单得多,因此也更有对其整体进行生态环境规划,或者在规划中提出以生态学为指导思想,小城镇规划可以由规划师和生态学者共同来完成,是真正的生态规划。
4.2塑造布局形态特色
小城镇的布局形态城镇特色在空间上的投影,是城镇特色的总体框架,是创造有个性城镇的重要基础。小城镇的布局形态指的是小城镇呈现出的几何形态,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小城镇各项功能活动、城镇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空间形式的基本特征。它在小城镇中表现为城镇中心系统、交通系统及功能分区系统的分布特征。这三个系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构成了小城镇平面几何形态的基本特征,从而也反映了小城镇的总体风貌。
4.3塑造建筑特色
建筑特色的塑造是小城镇特色塑造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各城镇建筑风貌的统一协调形成了整体上的丰富多彩和个体上的独具特色,在城镇建设中应充分借鉴欧美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城镇规模考虑建筑高度与密度、建筑形式与材料、色彩等方面的要求,刻意塑造城镇特色风貌。如对城镇建筑的屋顶、墙面等统一颜色,对屋顶形式、坡度甚至用料做出明确的限制。
小城镇中小品景观,如:路灯、围坪、栏杆、广告牌、路标、雕塑等也是小城镇景观和特色的组成部分,其造型、色调等要与整体城市环境相协调。
4.4塑造文化特色
小城镇发展是以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过程,其本质上是一种以文化变革推动社会发展的理论。因而,必须形成现代文化精神,实现与环境的协调,体现出自身优势。小城镇发展必须与自身定位相结合,以各自特色形成优势互补关系,在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中寻求长期发展。
小城镇特色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反映,是城镇历史文化的积淀,同时也反映了城镇居民的文化素质。沙里宁说:“看看你的城市,可以反映居民对文化的追求。”有特色的城镇可以增加居民的自豪和荣誉感,可以增强小城镇的凝聚力,塑造小城镇特色,是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使小城镇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方颖.小城镇景观设计浅析[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4, (4)
[2]朱中金.对小城镇景观特色及设计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2, (4)
[3]刘映芳.大市区城塑特色风貌研究[J].现代城史研究.2001.(6)
[4] 田耀全,尚阳.对特色小城镇规划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7.(9)
作者简介:吴萍(1959-),女,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谢玲(1981-),女,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