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忆中的一口井

2009-05-25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09年12期
关键词:冰镇修路龙泉

刘 盼

村里有一口唯一有名字的井,叫醴井。有,只能是在以前了。现在,它已不存在了。它存在时,对它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现在回想起这口井,犹在眼前。

龙泉湾下,是一片小小的竹林,竹林边缘的青石板旁边,就“躺”着那口醴井,一根根高高的楠竹生长在井的周围。井水清冽,楠竹翠绿,好一片绿盈盈、清静的世界!

多少年了,村民上山砍柴,经过龙泉湾,都要到这里喝一口井水,去时便觉力量倍增,回时便觉疲惫顿消。前些年村里还没有冰箱,买来的西瓜想冰镇一会儿再吃,就洗干净放到醴井里,只要几个小时,就能吃上凉沁沁、甜丝丝的“冰镇”西瓜。

村里有好几口井,却惟独醴井有名字,这是为什么?我问过村里的人,得到的答案基本一致。就是在很久以前,也许在清末,或是民国,村里大旱,村民都快渴死了,后来一位村民带领大家打井,醴井就这样“诞生”了。它的“诞生”救活了村民,所以村民给它起了名字,我想,这“醴”字也许跟这位带领大家打井的村民有关吧。

关于醴井,还有不少的故事。

有人说在民国时,醴井就已闻名于全县,县城里有一家酒厂就专门用醴井的水来酿酒,为此,它还为村里赚了不少的钱。

又有人说,文革时,县里一批被打倒的革命前辈要被送到外地去进行劳动改造,那地方很恐怖,一般是有去无回,后来经过县里一批有良知的人的努力,把这些革命前辈送到我们村接受劳动改造,内容是为村民到醴井挑水,而他们在我们村也生活得很安适。

村民怀念着这口井,怀念那些久远而温暖的故事,怀念在井边纳凉喝水的时光。村民跟醴井的感情很深,一代又一代人都是如此,他们都知道,醴井是全村的“恩人”,是村里的财富。

直到90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醴井好像离村民远了不少。村民用上了蜂窝煤与液化气,上山砍柴的少了;村里都装上了自来水,到醴井挑水的少了;人们家里都陆续装上了冰箱,到醴井去冰镇西瓜的也少了。社会的进步,在一步步远离这口古老的井。村里的人,会忘了醴井吗?

93年时,全县的乡村都要通公路,在我们村,公路的选址确定下来,要经过龙泉湾,更重要的是,要经过醴井!这下,村里的人都急了,都站出来坚决抗议公路通过醴井。修路的那天,全村人都上了龙泉湾,挖机怕出人命,不敢动工,修路被迫停止。最后,公路被迫改道。这件事后,村民都来劲了,为醴井而自豪。村里的“权威人士”干脆把醴井说成是村的象征,代表全村的精神,并宣布,以后整个龙泉湾都是村里的“圣地”,里面的一草一木都不能动。坏了这条规矩的人就会受到村民的责骂。

社会的发展是阻挠不了的。

前些年,省里决定修一条二级公路,经过我们村,经过龙泉湾,经过醴井。对于这件事,村民态度依然强硬,但此时,政府的态度更硬,非修不可!

修路时,我去看了一下,龙泉湾被铲平了,黄土一车又一车,竹林被砍了,一根又一根。最后,推土机一推,黄土推进醴井里……望去,一片凄凉之景,烈士暮年的悲凉。

醴井,成为了我们记忆中的醴井。

学校:湖南桃江一中

导师:黎令娥

点评:本文围绕记忆中的醴井,叙述了它从产生到消失的过程。醴井因为救人而诞生,它无私地奉献自己,养育了人们。但社会的发展不可抗拒,虽然也曾反抗过,人们却无法改变醴井注定消失的结局。文章以井隐喻自然,井对人的给予不正如自然对人类的恩赐吗?而人类却在破坏自然,长此以往,自然与人类的结局可想而知。(陶灼灼)

猜你喜欢

冰镇修路龙泉
话说齐缘堂龙泉铁壶
做冰镇小吃
美从极致简中来——浅析“龙泉”紫砂壶
冰镇的夏天
龙泉铁壶 文化传承中的一抹惊艳
快速冰镇饮料
龙泉青瓷
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