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斋石

2009-05-25高洪波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09年12期
关键词:火山石玛尼书斋

高洪波

曾请友人镌一章:避斋主人稻粱谋士。取的是龚自珍夫子名诗中的两句:“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境界不太高,这是性情使然,其实还是因为骨子里的懒惰。

我书斋里有几块石头,它们陪我伴我,很稳重很深沉。面对这几方石头,我感到愈加心定。

一方石头乃岳父所赠,属于观赏石。石质系青田,八九斤重,雕成层峦叠嶂的山型,再衬以红木底座,古色古香,深稳凝重。这方石头年代久远,据我臆测,起码是清代中期的物件。青田石本身很美丽,色青莹如玉,又光滑如脂,正午的阳光投在石上,几近半透明。这方石头置于我的案头,常让我产生昆仑山的遐思。昆仑山高不可及,远不能达,我从这缩小了的青田石上,觅一点豪放的时空感。但我说不明白为什么是昆仑而非黄山泰山与华山,或许是因为恰恰我没有走访过昆仑。

另一片石头采自大连金石滩,系今年秋季的收获。大连金石滩,有一方巨大的印玺为公园标记,独特又传神。海滩石壁上,有千姿百态的石头。有很大的一块石头,被海水海风万千年的雕琢,神工鬼斧,成为千佛岩的模样;还有一些石头,极似古松的化石。这还够不上奇绝,再向深入走去,有几块举世闻名的龟裂石。石头若硕大的龟壳,粉红的龟壳,蓝色的缝隙,有规则地组合成菱形的图案,一位美国的地质学教授柯劳德誉之为“天下奇石”。

据说龟裂石的形成是沧海桑田的功夫。先是泥土变干,再入水出水,干了的泥土变硬,裂成网状的楔形裂缝,沉入水中又被新的充积物充填,再升出水面,多次重复之后,才成为我们见到的这几块了不起的龟裂石。

大石若小屋,小石类八仙桌,由栏杆护住。粉红与天蓝组成美丽鲜艳的花纹,吸引你的眼诱惑你的心。

于是在龟裂石附近的山崖转悠,想找到一块同质地的石头。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真的拾到一片书本大小的龟裂石,颜色虽不粉红,甚至近似绿白,可纹路历历可见。我揣想这片石头当与“天下奇石”同龄,它虽侧身于普通的山崖畔,带给我的海洋气息大地风范是相近的。它的前身曾是泥土,一抔泥土,地壳构连运动和海水浸蚀,才使这泥土成为石头。我将此石拾入书斋,图的就是泥土变成石头的过程耐人咀嚼。

再值得一提的石头,是几年前从西藏神湖纳木错背回来的一块玛尼石。这石头呈土红色,上有藏文六字真经,取石地点在海拔四千七百米处的世界最高的湖畔。玛尼石是藏胞对神的奉献,一旦置放在地,终生不再移动。我耐不住石的诱惑,冒神谴的危险,从高原带回了这玛尼石。我将它置于书斋,只为忆念那难忘的神湖之旅。浩淼的绿中带蓝的湖水,洁白的雪峰,空寂的山峦,加上牛头、玛尼石堆和高远幽静的蓝天,亘古的荒凉与瞬间热闹喧嚣,就这么古怪地组合在这块石头上,有趣之极。

当然,我的书斋里不只是这么几块石头。举例说,有山东长岛半月湾的温润滚圆的石头;内蒙古达赉湖晶莹的玛瑙石;长白山地下森林铁灰色的火山石;贺兰山石、泰国黑石、西沙珊瑚石,以及出外旅行时顺手拾到的有意味的石头。不过我爱捡石,也喜赠人。譬如贺兰山石与长白山火山石,就送给了一所小学校;泰国黑石赠给了一位远较我更为爱石的朋友;达赉湖的一块白玛瑙石,极似一方微型砚,便转赠一位砚友。有好石在握固然快乐,但赠美石于友人同样其乐融融。

石头坚硬且不朽,它们的生命远远超出我辈。在它们面前,我们只是匆匆的过客,能进入我的书斋并进而走入我的文章,其实是我的荣幸。有爱石的前辈文人曾拜石为兄,曹雪芹先生亦以石为灵感之源,写出不朽的《石头记》。相比之下,我的石瘾石趣石痴全是浅尝辄止,不够档次。

(选自《散文海外版》)

猜你喜欢

火山石玛尼书斋
预湿火山石骨料对混凝土强度及收缩性能的影响
我的书斋
一块火山石
名人的书斋
浅析火山石在中式茶具中的应用
文人学士的书斋名
三尺书斋容天下
玛尼石
云南腾冲火山石开发利用产业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