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民人大代表”的是与非

2009-05-25

浙江人大 2009年4期
关键词:信息港老牛政协委员

石 破 哲 生

从“普通网民”到“资深网虫”;从“网络民间公益组织发起人”到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近日,“老牛”等3位洛阳网民的故事,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

“网民代表”,围绕着这个不准确的称谓,以及它的诞生过程、它的程序及实体的合法性,它在网络生态、中国政治领域将产生的意义和作用等等问题,社会各界意见不一,争论激烈。

“网民代表”其人其事

“老牛”可能是个名留青史的人物,因为他是中国第一名“网民代表”。

网民“老牛”的真名叫张晓理,今年46岁。自称“自由新闻摄影人”,真实身份是新华社签约摄影师、河南省新闻摄影协会副秘书长。但在网上,网民们只知道他叫“老牛”,是一位积极关注社会的“网虫”。在老牛当选人大代表同时,还有两位在洛阳网络上活跃的人物:“爱我洛阳”董党伟和“flush”刘兵兵,被推举为新一届洛阳市政协委员。

张晓理将自己在现实中的身份定位于“自由新闻人”,以“牛眼直击”为名,发表在洛阳信息港的“洛阳城事”、“摄影在线”等版块上。从2003年3月至今,“老牛”已在网上发帖1.6万条。

洛阳网络的火爆程度堪称河南第一。洛阳最火的网站是洛阳信息港。河南省28个省辖市都有信息港,唯有洛阳信息港最热闹,每天发帖上万条,登录量100多万次,河南罕见。河南好多城市的信息港不敢开时政版块,因为这是个敏感的网络信息渠道,不好控制。洛阳信息港有几十个版块,作为时政版块的“洛阳城事”,却是最活跃的版块之一。

2003年3月13日,洛阳信息港更换系统,重新开通第一天,张晓理就急急忙忙注册了。“老牛的名字用了好久了,不能让它被别人注册了。”

为什么把网名起作“老牛”呢?张晓理说:“我希望像牛一样勤奋、踏实。”随着“老牛”在网上的名声越来越大,很多网民称其为“牛哥”,并伴随着“牛哥真牛”之类的赞叹声,“老牛”的另一层意义日渐显露。

曾经的洛阳信息港管理员,被推荐为新一届洛阳市政协委员的网民flush(刘兵兵)说:“两三年前,洛阳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一个班子,专门关注网络民情,导致更多的网友诉求涌到洛阳信息港。只要网民有什么需求,我们就设立什么版块。‘洛阳城事、‘连线网民、‘摄影在线都是我当管理员时参与决策设立的。网络能够集中反映舆情,政府也有了可关注的内容,是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有了这个互动,‘网民代表、政协委员才能表现出来。对老百姓来说,上访不如上网,因为上访给个人、政府带来的成本太大,上网成本小得多。”

“网民代表”的消息被媒体爆炒后,有网民把张晓理比作宋江,担心他受了“招安”。张晓理回应说:“我对‘招安这个词很不理解。它的意思,难道是说网民与政府就是对立的?作为一名洛阳市民,作为深爱这个城市的人,我对城市的管理者——政府是支持的,同时对某些部门官员的不作为及腐败行为又一贯是抨击的。当上人大代表以后,我仍要保持自己的理性、锐性,用镜头关注这个城市,而不是做一名信访办的调研员。”

张晓理等3人被建议参选市人大代表、推荐成为市政协委员的基础,来自于2008年“洛阳市十佳网友”的评选。这3人都是在网上经常“参政议政”之人。张晓理说:“我们并非单纯的愤青,我们既发针对社会问题的帖子,也有宣传洛阳的帖子,我们的判断标准是要对社会有积极意义,包括正面和负面的东西。”

话虽如此,但当选为人大代表之后,网民“老牛”会不会“理性”更强了,而“锐性”更弱了?

张晓理说:“作为一个人,有颗心在这儿。如果你不想抨击不良现象,怎么也不会抨击;如果你想抨击,网上换个马甲都可以发帖子,关键在于一个人的禀性和良知。我今年46岁了,禀性难移,不会改了。”

网促会:全国第一家网友协会

让“老牛”声名大噪的,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他就奔赴灾区,住了将近20天,不停地拍摄灾区悲情惨状,以及政府、军队和志愿者们的救灾实录。这些照片不仅通过新华社发布,还陆续发回洛阳信息港,唤起了洛阳市民对灾区人民的巨大同情和救灾热情。

汶川地震后,洛阳信息港的网民们,除了“老牛”这个“摄影在线”的版主外,“绿色营地”的“紫男”、“自由自在”等河南户外救援队员到地震一线参与救援,“车行山水”的“盲鹰”、“奇石顽童”等往灾区送去了洛阳的救援队员、食物和药品,“雅漂队”的王少天、“一婕”、“城市毛驴”等赴成都运送救灾物资,“河洛志愿者”的网民们参与了洛阳红十字会主办的“万众一心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没有人统计过,赈灾行动中,洛阳有多少网民奔赴灾区,为灾区人民提供了多少帮助,洛阳官方对网民的行为是充分肯定的。2008年6月3日,洛阳市委、市政府召开大会,欢迎从灾区归来的洛阳信息港网友,并授予其中10人“抗震救灾十大网络英雄”的称号。

在那些悲怆而沸腾的日子里,数不清的民间组织、志愿者来到四川灾区,救死扶伤,捐钱捐物,让政府看到了民间志愿者的宝贵价值,这本是个发展民间组织的大好时机。但救灾行动结束后,来自各地的志愿者们又四处星散了。

洛阳网民却抓住了这个契机。张晓理说:“救灾前,我们就酝酿了很长时间,感觉网民在现实中有相当的困惑。比如网友搞采风活动,重点工程的工地不能进,人家没法与你对接。赈灾中,洛阳去了很多网友,前期还可以,后期再想做些工作就不好办了,因为你是单独的个体,不是单位人员。我们就想,与其这样来回窜,不如组织起来做事情。”

“爱我洛阳”董党伟也说:“网友在现实中的活动,因为没有正规单位的手续,得不到认可。2006年8月19日,我和‘史话河洛的一班朋友,在王城广场搞‘丝绸之路万人签名会。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洛阳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但洛阳好多人不知道,我们就搞了这个活动。但广场管理人员质问:你们这个活动是谁组织的?网友?得办个正规手续呀。”

张晓理承认:“四川震灾,我们从灾区回来后,洛阳市委、市政府组织欢迎仪式,肯定了网民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救灾表现,这是促成网络促进会诞生的一个契机。”

此后又经半年多的奔波,2008年12月30日,洛阳市网络发展促进会成立了。这是全国第一家网友协会。张晓理任执行会长,副会长由洛阳五大网站的CEO等担任。

洛阳网民“奇石顽童”说:“为什么洛阳网促会成立一路绿灯?洛阳的民间组织成立的也不少,市领导发贺信的则很少。网促会成立那天,市委连书记也发来贺信,市委秘书长亲自来揭牌,这又是为什么?因为市领导从网民的帖子中尝到甜头了,他们看到了网民的力量,看到网民都有一颗热诚的心。而且,只要市领导给老百姓办了实事,我们就在网上公布,市领导也听到了来自民众的直接赞扬之声。”

宣传人大制度的大好机会

据报道,本次洛阳“两会”前,洛阳市委书记连维良在一次市委常委会议中明确提出:必须要有网民成为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他强调:“不管名额有多紧张,都要确保有网民身份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2009年1月初,张晓理被洛阳市换届领导小组提名为市人大代表候选人。1月16日,《洛阳日报》公示第二批人大代表候选人,张晓理的名字在列。接着,西工区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区人大常委会对张晓理进行考察、谈话。1月21日,西工区人大代表投票选举,张晓理当选为新一届洛阳市人大代表。

西工区人大常委会分管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的副主任蒋金贵详细解释了市人大代表产生的法律程序。针对张晓理是“网民代表”的传说,蒋主任说:“‘网民代表的说法不具备严格的法律意义。张晓理并非网民投票产生的代表,而是按法定的推选方式提出的初步候选人,在区人代会上,又由与会的全体代表,按差额选举方式投票选举出来的新一届市人大代表。”

某媒体在报道洛阳“网民代表”时,曾引用广东省政协委员王则楚的话说:“网促会”没有资格推荐、选举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它既不是人民团体,也不是选举单位,更不是选区。

蒋金贵说:“这话说得对。市级人大代表的提名有三种方式:政党提名,人民团体提名,10名以上代表联名提名。张晓理是由市换届领导小组向西工区换届领导小组推荐,由西工区党委正式提名的,算是政党提名。”

选举后第二天,西工区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工委主任韩炳照给张晓理打电话,向他表示祝贺。

但新科人大代表张晓理现在却有些苦恼。自从他的真实身份公开后,两三天内QQ就被加满了,告状的电话也不断打来,张晓理预估这类事情以后会越来越多。“这些电话统统找到我,我连辨析、筛选的时间也没有。因此,千万、千万拜托网友们:多多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诉求。要知道一名人大代表能在网上看到的诉求,政府部门也能看到,网民投诉的好多事,不是必须通过人大监督才能解决的,直接找部门办理即可,比找我一个人的效果好得多。”

作为人大代表,张晓理说自己能做的事情,就是在网上收集民意,并与政府部门沟通。“以前我搞摄影的多,用镜头发现问题、表现问题,现在要更多地关注民生。”

同时,张晓理说自己还是想坚持做新闻。“把看到的问题拍下来,放在网上让大家评判,用镜头说话,这样我的心里踏实些。”

韩炳照说,民众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是正常的。但人大代表多得是,为什么找张晓理的人这么多?因为张晓理在网上有名气,网民找他反映情况也方便快捷。张晓理现在感到压力大,说明他是个有责任心的人。

对张晓理当选人大代表引起的热炒,蒋金贵承认未曾估计到这个情况,但他觉得这是个宣传人大制度的大好机会。“同时,它也促使我们做一些深层次的思考,比如必须严格依法选举,要经得起质疑。如果我们在这次选举过程中有一点不依法办事之处,就会被网民揪出来。”

交锋:“网民人大代表”能代表谁?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王云龙认为,这些数字说明“网民”已是当今社会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甚至可以认为这已宣告“网民阶层”正式形成。从选举的角度来讲,将互联网作为一个选区,选举出网民代表和网民委员是没问题的。

“网民们已经不只靠网络传递信息、知识和宣泄情感,更多地是把网络视为表达思想、传达民意、建言献策的平台。”王云龙说,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所发出的声音不乏真实和睿智,已经越来越引起各级政府及官员的关注,甚至已经影响着决策行为。

“不少地方还出台政策,在网上公开征集意见建议。事实上,网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扮演着参政议政的‘代表、‘委员角色。”王云龙说。

同时,不少专家认为,这应该归结为“洛阳现象”。在河南省政协委员雷丽萍看来,网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反映民生、传递民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比如,由于网络的速度快,各种信息、观念、建议等能够在第一时间及时向政府传递;由于网络的虚拟化,使得网民少了顾虑,可以真正做到畅所欲言,更真实、客观地反映真相,表达思想,从而加强了政府决策的民意基础等。

“每到省‘两会前,一些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都是通过网站中的论坛了解群众所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以此整理出议案或提案。”雷丽萍说,洛阳的网民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有利于推进我国民主政治进程,值得推广。

对“网民人大代表”这个现象,也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身为网友的人在现实中已经属于各自的选区或界别,如再设网友代表,只能导致议事机构的资源浪费。”评论员王文琦认为,问政于网未必专设“网民代表”。

王文琦指出,网友当选人大代表的合法性备受质疑。“作为洛阳网民界市人大代表候选人的‘老牛,在洛阳市西工区召开的人代会上,被选举为洛阳市人大代表”。从上述报道措辞看,为选举网民代表,洛阳市西工区还专门辟出“网民界”。这一做法并无法律依据。

除了合法性问题,其代表性也值得商榷。王文琦认为,“老牛”以网民人大代表的身份出席洛阳市人代会,他能够代表谁的利益?有人会说,当然是代表网民的利益。那么,网民的利益又是哪些人的、什么样的利益?中国网民已近3亿,且还在飞速增长。网民数量巨大,其组成也非常之复杂。上到国家领导人,下到普通百姓乃至中小学生;从身价千百万的实业家,到农民工以至在家“啃老”的“愤青”,都可能是网民。单从结构看,谁敢说,自己能够代表这样一个身份各异、利益差别巨大的庞大人群的利益诉求呢?因此,代表网民利益的说法只能是一厢情愿。

关于“网民代表”的争论还在继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老牛”等网民当选为洛阳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事件点燃了网民对于产生自身代表的热情与关注。从少数人向多数人进行权利辐射,这是推进民主进程的必由之路。面对数以亿计的网络人群,面对日渐高涨的网络声音,“网络人大代表”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猜你喜欢

信息港老牛政协委员
老牛垦荒
增强基层政协委员履职能力的几点思考
政协委员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侨眷政协委员韩汝芬:为弱智儿童康复呕心沥血感动中国
探究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的“技术内核”
老牛的田
信息产业携手信息化建筑——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项目BIM实施
关于做好政协委员提案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