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边际效应”
2009-05-25黄升旗
【摘要】本文从“边际效应”角度来探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分析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边际效应”的作用机理,提出了合理运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边际效应”的思路。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边际效应
会计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是约束会计行为的两大主要规范,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随着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日益完善,研究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已成为当前深化会计改革面临的紧迫问题。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无疑是破解这一问题的重要基础。目前,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投入产出系统这一观点在道德教育领域已形成共识,但是否“教育投入”越大,“教育产出”就越高?二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目前,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研究还比较缺乏。 本文尝试以西方经济学中的“边际效应”理论为研究视角,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边际效应”: 分析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新视角
“边际效应”是西方经济学中一个常用的专业术语,为了形象地说明其内涵,西方经济学教材用了一个很有趣的比喻解释“边际效应”:假设一个很饥饿的人能吃5个馒头,当吃完第一个馒头时效用最大,因为馒头完全被用来满足饥饿感;当吃第二、第三、第四个馒头时,满足饥饿感效用依次递减,当吃第五个馒头时,饥饿感完全被满足,此时感觉最好。当继续吃第六个时,则不仅不会增加饥饿感的满足程度,反而会厌食,出现“负效应”。由此可见,“边际效应”本质上是一种投入产出关系,当投入增加时,产出随之增加,进一步增加时产出达到最大 ,再增加时产出递减。实践证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也同样存在类似的规律,即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开始随着教育投入量的增加,教育效果也随之增加,但是当教育投入增加到一定量时,教育效果不再随之正向增加,反而出现下降的现象。也就是说,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并不存在无条件的线性正比关系。“边际效应”的这一研究视角,为我们发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规律,改进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法,增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提供了有效的分析范式。
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边际效应”的作用机理
借助“边际效应”研究视角来分析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必须关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特殊性。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理念中,我们必须明确无论投入或产出都是“人”的行为,教育者必须根据会计人员自身的感受来不断地调节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同时,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实践中,目前还缺少一套把无形的职业道德转化为可观察的经验事实,并且可以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测度的变量体系。因此,只能根据教育者和会计人员在不同条件下发生互动的行为,来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边际效应”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
(一)假设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确定,则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状况及职业道德教育者教育投入量是分析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边际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可以分两种情景来解读,一种情景是:如果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具有异质性,一般而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会随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者教育投入量的增大而提高。例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推进,会计人员原来的职业道德观念与当前的社会现实发生了许多矛盾,此时对会计人员进行以“求实讲真、爱岗敬业”等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教育的力度越大,教育的效果也就越好。但并不是说,职业道德教育投入一直增加,职业道德教育效果就一直提高。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对接受外界信息刺激有量的限制,超过一定的量值,大脑就会产生拒斥作用。因此,对会计人员做有针对性的适量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效果。反之,则容易使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降低教育效果。这是“边际效应”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发生作用的一种体现。另一种情景是:如果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具有同质性,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正向兼容。也就是说,会计人员从事的会计行为完全是在会计职业道德要求的内容框架内进行的,会计人员身上没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要解决的针对性道德问题。此时,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就缺乏针对性,即使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者再增大教育投入量,教育效果也并不相应增大,多次的重复反而使受教育者容易产生烦躁心理,降低教育效果。这是“边际效应”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发生作用的又一种体现。
(二)假设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状况确定,则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质量及教育方法是分析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边际效应”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众所周知,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中,会计人员并不是一个被设定的知识接受“容器”,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内容,相反,会计人员是把教育内容“同化”到自己观念体系中的主体,会计人员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过程是一个通过自身不断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的互动过程。因此,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质量及教育方法直接影响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1.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质量决定着会计人员理解会计职业道德内容时的心理反应,从事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一定要念“真经”。也就是说,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一定是针对现实会计活动的真理性认识,符合会计职业行为运行的基本规律,并能以最恰当的方式展现出来。只有这样,会计人员在“加工”这些职业道德内容时,才能结合自己的职业道德状况实际有所感悟,才能发挥育人功能。反之,会计人员在理解内容时就会产生矛盾性的认识和厌烦心理,把接受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当作思想负担,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就无法融入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认知体系。此时,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投入越大,教育效果反而变差,即产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边际效应”。2.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法决定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心理学的研究结论揭示,对于同样的教育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经过大脑的加工整理,得出的结论是有区别的,由此可见教育方法的重要性。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中常出现的方法问题有两个:一是不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照本宣科,搞“上下一般粗”;二是只授“鱼”而不授人以“渔”,告诉结论而不告诉得出结论的方法。以上两种情况都导致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投入虽大,教育效果却难有大的提高,这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中“边际效应”的又一体现。
(三)假设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状况确定,则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中的时间是分析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边际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分析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中的“投入”与“产出”关系,必须考虑时间因素。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中,初始阶段会计人员接受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信息的效率最高,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效率逐渐降低,最后达到一个平衡点。在这个点上,同类信息接近饱和,越过这点则产生抑制反应和抵触情绪。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中会计人员的这一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产生的心理变化规律,说明了时间要素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教育时间越长、教育效果就越好”,其实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所有这些都提醒我们,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中,即使教育内容“言之有物”,也不能长篇大论,否则就会出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投入增加,职业道德教育产出减少甚至负增长的“边际效应”现象。
三、合理运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的“边际效应”规律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是一个由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各要素有机结合、交互作用的矛盾过程,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边际效应”规律,从根本上说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过程内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因此,合理运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边际效应”,也应该从解决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入手:
(一)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与会计人员道德状况的矛盾关系看,应根据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实际,把握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投入的度量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给会计人员提供精神食粮,是在做会计人员“入耳入心”的工作,一般来说,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应视会计人员的需求来确定该讲什么、要讲多少以及怎样讲等问题,且每一次教育内容不能太多,否则就不太容易消化,产生对抗心理。切忌采用“满负荷法”、搞“满堂灌”,自己辛苦,接受对象更累。这就好比给人喝水,如果对方没有渴的需求,给水喝就成为一件多余的事。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一定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
(二)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形式、方法与会计人员实际接受能力的矛盾关系看,应研究会计人员心理特点,适时调整教育角度
虽然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主题在一定时期需要稳定,但围绕主题的内容、方式和方法一定要不断更新,切忌千篇一律、老生常谈。要善于把同一主题用多种材料、多种方式表现出来,从而给人以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对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效果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三)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者的素质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目的
矛盾关系看,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目的是要使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内容转化为会计人员的自觉行动,从而格式化会计人员的行为
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全局眼光,善于从宏观上“谋篇布局”,1.要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活动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善于把握制约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诸要素的内在联系,使系统诸要素统筹兼顾、相互协调,以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2.要刻苦修练“内功”,坚持“干中学、学中干”,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中增长才干,努力使自己成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领域的专家,从而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上升为一门艺术。
四、结语
“边际效应”规律本质上是一种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当要素投入增加时,要素产出随之增加,要素投入进一步增加时要素产出达到最大,要素投入再增加时要素产出递减。从“边际效应”规律视角来分析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必须关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特殊性,认清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宏观上涉及会计管理体制和机制诸多方面。就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本身而言,还涉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确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状况、职业道德教育者教育投入量以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法等很多方面。“边际效应”规律只是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提供了一个理论分析视角,如何进一步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水平,还需要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深入探索。●
【主要参考文献】
[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原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 叶小龙.会计职业道德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 黄升旗.试谈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J].上海会计 ,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