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09-05-25韦胜强

广西教育·C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民族院校

韦胜强

[摘要]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一批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师资队伍。本文分析了提高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必要性,指出了目前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问题对策

职业能力是指在学习活动和职业活动中发展起来的,直接影响职业活动效率,决定职业活动能否顺利完成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职业能力是一个人能否胜任工作的基本条件,精湛的职业能力是职业生活的有力支柱。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顺利进行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为:具有正确的职业岗位理解力、较强的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的职业创新能力等。提高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需要我们尽最大努力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必要性分析

(一)提高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当今世界竞争激烈,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而教育的发展又与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特别是高职教育,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更直接、更密切。因为,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提供物质保障;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是实现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加速生产技术更新的重要途径,是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由于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因而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以广西为例,“十一五”期间广西将从自治区本级财政拿出4亿元资金,支持广西职业教育的发展,年均8000万元。而且主要用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而广东省级财政每年就就拿出4亿以上的资金发展职业教育,是广西的5倍多。经济的落后制约了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然而,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民族地区又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例如,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急需石化产业人才2.4万至2.6万人;林浆纸产业人才0.39万人;能源产业人才1.61万人;钢铁产业、铝加工产业和修造船产业人才9.6万人;粮油食品等现代农业加工业人才8.55万人;海洋运输与渔业、海洋化工与制药、滨海旅游等产业人才5.48万至5.58万人;旅游、会展与金融产业人才分别为12.32万人、2.3万至2.8万人、2.98万至3.13万人;物流产业人才9.58万人;高技术产业人才4.5万人。要完成这样巨大的人才培养任务,没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支撑是难以实现的。就目前而言,广西高等职业院校,无论在人才培养的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一支职业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目前广西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任教师中直接从事过会展、国际贸易、粮油食品加工、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实践工作的基本上没有,这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可见,加强教师的职业能力培养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提高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是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主要由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组成。过去,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主要以初等和中等职业教育为主,高等职业教育非常少,结构很不合理。改革开放30年来,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2007年底,全国8个民族省区独立建制的高等职业学院150多所,占高等学校比重超过60%以上。可以说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形成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但是,也应该看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还存在先天不足以及后天营养不良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在师资方面显得尤为突出。先天不足主要是因为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大多是从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成,大多数教师原来都是中职教师,缺乏高等教育的经历和经验。后天营养不良是高职院校新引进的青年老师没有职业经历,缺乏实战经验。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为例,该系有38位专任教师,近两年来引进新教师18位,占教师总数的47.4%,有企业经历的只有3人。教师职业能力的欠缺制约了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发展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迫切需要提高教师职业能力。

(三)提高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具有明确的职业定向性,因而其往往着眼于培养岗位工作能力,将技能强化训练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上,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教育与训练结合,教学与实践的比重往往达1:1左右。可见,高职学生全面发展主要表现在职业性方面,即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毕业学生的能力依然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主要表现为理论知识比不上本科生,动手能力比不上中职生。产生这样后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本身职业能力不足,缺乏动手能力,可见,培养大批民族地区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急需大批高技能、实战型教师,即要大力培养广大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

(四)提高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师是一个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职业。在高职院校,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是教师的从业资本,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高职教师,不仅需要丰厚的知识储备和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因此,高职教师要获得自身的发展,也需要提高职业能力。

二、民族地区离职院校教师在职业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够,还存在误区

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在发展模式、发展理念、发展规模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些都导致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教师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不够。同时。民族地区高职教师大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培训,对职业教育的理论和理念接触比较少,缺乏系统的、科学的、正确的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导,这往往导致其在工作中缺乏方向;有的教师靠自己对职业教育的主观理解来进行教学工作;有的甚至墨守陈规,以成人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思想观念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与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目标相差甚远。而一些教师特别是刚刚毕业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对职业教育存在思想顾虑,总

觉得是培养蓝领工人,技术含量低,因而缺乏从事职业教育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态度并进而影响到教学与管理的效果。

(二)对职业岗位要求了解少,动手能力较差

由于大多数教师没有直接从事过职业岗位的工作,对职业岗位的要求了解甚少,因而,不少教师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理论的阐述比重多于对实践的介绍,被动地陷入重理论、轻实践的泥潭中。

(三)评价体系不规范,评价标准不科学

教师评价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因为教师评价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起着导向、激励、推动作用。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离不开教师评价这个杠杆。但是,传统的教师评价体系存在不规范、不科学的弊端。一是评价内容简单化,从完全定性倾向走向完全量化倾向,学校主要考核教师工作量,比如任课时数、论文和科研数量,对实践教学环节和职业能力评价不够,没有调动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和实践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学校在建立评价体系的时候过分强调标准的统一性,而忽视学校的多样性、专业的差异性和教师类型的多样性等特点。例如,公共课的教师与专业课的教师,后者应该更注重实践性教学和职业能力的评价与考核。就专业教师而言,财会专业的教师与市场营销的教师相比,市场营销教师的职业背景和实战要求更高。如果评价标准“一刀切”就不利于教师职业能力的提高。三是评价动力单向化。教师评价主要靠行政权力,靠外在压力自上而下开展评价工作,很难真正调动教师发自内心的积极性,使教师评价难于深入实质性问题,仅仅停留在形成性评价的粗浅状态。

(四)课程体系不合理。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课程体系是引领教师发展的标杆,教师往往根据课程要求去设计自己、完善自我。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基本上是从本科课程体系演变而来,带有浓厚的本科色彩,没有突出“职业”特点。一是课程设置偏重理论,实践课程门数少,例如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过分强调理论的完整性,而没有充分顾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在课程教学实践中,重视课堂的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三是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主要围绕理论考试进行,很少甚至没有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行考核。这极易导致教师不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从而也不注重自身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高。

三、提高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只有正确的理论和观念的指导才有正确的行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提,也是促进广大教师全面发展的前提。应统一部署,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着力解决对高等职业教育“职业”特征的认识。通过学习,使教师认识到: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和内容,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统一体;职业教育的“职业”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企业职业岗位要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实践性教学是职业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由此。促使教师初步树立职业教育的观念,开始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

(二)建章立制,完善机制

规章制度是学校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道路,高效运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完善的制度是教师发展职业能力的重要保障。在教改实践中,应始终坚持“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发展,向管理要提高”,在学校的统一管理下,逐步建立和创新教师管理制度,促使教师职业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一是结合企业工作岗位的要求,重新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减少纯理论课程和理论教学课时,大幅度增加实践课程和实习实训课时,使实践性教学得以加强。二是建立体现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制度,加大学生技能考核分数在成绩中的比重,逐步实现专业课以技能考核为主、以现场考核为主的模式。例如,对学生销售技巧的考核,可以选择电器商场进行,不仅使学生也使教师真正感受销售现场的气氛,从而使师生的职业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是建立健全奖励制度。应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大力支持实践性教学改革,对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教师应让其享受同级同类人员职务津贴和奖金,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以促进教师提高职业能力的积极性。

(三)校企联合。建立平台

教师提高职业能力。需要时间和平台。仅依靠学校或者企业是难以建立这样的平台的。只有校企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才能建立有利于教师提高职业能力的优质平台。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为例,近两年来,该系积极与企业进行联系和沟通,先后与南宁面粉厂、广西粮油质检站、南宁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南宁市建业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太华药业集团等十多家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专业教师利用这个平台,一方面可以进行学习考察、调查研究、挂职锻炼,增长职业技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理论优势为企业培训职工,提供咨询服务,从而有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通过这样的平台,教师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使自身价值得以检验与体现,也可以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性教学水平。

(四)专兼结合。兼容互补

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但是,由于体制和资金的限制,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引入大量的在编教师,而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兼容互补”师资队伍,是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最好的选择。同样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为例。近年来,为了解决实践性教学师资缺乏和专业教师职业能力较弱的问题,在学院的统一安排下,该系在这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具体措施和目标为: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通过“外引内培”。建成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校企共建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团队。通过这些措施。一方面,可以缓解实践性师资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专任教师从兼职教师那里学到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兼职教师通过教学过程提高理论水平,专兼教师都能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民族院校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
中等卫生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分析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