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近代镇江钱庄业的兴衰

2009-05-25张峥嵘

金融经济 2009年4期
关键词:钱庄镇江信用

张峥嵘

一、镇江钱庄的概况

清朝前、中期,大运河仍然是全线畅通的。镇江被称为“银码头”,是东南物资的聚散中转要地。1858年镇江辟为商埠后,进入了新的长江航运时期,发展为长江下游的通商大埠,进出口贸易大增。“根据镇江海关统计,进出口贸易最盛的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营业额曾超过三千五百万两白银。”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商业的繁荣,镇江的钱庄业也日趋发达,并在传统的金融市场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言之,有下述几个组织及经营上的特点:

(一) 钱庄数目的增加和规模的大型化。

镇江开埠通商以前早有典当业,钱庄业则在开埠后逐渐兴起,“从同治五年(1866年)晋源钱庄在风神庙开业至同治七年,镇江钱庄发展到27家,资本金各在5000—20000两之间,规模较大的钱庄吸收的存款常在60000—100000两左右,……这一时期,当地出口土货和进口商品净值分别比60年代增至1.5倍和2倍。对钱庄的资金需求更殷,镇江钱业进入鼎盛时期,且逐渐成为当地金融流通的枢纽。” “至光绪九年(1883年)发展到60家,以后几经兴衰,至光绪三十二年开业钱庄为32家,其中规模较大,资金雄厚的有李鸿章开设的义善长钱庄,盐商周扶九经营的鸿源钱庄,裕通银号为经收镇江关税的官银号等。” “同业间曾共同厘定业务规章,帐务制度和同业信约。这期间的放款对象,除本地及苏北淮河流域而外,还远及安徽、山东、河南等省以至汉口;放款金额最高时达1500万两以上。至于其周转资金来源,绝大多数来吸收上海、苏州等地大量短期存款。”

(二)钱庄的生存原因和业务范围。

1.钱庄生存原因。

钱庄自从清道咸年代开始出现并逐渐发展,到了近代成为当时经济社会上的一重要角色,其信用与效力虽不如银行,但他也有许多特长是当时的银行所不能及的。

1.1钱业历史久远。钱庄一业,滥觞数百年而流传至今,在社会上有一定的信誉,钱庄在数百年中,历经磨难,但总能恢复原状。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在于,凡是执掌钱庄业者,均属精明干练,擅长算计,精于通融之人,其所开的钱庄必定基础牢固,根源蒂固。因而在社会上享有盛誉,给社会的印象益深,受人之信用于是益固。

1.2所负责任无限。钱庄组织的性质与无限责任公司相似。股东对钱庄负无限责任,且对来往钱庄的顾客负无限责任。这对于与钱庄打交道的商家,则多了一层保障,对于存款给钱庄的顾客也多增了一份信任心。从钱庄方面来讲,在经营中必须小心谨慎,事事考察,不敢稍有懈怠,以求巩固其营业,而在金融界站稳脚跟,谋求一席之地。

1.3办事手续灵活,简便。钱庄与客户进行交易,手续灵活,简便,例如钱庄放款,不拘泥于数目,大小均能如意(只要有信用)。顾客存款“或凭褶收付,或凭条支取,均可照办。即存户需款甚急。时以电话通知钱庄,嘱其立时将款送往,亦可办到……其他如改票,如透支等,钱庄皆可变动办理。”

1.4 注重商业习惯。钱庄因有历史上的关系,对于我国社会上风俗习惯、商业情形了如指掌,并能处处替顾客着想,注重顾客来往的便利。例如注意季节的营业时间;星期日亦不休息;为方便顾客随时支取款项,钱庄一般都是连家店或留人值班,故每天营业时间“自朝至夕,无时停止。即偶有一、二假日,亦与商家之举行相同”。

1.5 重视商家信用。当时的社会通俗上崇尚信用,讲究体面,一般的人不到不得已,不愿实行抵押或进行借货。钱庄深深地了解商家的这种要面子的心理。在放款(贷款)一事上往往能够谅情度势。因为钱庄内有一“跑街”的职位,平常就注重社会上各位商家家庭状况,经济实力、营业状况的调查。对家底厚实、信誉较好的客户,“放款时,对抵押品一层可以融通而美名曰,著重信用,以获得商家之欢心,借以扩大其钱业界之势力,此优势所以被其独占也。钱庄以信用经营,得到社会上的欢迎,其汇划组织完密,所出庄票,从未失信于人……故钱庄发出之庄票能在洋行出货,外人极信赖之”。

1.6 发起组织容易,能够节省开支。钱庄性质“为合伙性质居多,其开设成立,不受法律上之束缚,故其组织成立,非常容易。或朋辈宴席之上,征有同意即可成立,或三五富翁,灯下清谈,不数时间而拟立草案,不数日间而择地悬牌,已开始营业矣。或钱庄中伙友欲作经理,乃招集三、五有资财之戚友,不费时日,即组成开业”。钱庄内部组织简单、办事人员可以较少,薪金支出有限,其一切设备费用并不大。“非若银行开办之前,即须购地建屋。既开办之后,设备组织,行员薪金等等,皆需巨款。钱庄则反是,其最大者,一年间之开销,亦不过六、七万,小者抵二、三万至数千元耳。故钱庄能普及全国,市镇集场。”

2. 钱庄的业务范围。

钱庄的业务范围共有八个方面:“(1)存款,分浮收、长存、同业存款三种;(2)放款,分浮缺、长缺、往来透支及同业拆放四种;(3)贴现,分普通贴现及担保贴现两种;(4)汇兑,分票汇及信汇两种;(5)买卖生金生银;(6)代卖股票、债券;(7)代发银行纸币;(8)兑换货币等八种业务。各钱庄亦端赖存款、放款,往来之各种利益以及经营地产而能维持。”

3.镇江钱庄信用卓著与镇江帮的形成。

镇江钱庄最重信用:“不仅在同业之间和本地各业往来如此,其汇划方面,近则苏南、苏北,远及全国许多城市,特别是芜湖、安庆、蚌埠、汉口、长沙等地金融界,对镇江钱庄信用有很高评价。尤其在上海金融界,更是有口皆碑。” “常熟钱庄行业中有句老话,叫做‘无镇不成庄,意思是没有镇江人,钱庄是开不起来的,也是说常熟开钱庄之风是从镇江方面吹过来的。致其源由,是由于镇江银钱业在上海、苏州方面信用卓著的关系。如镇江钱庄的申庄—上海润昌栈,应兑的镇江钱庄汇票,始终保持着可靠的信用。在润昌栈批明‘见票即付之后,不但上海各行业可以凭票出货,即至外滩外国银行,也可以被当作本埠庄票收受。因此,各业银钱业人士都以隶籍镇江为荣。南京,丹阳一带从事银钱业的人,往往也自称来自镇江,以资炫耀。”清末民初,在镇江从事钱业者之间存在帮派组织,各帮派在资金融通,钱业经营方向,培养继承人与教育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是各不相同的。“‘长袖善舞,多金善贾,在历史上饮誉大江南的‘镇江帮,依靠的就是雄厚的财力和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

二、镇江钱庄业的繁荣与银行业的关系

早在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前后,香港汇丰银行和华俄道胜银行就分别在镇江设立代理处和代理行。光绪二十三年(1897),中国创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镇江设立分行。当时本地的官商交易以及关税京饷收存汇解业务,大都由该行经办。后因亏损巨额行款,在光绪三十年底被裁撤。光绪三十二年,大清户部银行在镇江东坞街设行。翌年,镇江信义工商储蓄银行开业。裕宁、裕苏两官银钱局亦在镇江设立分局。至宣统三年(1911),镇江户部银行改称大清银行镇江分号。新式银行建立初期未与钱庄往来,民国以后才开始往来,并建立了密切的金融关系。这是因为:

(一)华商银行设立之初,对银行业务熟悉的人才不多,银行业务基本上近似钱庄,所以将经营管理人员与业务骨干从镇江钱庄人士选聘。就钱庄人士的交流而言,在银行的总经理、经理或重要骨干来自镇江钱庄的人不少。例如:“上述倪远甫、陈光甫、吴蕴斋三位均是镇江人。上海是全国金融中心,上海银行同业公会主席,包括主席在内,均由镇江人连续担任。”“镇江人善于理财、闻名遐迩,有‘无镇不成庄之誉,而且出过不少著名的金融界的人物,如镇江钱庄习业出身的李锡纯,陆小波,严惠宇等,在上海银行界极知名的有倪远甫、陈光甫、唐寿民等人,甚至清朝大清银行董事长严炳生也是镇江人,他的儿子严菊甫在北京创设大有银行都很知名。”

(二)民国初年,银元在中国货币市场上广泛流通,但银两仍然以记账单位通用于中国商业界,这使以银两为记账单位的钱庄势力大为加强,故银行不可忽略申汇收交、同业清算、买卖银洋的交易等业务。这些业务均属于钱庄的业务范围。镇江各银行经常委托钱庄、银号代为收取票据,收交申汇与买卖银洋等。因此银行与钱庄的双方关系愈来愈密切。后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董事黄静泉“在镇江开设元盛钱庄”,上海中南银行总经理胡笔江“创办镇江元康钱庄”“陆小波在镇江开慎康钱庄,(上海中南银行董事长)徐静仁曾出资入股,给予帮助。”。银行与钱庄的人士交流,业务交流,促成双方间资金交流,因此当市面银根紧张时,钱庄可向关系密切的银行办理拆借款项,银行成为钱庄的可靠后台。

(三)银行实行抵押贷款策略之后,难以吸收一般商人的存款,因此银行为吸收商人的资本,采取通过钱庄贷款的办法,为此银行与钱庄建立同业存放款往来账户,将巨款存入小钱庄,小则四五万,多则十余万,最多达百十万之巨。如果镇江市面一旦发生萧条局面,有可能直接影响到银行业务,所以银行业在金融恐慌发生时不得不积极与以钱庄为主的钱业公会经常联合,以维持镇江金融市场的稳定。例如:“1931年(民国20年),苏北发生特大水灾,里下河一带尽成泽国,数百万灾民嗷嗷待哺。和这一地区经济关系至为密切的镇江商界,也一损俱损……正如当时有谚云:‘大水冲了苏北人的家,也荡了镇江人的产。一时镇江市面恐慌,各业进销两滞,银根奇缺而纷纷闭歇,银钱业也濒临崩溃的边缘。” “陆小波先生当时为镇江商会会长,兼银钱公所董事长和元益钱庄经理,该庄由于水灾而烂帐、倒帐达一百多万元之巨,无法维持。陆氏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日间坐立不安,夜晚焦思难眠。” “上海与镇江有特殊渊源的几个大银行家商量,一致认为,镇江银钱业在这次历史上 罕见的大水灾冲击下,各庄的倒闭,势在必行。他人均可倒,唯独陆小波不能让他就此倒掉,一定要扶他,维持他,而扶陆之策,只有大家咬牙忍痛,一笔勾销元益钱庄欠上海诸行一百多万元巨款。大家取得一致意见……。”

镇江的外国银行以洋行作为主要顾客,如果要与中国商人进行交易,则都只能依赖买办,未与中国商人直接交易。“对华商银钱业则通过他们的买办帐房向各行庄凭票据兑取现银。”外商银行华账房的买办,通常须运转巨额的资金,因而基本上非富豪大贾不可,故经常有钱庄的股东或经理兼任之。镇江钱庄与外商银行买办此种关系,有助于使外商银行资金易流通镇江市面。如果钱庄偶遇资金周转困难,可向关系较为密切的华账房拆借。另外,平常各钱庄为冲算账款,必须将巨额流动资金存储于华账房。故镇江钱庄使外商银行华账房加强了资金实力。

总之,民国前期钱庄与华商银行及外商银行的相互依赖与利用关系,对钱庄资本的扩大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而且借资金实力的增进,谋求扩大钱庄规模与其业务范围。

三、结语

综观镇江钱庄衰败的过程,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得知:

(一)镇江钱庄由于本身资力不够雄厚,无法长期以低利贷款方式大量投资新式工业,以提高国家的工业化。

(二)镇江钱庄过分注重人际关系,未形成制度化的经营方式,以致放款范围受到局限,未能全面资助中小工商业。

(三)由于江滩淤积,铁路通轨、转输改道、镇江港口功能渐衰、转运贸易衰落等原因,也对“百业之首”的钱庄业造成了极大影响,待到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入侵,“钱庄、银行放款2000万元无法收回;抵押仓库存留各种物资估值6000万元,悉被掠夺或焚毁。”镇江钱庄遭此一劫,一蹶不振。

(四)中国钱庄掌握金融大权已达百年之久,但未曾蜕变为新式银行,除了钱庄本身的因素外,不可忽略社会环境的保守倾向。在组织方面,传统的合伙制,有碍钱庄扩大股份,以形成股份公司的形态;在经营方面,钱庄的无限责任经营方式,亦阻碍其吸收大批投资人,扩大其资金规模,以形成大规模的公司。此外,社会经济形态的传统性,社会态度的保守倾向,家族中心组织上的限制,企业精神的缺乏等,阻碍钱庄蜕变为新式银行。故20世纪初,镇江钱庄的业务,相当于新式银行的储蓄所,但拘泥于传统,在组织制度方面,始终未曾转变,因此不可避免地归于消亡。

值的注意的是,镇江钱庄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也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例如钱庄实行多年的信用放款原则,客户贷款无任何抵押,全凭借款的信用为保证,是“对人”的信用。而现代银行则实行抵押放款原则,是以货物、证券,土地、房屋等实物为凭信,借款人如不能按期归还借款,债主可以处分抵押品以抵债,是“对物”的信用。20世纪30年代“沪、津、汉各埠银业同业,更设有中国征信所,专任各业信用之调查,报告银钱同业,以备参考。”为适应中国社会的经商习惯,不少银行自己设立调查处,对贷款对象进行信用调查,在有一定把握的情况下,适当地进行信用放款和透支业务。这种做法,不仅扩大了业务范围和服务对象,也为自己的发展开辟了更多的途径。

总之,镇江钱庄在20世纪初期的快速发展和演变,表现在多个方面,我们在看到其发展中确实有落后一面的同时,应当充分重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总体环境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然受到当时种种条件的制约这一点,其成长和完善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应重视镇江金融前辈所取得的成绩和付出的努力。因为任何社会的发展,都有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看,清末民初镇江钱庄业的发展和衰落,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其必然的一面,分析镇江钱庄业兴衰的历史,可以给我们留下不少的启示。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西津渡建设发展公司)

猜你喜欢

钱庄镇江信用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镇江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镇江是这样调价的
赢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