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高产配套轻简栽培基本技术
2009-05-25芝麻研究室
芝麻研究室
1 精细整地
芝麻种子很小,本身贮藏的养分不多,幼芽细嫩,顶土力弱,种子带种皮出土比较困难。因此,芝麻发芽出苗对整地的质量要求较高。农谚有“小籽庄稼靠精耕,粗糙悬虚无收成”。这说明种植芝麻必须要选好地块,精耕细耙,耕层深厚,这样才能为多收芝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1.1 地块选择
芝麻是一种适应性较广的作物,除了不能种低洼地、不保墒砂地、盐碱地(pH值>7.5)、酸地(pH值<6)和海拔过高(>1 200m)地外,凡能满足芝麻生长发育要求的地块,均能种植。长期以来,人们对芝麻高产栽培的第一关选地并未重视,除少数主产区外,芝麻大多种植在土壤肥力低、耕性差的丘陵地区、平原砂姜黑土地区或河湖泛滥地区,这是造成芝麻单产低的一个主要原因。芝麻高产栽培应首先把好选地关,选用良田、中高产田种植芝麻才能取得较高的产量和好的收益。选地总的要求是:地势较高,便于排灌;土质疏松,通气透水性好;土层深厚,肥力中上,有利于保墒。
1.2 整地
整地总的要求:适墒整地,耕层上松下实,地表平、细、净,使芝麻出苗齐、全、匀;整地与施肥相结合;应考虑各生育阶段的旱、涝(渍)灾害,采用深沟窄畦,畦沟、腰沟和围沟“三沟”配套,便于排渍和田管;间作套种地块,应留好预留行等。根据不同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整好地。
1.2.1 夏芝麻整地。农谚有“茬子不过夜,垡子不过晌”的说法。这是说芝麻整地与播种的季节性很强,务必争分夺秒,抢墒整地,趁墒早播。原因是夏天气温高,土壤水分蒸发快,前茬作物收获后,如不及时整地保墒,土壤很快就会跑墒干硬,失去可耕时机,轻者不能保证整地质量,重者不能播种,贻误农时。夏芝麻整地要突出一个“抢”字,即边收获,边整地,边播种,轻耙盖籽,碎土保墒。
整地方法有3种:一是耕耙整地。当前茬作物收获后,趁墒犁地,随犁随耙,切不要晾垡,以免跑墒。夏芝麻播前整地不需深耕,通常以20cm为宜。如果过深,不但会翻上生土,土块不易耙碎、耙实,而且易跑底墒,对出苗不利。耙地遍数要根据土质和墒情而定,黏重土壤或墒情差、坷垃多的地块,要重耙、多耙,以将土块耙碎、耙实、耙平为标准。墒情好或砂壤土、轻壤土之类的地块,一般用钉齿耙或圆盘耙,各耙1遍即可。耕耙整地的好处是:能翻地松土,增加地温;掩埋底肥,提高肥效;减少杂草,中耕方便;土壤透气性好,能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二是免(旋、锄、耙)耕整地。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用钉齿耙或圆盘耙进行碎土灭茬,耙深7~10cm,耙碎、耙平后进行条播。或用旋耕机旋耕灭茬,或用锄深锄碎土灭茬后进行条播。也可在前茬收获后,不灭茬而直接条播在前茬行间。一般来说灭茬的地块保墒、保苗效果好,杂草也较少。如果土壤疏松、墒足、无杂草,可以不灭茬,在前茬作物收割后,喷打1遍除草剂(克芜踪、甲草胺等)后立即条播,可使种子很快发芽出苗,又无杂草危害。在土壤墒情降为黄墒时,即土壤含水量下降到12%时,已接近芝麻种子发芽出苗所需土壤水分的最低限度。为了抢墒播种,不误农时,可采取此法整地,不灭茬而直接条播下种。砂姜黑土地和黏土地上种芝麻,夏播如逢阴雨,为了预防渍涝灾害,必须种“铁茬”(免耕)。原因是土地不耕翻,空隙度小,雨季地面径流量大,下渗量小,土壤不易过湿,可以明显地减免渍害,较为保收。“铁茬”种芝麻的缺点是土壤因板结蓄水能力差,不但在少雨年份易干旱减产,就是在雨水比较正常的年份,也会影响植株的正常发育。因而“铁茬”播种应加强田间管理,芝麻才能长得好。三是“双保险”播种。即前茬作物收后,立即播种,播后浅犁或浅耙或浅旋,再播第2遍种子,轻耙或轻犁盖种,整地播种程序为:茬地播种→浅犁盖种(随犁种子下落)→耙地重播少量种子→轻耙保墒。此法是在芝麻播种季节干旱少雨,为抢农时而进行的一种补救措施。因播后无雨,第1遍浅犁播的种子吸湿出苗;若播后遇雨,第2次耙播的种子出苗。这样通过2次“双保险”播种,达到一播全苗。
1.2.2 秋芝麻整地。长江流域及南方主产区多为秋播,播种时正当伏旱期,气温高,蒸发快,又是南方梅雨尾期,热风暴来临期,连晴日少,应抢晴整地播种。南方旱地少,芝麻倒茬困难,也可利用大豆、春花生收后随即浅犁,耙后播种。水田早稻黄熟时,排水晒田,收稻后,犁垡晾墒,适墒耙地碎垡播种,耥耙保墒。
1.3 因地制宜,开沟作畦
夏芝麻播种最好以垄作方式为好。垄底宽80cm左右,沟宽30cm,垄高20~30cm,垄顶宽40cm。1垄种2行芝麻,宽行带沟70cm,窄行40cm,株距按品种分枝习性而定。如实行畦作芝麻,畦底宽2.0~2.5m,1畦4~6行,畦沟宽40~50 cm,沟深20cm。可采用等行距或宽窄行种植,但宽窄行种植,有利于通风透光,边际效应好,病害轻,产量高。为错开“双抢”劳力矛盾,也可开沟畦作,一般畦宽2~3m,沟宽40cm,沟深20cm;透水性好的土质(轻壤、砂壤等),畦宽可加宽至4~5m,沟宽50cm,沟深20cm。芝麻花期降水多、雨期长的地区,畦宽适当放窄到2m以内,实行窄畦深沟。
秋芝麻区的畦沟既要保墒又要防暴雨渍涝,应采取深沟窄畦,有利于抗旱排涝。畦宽1.3~2.0m,沟深25cm,沟宽35cm左右。芝麻开沟畦作还是垄作,应根据各地气象、土壤、地势等条件而定,总体要求畦沟、腰沟、围沟配套,确保排水畅通。为防渍涝灾害,在锄地后和雨后都必须适时清沟。
2 适时播种
2.1 播前准备
芝麻播种前一是选好适宜当地种植、优质高产品种。二是晒种。播种前选择晴天,将种子置阳光下摊晒1~2d,以提高发芽势。三是选种。分风选或水选,去除霉籽、秕籽、枝叶杂质,选择粒大饱满、无病虫杂质的上等种子。四是做发芽试验。随机取样100粒,重复3次,将种子放入垫有吸水纸的培养皿内或碗里,加入清水使种子吸水,但千万不要让水将种子淹没,以免无氧呼吸而烂种。将培养皿置于25℃恒温下,检测5d内的平均发芽率,若不足90%,播种时应加大播种量。测定种子发芽率时,若冬春无保温设备,可将种子浸泡1d后,用纱布包好,吊在热水瓶内,水瓶内盛一半温热水,以不烫手为宜,种子不要浸在热水里(热水冷后要勤换)。或将种子浸泡,包好后放在贴身衣袋里,以保持恒温催芽。五是药剂消毒处理,杀死种子所带病菌,预防土壤中病源侵染(方法见病虫害防治部分)。六是种子包衣或微肥拌种。种子包衣是先将芝麻种子用适量的保水剂涂层,然后置于小型丸衣机内,再慢慢撒上配料,当包衣剂与种子配比达1∶4~1∶5时成粒备用。此外,还应备足化肥、修好农具等。
2.2 播种期
芝麻是喜温作物,高产增效栽培必须将芝麻生长季节安排在高温季节里,以适应其一生对光、温、水、气、土、肥的需求。我国芝麻产区一年内以5~9月温度最高。春芝麻适当晚播,避免苗期冷寒缺苗;夏、秋芝麻早播,可延长生育期,避免因成熟期阴雨、低温而减产。黄淮地区春芝麻可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夏芝麻产区主要是豫、鄂、皖三省,栽培制度多是小麦—芝麻或大麦、油菜、蚕豆、豌豆—芝麻一年两熟。夏芝麻应抢时早播,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麦垄套种和育苗移栽提早到5月15~20日播种。南方秋芝麻播期在7月上旬至中旬,一般不晚于7月下旬。间作、混播芝麻以当地最适宜的播期播种,但要服从主作物的播种期。芝麻与主作,有同时播,也有晚于主作物播种的,如大豆、棉花地种芝麻,起补缺作用,应适当迟播。
2.3 播种方式
2.3.1 条播。用动力条播机或畜力条播器播种,为使播种均匀,可掺入同芝麻大小、比重相似的有机肥或碎土粒,混合进行条播。播种不宜过深,以免播后遇雨焖种,出苗不齐或成弱势苗。条播要按计划好的行、株距播种,便于以后定苗和中耕除草。用锄人工开沟播种,也要浅播浅盖,盖种以看不见种子为度,切不可盖深。
2.3.2 点播。多为零星产区小面积使用,易全苗和保证密度。播种方法可开沟点播,也可锄穴点播。一般每穴点播4~5粒种子,随播随下有机底肥,播后覆土盖种。点播费工,不利于抢墒。
2.3.3 撒播。在“双抢”季节,为了抢墒不误农时,常采用此种方法。为力求撒播种子均匀,播前用细土或炒熟的陈芝麻拌种,顺风将种子抛出撒开,沿着畦沟来回各撒半畦,转入第2条畦沟时,又来回各撒半畦。播后浅锄或浅耙盖种。各种播种方式,都要适当浅播,东北、西北春芝麻产区一般播深2~4cm,播种均匀,一播全苗。夏、秋芝麻产区,墒好时播深1~2cm为宜,雨前播种盖种,以看不见种子为宜,防止大雨后焖种。
2.4 播种量
播种量多少与土壤墒情肥力、施肥量、管理水平、品种分枝习性、播种早迟、密度、种植方式等有关。栽培条件好,墒足时,播种量少,播多易造成苗荒;反之,则播种量多,少了易缺苗断垄。一般芝麻的千粒重2.7~3.0g,用种量为3~5 kg/hm2,留苗密度:单杆型品种夏播15~21万株/hm2,分枝型9~12万株/hm2;秋播单杆型品种22.5~30.0万株/hm2,分枝型15~21万株/hm2。
3 科学施肥
3.1 芝麻各生育阶段的需肥特性
如何用好肥料,对芝麻生长发育和高产稳产来说意义重大。芝麻生长前期由于植株个体小,需肥量小,随着叶片数量增加和生殖器官的发育,对营养需求越来越大。据测定,芝麻苗期吸收纯氮、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的量分别为全生育期的10%~12%、5%~7%和11%~12%;现蕾至初花期吸收纯氮、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的量分别为全生育期的12%~15%、11%~13%和25%~30%;初花至盛花期吸收量最大,其中吸收纯氮占全生育期40%~45%,五氧化二磷占45%~50%,氧化钾占45%~50%;盛花到成熟阶段需要纯氮为全生育期的20%~25%,五氧化二磷为30%左右,氧化钾为7%~9%。
3.2 氮、磷、钾三元素和相关微量元素对芝麻生长发育作用
3.2.1 氮元素的作用。氮素是构成蛋白质、叶绿素、酶、核酸、维生素和生物碱等的主要成分,直接影响芝麻生命代谢全过程。氮供应正常,植株生长茂盛,产量高,品质好。氮素用量过多,引起植株营养生长过旺,疯长倒伏,成熟时贪青,熟期推迟,抗病性减弱,导致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相反,氮素供应不足,植株生长发育缓慢,表现茎杆瘦弱、矮小,叶片淡绿发黄,种子不饱满,未老先衰。芝麻在初花至盛花期所需氮素多,占总量的40%以上,因此在初花期重施氮肥可促进植株生长。
3.2.2 磷元素作用。磷是芝麻细胞核蛋白质中主要成分,磷素缺乏,植株矮小,叶片暗绿色,开花量少,蒴果小,严重时植株停止生长,影响植株种子产量。我国芝麻产区普遍缺磷,在芝麻播种前施一定数量的磷肥,使之抗旱性增强,能充分发挥芝麻增产潜力。芝麻在中后期所需磷素较多,约占总量的70%,在中后期补施一定量的磷肥,可促进增产。
3.2.3 钾元素的作用。钾主要存在芝麻幼嫩组织叶和茎中,叶中占总量45.36%,茎中占总量41.15%,说明钾能促进光合作用,加速糖类的合成与运转,促进对氮的吸收。钾供应充足,芝麻茎杆强壮,能提高抗倒伏和抗病能力。施钾肥不足,植株光合作用削弱,生长受到抑制,下部叶片尖端出现黄、紫斑,叶片易破碎,种子饱满度不良,后期抗病性、抗倒性差,引起减产。我国芝麻产区除黄淮平原砂姜黑土含钾量较高外,一般都较缺钾。因此,底肥施入钾肥或在苗期撒施草木灰(含氧化钾)均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3.2.4 硼的作用。硼对芝麻的根、茎、叶、花等器官的生长发育和开花结实有一定的影响,并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转,增强光合作用,提高芝麻的抗性。芝麻缺硼,根系易腐烂,茎基部和根的生长量与强度降低,降低了抗倒性和抗病性。硼肥一般作底肥或后期叶面喷施。
3.2.5 锌的作用。锌存在于碳酸酶中,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关系密切。能促进生长素的形成,使芝麻干物质积累多,生长快,为增产打下基础。
3.2.6 微肥使用方法。
(1)底肥。播种前施硼砂30kg/hm2或硫酸锌15~30 kg/hm2或硫酸锰15kg/hm2,施用时必须和氮、磷、钾掺合均匀施入土内。
(2)拌种。1kg种子需要掺钼或稀土各1g。播种时,先将钼酸铵溶解在少量的水中,或者将稀土溶解在酸性水中,然后再在容器内湿拌或一边喷一边拌,拌匀阴干后即可播种。
(3)叶面喷施。各种微肥均可在芝麻苗期、现蕾期、花期进行叶面喷施。每次使用硼砂或硫酸锌或硫酸锰0.2%、钼酸铵0.05%、稀土0.03%的水溶液750kg/hm2左右喷施叶面,使叶面布满雾滴即可。
(4)使用微肥时的注意事项。微肥必须和大量元素肥料配合使用,否则达不到应有的增产效益;微肥使用不可过量,以免造成肥害;叶面喷施应在阴天或晴天上午11时前或下午3时以后进行,喷后4h内遇雨,应重喷1次;使用稀土时,不能用铁器搅拌或盛装,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后使用。
3.3 芝麻的施肥技术
芝麻施肥应统筹考虑既定的产量目标、各生育阶段需肥特性、土壤肥力、品种特性、栽培条件等因素,制定适宜的科学的施肥计划。如要想取得1 500kg/hm2的产量,土壤应供应总量为105~120kg/hm2的氮、30~45kg/hm2的五氧化二磷和90~105kg/hm2的氧化钾。事实上,各种土壤供肥不等,栽培条件千差万别等,因此施肥技术上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芝麻施肥技术总的原则:重施底肥,底肥以农家肥、绿肥为主,配施氮、磷、钾肥和多元微肥。由于芝麻根系分布浅,底肥宜浅施、集中施。重视初花期追肥。追肥以氮肥为主,若底肥磷、钾肥不足或套种芝麻未施底肥,追肥中要补施磷、钾肥和适量的氮肥。盛花后期叶面喷施硼、磷、钾肥。
3.3.1 施足底肥。施足底肥是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壮苗早发,奠定高产稳产基础的重要保证。底肥的施用量应占总施肥量的50%以上。底肥最好以优质农家肥料为主,配合一定量的氮、磷、钾肥,播前结合整地翻埋土中。农家肥料一般有厩肥、人畜粪尿、陈墙土、杂草堆肥、草木灰等。也可采用饼肥、化肥作底肥。如前茬作物已施入大量农家肥或其他慢性底肥,利用其后效作用可不施底肥。单产1 500kg/hm2左右地块,施入农家肥30t/hm2,过磷酸钙450~525kg/hm2,钾肥60~75kg/hm2(砂姜黑土可不施),尿素60~75kg/hm2,或碳酸氢铵225kg/hm2左右。另外,可补施硫酸锌15kg/hm2,硼砂3kg/hm2。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也可不施农家肥,而直接以相应含量复合肥或其他化肥作底肥。由于芝麻根系分布较浅,多分布在20cm耕层之中,所以施底肥不宜太深。夏芝麻播种季节性很强,应提前将农家肥运到地头。有机肥和磷肥必须在犁地前均匀地撒施地面。速效性化肥以犁后耙前撒在土垡上较好。如果是整地灭茬播种,最好将底肥撒在地里,再耙(锄 、旋)平碎土。夏秋芝麻播种时劳力紧张,农家肥最好在前茬整地时施入,而芝麻播前一般以多元复合肥或相应含量的化肥作底肥。
3.3.2 适时追肥。芝麻植株生长高大,一生不同时期靠底肥难以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尤其对那些不施或少施底肥的地块及薄地,追肥更为重要。
芝麻追肥的原则是苗期轻、初花期重、中后期喷。在苗期,如土壤肥沃、底肥充足、幼苗健壮的,可不追苗肥。如土壤瘠薄、底肥不足或播期过晚应尽早追施提苗肥。追施时间分枝型品种在分枝前,单杆型品种在现蕾前。一般追尿素45~75kg/hm2。现蕾至初花期,植株生长速度加快,消耗养分增多,这一阶段追肥能够促进植株茎杆健壮生长,增加植株有效节位,增加蒴果数。可根据芝麻生长情况,追施尿素112.5~150.0kg/hm2。磷、钾肥不足的地块还要追施少量磷钾肥,如复合肥112.5~150.0kg/hm2,增产效果较好。底肥、前期追肥较足的田块,盛花至结蒴期可不追肥或少追肥。
芝麻追肥应与中耕、抗旱浇水、田管等工作密切结合,采取开沟条施和穴施为最好。如劳动力紧张,追施肥料最好在雨前、叶片无露水时撒在播种行内,切忌雨后将肥料撒在叶面上,这样撒下的肥料会烧坏叶片。追肥以尿素或三元复合肥为宜。
3.3.3 叶面喷肥。叶面喷肥可以较好地补充芝麻中、后期植株养分不足,对增加单株蒴果数和粒重,保持绿叶有较长的光合作用时间具有较大的作用。芝麻叶片大,茎和叶的表面密生茸毛,还有很多较大的气孔,能够粘附和吸收较多的肥料溶液。因此,芝麻叶面喷施肥料,吸收效果好,能均匀地进入茎、叶组织内,迅速参与代谢作用。据中油所的试验,花期喷磷酸二氢钾1~2次,增加芝麻种子82.5~351.8kg/hm2;在芝麻苗期喷施0.2%的硫酸锌、硫酸锰、钼酸铵,花期喷施0.2%硼肥或0.3%磷酸二氢钾液,分别比对照增产7.5%~13.6%。芝麻喷肥一般应选择晴天上午9~11时或下午5~7时较宜。早晨喷肥因露水未干,叶片吸附力弱,中午气温高、日照强、蒸发快,喷施效果差。若喷施后未过3h下雨,应在天晴时重喷1次。
4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指运用作物个体生长健壮与群体协调发育的原理,在单位面积上种植适宜的株数,以形成强壮的根系和最佳叶面积系数,从而充分利用光、温、水、气、土、肥等资源,使其通过生长发育转化为更多的生物产量和最高的经济产量。合理密植是相对于种植密度过稀或过密而言的,其合理性有一定的条件限制。确定芝麻适宜密度时,应从品种特性(株型、株高等)、气候特点、种植方式和水肥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4.1 品种特性对密度的影响
株型是确定芝麻种植密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株型紧凑,占空间小的品种应密一些;株型松散、占空间大的品种稀一些。普通分枝型品种,应比单杆型品种的密度要小些;少分枝、分枝紧凑的品种,应比多分枝、分枝大和分枝松散的品种要密一些;茎杆低矮的品种应比茎杆高大的密一些。早熟品种,因花期短,生育期短,单株蒴果数相对较少,密度应稍大点;反之,晚熟品种,密度稍小一些。
4.2 芝麻产区气候条件对密度的影响
我国芝麻产区从北向南,气候条件相差很大。江淮地区是我国芝麻主产区,芝麻适宜生长期较长,气温适宜,雨量充沛,芝麻种植密度与该地区多熟制茬口的早晚和土壤肥力密切相关,一般早茬口密度稍稀,晚茬口密度稍大。在受天气影响而延迟播种时,也需加大密度。该地区夏播芝麻合理密植的幅度:分枝型品种为9~12万株/hm2,单杆型品种为15~21万株/hm2。春播减少1~2万株/hm2,秋播增加2~3万株/hm2。南方芝麻产区地处皖、鄂、赣、浙,春、夏、秋芝麻均有种植。春芝麻于5月上中旬播种,单杆型密度12~15万株/hm2,分枝型9~12万株/hm2。夏播单杆型为15~21万株/hm2,分枝型为10~13万株/hm2。
4.3 水肥条件对密度的影响
同一品种,土壤肥力高地块,密度宜稍小;反之,土壤瘠薄、易旱岗坡地块,密度宜加大。
4.4 间作套种(混种)对密度的影响
芝麻宜与其他作物如花生、山芋、大豆、棉花等间作套种,其种植密度应以不影响主作为限,一般留苗1.5~3.0万株/hm2。如育苗移栽或作为补缺种植,密度可稍大些。
4.5 种植方式对密度的影响
(1)条播。芝麻条播是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便于田间管理,可采用机播、耧播和人工条播。一般单杆型品种采取同一畦内等行距条播,行距33~40cm,株距15~18cm;也可以宽窄行条播,习惯用45cm的木耧,靠耧播种,即宽行45cm,窄行33cm,株距12~15cm。分枝型品种可采用宽行47cm,窄行33cm,株距20~25cm。
(2)撒播。撒播是一种简易的种植方式。这种播种方式粗放,要做到全苗、匀苗、不漏播、株距一致比较困难。一般要求单杆型品种内种植14~16株/m2,分枝型品种种植10~12株/m2。芝麻高产栽培应改撒播种植为条播种植。
(3)穴播。穴播有一定的行、穴距,群众经验是“宁叫窝窝稠,不让稠了窝”,一般穴播多用单杆型品种,行距50cm,穴距20~25cm,每穴留苗2~3株;分枝型行距50cm,穴距30~35cm。
5 旱、渍灾害预防
5.1 芝麻需水特性
5.1.1 芝麻的需水规律。在开花以前,苗小叶少,植株需水量小;在开花结蒴阶段,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发育最旺盛,干物质积累最多,需水量也最大;封顶以后,植株逐渐衰老,气温慢慢降低,植株需水量逐渐减少。据测定,芝麻一生需水量为3 010m3/hm2,其中播种至出苗121.5m3/hm2,出苗至开花702m3/hm2,开花至封顶1 596m3/hm2,封顶至成熟591 m3/hm2。3 010m3/hm2的耗水量中,叶面蒸腾962.5m3/hm2,棵间蒸发(即地表蒸发)2 040m3/hm2,其比例为1∶2.12。日平均耗水量,开花结蒴阶段为43.2m3/hm2,开花以前为19.2~20.3m3/hm2,封顶后为23.7m3/hm2。这说明芝麻生长前、后期需水量少,中期需水量大,对水分要求比较迫切。
5.1.2 芝麻需水系数。每生产1kg芝麻种子所消耗的水量(kg)即需水系数。一般芝麻的需水量随群体生长量和产量的提高而增加。据河南省驻马店地区水利局灌溉试验资料分析,每生产50kg芝麻种子需水量210m3,其需水系数为2 125;当产量提高到75kg,需水量增至230m3,需水系数却减少到1 450左右。随着产量的提高,需水量有所增加,而需水系数下降。说明高产栽培条件下,不但产量得到提高,而且用水也比较经济。
5.1.3 外界环境因素对芝麻需水量的影响。
(1)气候影响。如天气晴朗,光照强烈,气温高,天气持续干燥多风,芝麻需水量就增多;相反,则减少。
(2)土壤影响。芝麻播种出苗期土壤适宜含水量为15%~25%,低于15%、高于25%出苗缓慢,低于8%抑制出苗。初花以前田间最大持水量以60%~75%为宜,初花至封顶以75%~85%较好,封顶至成熟65%~75%为好。各类土壤理化性状不同,芝麻在不同土壤上适宜的水分要求范围也有所差异。土壤结构较差的黏土毛细管蒸发量大,砂土漏水性强,易发生旱象;壤土结构好,保水性强,生长期间不灌水或少灌水就可得到正常产量。
(3)栽培措施影响。高产栽培措施中增施农家肥作基施、合理密植等,都会增加单位面积的生长量和扩大叶面蒸腾耗水量,所以高产栽培更应注意抗旱灌溉。
此外,中耕保墒,雨后或灌溉后要及时松土蓄墒,都有经济利用土壤水分的作用。
5.2 芝麻旱、渍灾害的危害
5.2.1 植株症状表现。以叶片萎蔫程度,判断旱、渍灾害的发生及受害轻重程度。①耐渍性。遇渍时,记录其受渍时间,在久雨初晴或暴雨转晴后,于下午1~3时调查植株(中下部叶片)萎蔫的百分比,以及晴稳后(3~5d内)死株的百分比。并按植株萎蔫程度分“强”、“中”、“弱”记载。②耐旱性。在久旱不雨,又无灌溉条件时,记录当时的物候期和干旱延续时间。于下午1~3时调查植株萎蔫的百分比和解除旱象后植株恢复的百分比,并按植株萎蔫程度分“强”、“中”、“弱”记载。
5.2.2 旱、渍象的临界持水量。当土壤水分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时,叶片出现萎蔫,产生了旱象。叶片萎蔫程度,视旱情持续时间长短而异。当土壤水分高于田间最大持水量90%,并持续72h以上,随后猛晴,则芝麻出现渍害反应,表现为叶片萎蔫,植株顶端下垂,严重者不能恢复生长,植株死亡。
5.2.3 旱害的影响。若旱情得不到解除,延续时间长,则会造成减产10%~30%,受旱严重的可达50%以上。
5.2.4 渍害的影响。芝麻受渍后,生长发育受阻,长势弱,苗黄矮小,导致病害加重,一般病情指数相对提高80%以上,产量降低20%~70%,甚至绝收。
5.3 抗旱灌溉的方法
在伏旱或秋旱持续数日情况下,上午10时左右就可看到芝麻植株上部花蕾脱落、叶片出现萎蔫,当下午高温过去后,叶片又可逐渐恢复,此现象出现时,应立即组织灌水。灌溉的方法有沟灌、喷灌和滴灌,切忌漫灌。
5.3.1 沟灌。水引入畦沟,进行浸润性灌溉,畦沟有明水,畦面无明水;水从高处顺沟往下流,用草把子堵畦沟,分段灌溉;结合人工浇水,防止漏灌和灌水不匀;最后灌到低处时,畦面渗透,使水慢慢渗透到耕层内的土壤中。这样,沟无明显的大量渍水,不易出现渍害反应,又可节约用水。
5.3.2 喷灌。可采用叶面和根部喷浇2种方法。其优点是用水少,喷水匀,且叶面喷水充分发挥根、茎、叶的吸收作用,可使冠层起到降温、加湿改善小气候的作用。喷灌成本虽然略高,但可节水灌溉。
5.3.3 灌溉时间。以下午5时以后灌最好,避开高温灌水对芝麻生长的不利影响。灌溉前做好工具和水源的准备工作;灌完后,一定要清沟,以免积水造成渍害,下雨之前不灌,以免灌水、雨水造成危害。水顺沟流时或辅助浇水时不碰伤芝麻,并防止泥水浇到嫩叶上。
5.4 芝麻渍害的发生与预防
据测定,芝麻在饱和持水量条件下,盛花期受渍2d,终花期受渍1d,芝麻叶即出现萎蔫。当排干田间水分,如遇阴天尚可恢复生长,如遇天气晴热,极易出现全株萎蔫落叶落花,甚至死苗。渍害死苗的主要原因是:土壤空隙被水饱和后,土壤缺氧,芝麻根系被迫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酒精使根细胞的透性降低,根系的活跃吸附面积缩小,从而吸收水分和矿质营养的能力削弱,植株根系吸水与叶面蒸腾耗水发生失调而萎蔫死苗。受渍后根的活跃吸附能力显著降低,根系外表颜色由鲜褐色变成灰黑色,变成失去生活力的、散发酒精味道的朽烂根系。芝麻苗期受渍,幼苗叶发黄,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开花结蒴期受渍,轻者秕粒增多,重者萎蔫死株。受渍后并发病害,不仅严重减产,还显著降低含油量。
综合防渍措施:一是选择高燥地块;二是整地要平整,实行“三沟”配套,雨后要清沟;三是选用耐渍性强、抗病性强的品种;四是对受渍未死的芝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即:及时清沟排渍;用喷雾器喷清水,洗去叶片、茎杆上的污泥;松土通气,培苗扶苗,恢复生长;及时追施尿素45~75kg/hm2,隔10d后再追1次;渍后尚未定苗的可以密补缺,单杆型留苗22.5万株/hm2,分枝型留苗15万株/hm2;渍后注意防旱、防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