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语文教学的一种理性走向
2009-05-25朱生华
朱生华
语文是一门最能体现教育本质的课程,借助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在帮助学生养成和提高自身语文素质的同时,以鲜明的人文特征,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对人生的终极关怀。这就要求语文教学注重建构,继往开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样,我们就可以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显然,在这种场合,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但是这些作用与关系也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因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另外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建构呢?
一、模块整合——教学内容的建构
语文模块整合教学是建立在语文学习的心理学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为主线,将零散的语文训练项目整合成综合的语文实践模块,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获得充分和谐的整体发展。
模块整合的内容基于教材,源于生活。教师要从教材提供的丰富内容中挑选出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最为相似的部分,并通过自己深入的解读、消化、融通,调制到能够引发学生共鸣的水平上,用切合学生已有水平的形象的语言、真挚的情感、鲜活的形象或鲜明的思想,去点醒、激发潜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兴趣和语言信息块,从而达到互动和共振。从教学环节看,模块整合教学在重视文章整体内在逻辑顺序的基础上,将教学环节整合为几个有连带关系的模块,实现了教学环节的组合,优于零打碎敲的小步子运作。模块整合教学是有机的整体,过程集中而不零碎,有利于学生的整体感知、感悟,发挥课程、教材、教师、学生的整合优势,将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整体推进。
二、知行统一——教学功能的建构
文化的熏陶、思维的拔节、生命的跃进,如果只停留于课堂,停留于观念的转变。显然没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只有当这种思考和跃进根植于现实生活,在呼吸之间,在意念之中,教学才真正产生意义和价值。所以,我们必须注重语文教学功能的建构,促进知行统一,丰富生活样式,延展生活意义,拓宽生活视野,提升生命价值。
语文教材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空白”,有描写上的,也有情节上的,教师可抓住这些“空白”,引导学生用想象去补充、联缀。杜甫的《登高》一诗,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 ,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 。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教师教学时抓住这些空白点,引导学生想象,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
纸上。对于教材中一些故事情节生动的部分,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达成知行统一。
三、有机吸纳——教学方式的建构
谁也无法否认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则主要是通过教学而实施的,教学方式作为师生对话的一种载体,对学生的影响自然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良好的教学方式,透示着开阔的视野、睿智的思想、丰富的才情、挺立的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引领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乃至做人方式。因此,从近处说,教学方式关系着我们的教学质量,关系着师生的校园生活的质量;从远处说,教学方式关系着年轻一代的未来,关系着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智性与德性的自由生长与和谐发展。教学的力量在于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而这一切的实现与教学方式的设计、选择、重组、运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纵观我国当前中小学语文界各种有影响力、有生命力的教学主张,无一不是通过教师的教学方式,渗透一种思想,传递一种精神,流露一种情感,表现一种理念,给学生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价值引领。
理想的语文教学,应注重对教学方式的建构,让教学方式充满教育的力量。这就要求我们自觉钻研教材,驾驭课堂;追求与学生交流的水乳相融、教学相长;追求对纷繁复杂局面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追求对当前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冷静思考、追本溯源……虽然教学方式的建构永无止境,但我坚信,以一生之力倾注于教学方式的探索和实践,必定会有所成就;如果所有语文教师倾注于教学方式的探索和实践,必定会带给我们一个语文教学的春天。
总之,理想的语文教学注重建构,教学因此充盈力量的泉源,沁人心脾地“授受知识”、“启迪智慧”、“润泽生命”;学生因此张扬生命的本真,更坚定果敢地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悟,用头脑去判别,用语言去表达,并最终成为一个个独特的自我,成为我们民族的脊梁。
(江苏省海安县大公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