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平米4万的公寓应该有什么
2009-05-24王冉
王 冉
没有对高端客户需求的准确把握,很多东西即使勉强做出来了也一定会貌合神离、似是而非。
最近,北京的房地产市场像是磕了药(估计全国其它省市的也差不多)。
国家为了刺激经济而强行注入市场的流动性中的很大一部分没有“流”到工厂和农田。却拐了两道弯流到了股市和房市。这边土地被拍成了金子,那边现房立马就卖成了钻石。这些天,北京四环附近推出的某个高档公寓项目已经卖到了一平米6.5万。
在我看来,在北京五环内如果一个公寓项目卖到每平米4万以上,它至少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之二(其中第三个是必要条件):
条件一,无可替代的景观。如果不能让我看到天安门故宫,至少你要能让我看到鸟巢或者国贸(当然,如果能够把央视那个丑陋的大裤衩有效地遮蔽住就更好了);如果拉开窗帘眼前没有昆明湖或者玉渊潭的碧波荡漾,至少也要有朝阳公园或者日坛公园的草木葱茏。特别说明:所谓“景观”,指的是项目之外的真正的“景”,而不是那种楼盘之间人工围出来的、几棵树就敢称“林”、有汪水就敢叫“湖”,曲径不通幽、浑然不天成的人造园林。
条件二,难以复制的周边。在北京,有些地方已经不是地点,甚至也不是地标,而是——生活方式,譬如把生活的转速自动降了半拍,能够把午后和影子一起拉长的丽都广场;譬如生命不息血拼不止的新光天地;再譬如永远令人血脉贲张、堪称首都人民驻夜生活大使馆的工体和三里屯。这些地方的价值已经被时间所证明,不太可能轻易被复制。如果有售楼小姐告诉你说我们这个楼盘将来楼下出门就是一片时尚餐馆和精品店,你最好不要相信,因为楼角那个你以为会成为星巴克的地方最后很可能会变成了21世纪不动产。
条件三,开发商和物业管理者在高端市场的经验。这一点十分重要,好比如果你是路易·威登,你不太会愿意考虑让Zara或者H&M;的设计师来帮助你设计一款新品。如果没有对高端客户需求的准确把握,很多东西即使勉强做出来了也一定会貌合神离、似是而非。
经常会看到一些开发商把楼书印得比国书还气势磅礴,可是打开一看里面的英文基本上每一段都是段子。我前面提到的那个一平米卖6.5万的开发商已经算是全中国比较知名和靠谱的了,即便如此该项目楼书第一页,还赫然印着“When a thing is scarce,ic isprevious in the world”(直译过来就是“如果一个东西是稀缺的,它在这个世界上就成为了上一个”)。再看下面中文——“天地之道,贵乎稀有”。原来是他们把“precious”印成了“previous”。我有点不明白,难道一个期望打造未来京城荣誉官邸和极致生活典范,最终突破一平米10万售价大关的大牌开发商,就不能找一个同样大牌一点的国际广告公司或者市场营销公司来帮助校对和润色一下英文吗?如果這么个简单的细节都没做好,我又怎么能相信你会把那个规划中的原生态森林做得鸟语花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