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之星
2009-05-24
求真的力量
博主名片
伍皓,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1970年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新华社西藏分社记者、拉萨记者站站长、政文采访室主任;西藏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华社云南分社副总编、常务副总编等职,参与过全国重大先进典型孔繁森、陈金水等人的报道。
获选理由
在“躲猫猫”事件中成为“网民熟人”,最近又以“求真的力量”为名开设博客,发布博文,就云南诸多政务与网友进行交流,并回应记者与民众对昆明“处女卖淫案”事件的质疑。
昆明“处女卖淫案”真相是什么,舆论的推动是否会有结果,现在还无法定论,选取伍皓担当本期博客之星,并非出于这一事件本身。
伍皓是目前为止为数不多的在体制内敢于和网民沟通,敢于真实表达的主管宣传的领导。他在网络上对尚在争议中的热点事件自揭家丑、自曝过错,是尊重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欢迎民众监督和评判的一种官场进步表现。
博主自述
在网络时代,一个官员如果对网民的质疑不理睬、不回应,是对网络民意的轻慢和漠视。我不想做一个目中无网的官员。
一壶已经烧开的水,如果还使劲捂着盖子。结果只能是连壶底都被烧穿;而盖子一揭,尽管有可能会烫着自己的手,但沸腾的民意也就会变为蒸汽慢慢消散。
伍皓网战的草根情怀能保持多久
曹林
近来,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很惹媒体的关注,作为一个官员,他一系列反官场常态的行为把自己推上了舆论关注的风口浪尖。继在“躲猫猫”事件中一反常态地邀请网友组成调查团后,他又推出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近日又用实名就云南诸多政务及“昆明处女卖淫案”与网友进行交流。另,伍皓在腾讯网开设的博客也非常火爆,他的博文非常坦诚地谈论自己作为一个宣传官员对媒体报道的看法,有对宣传陋习的反省,也有对媒体报道的批评。
比如他说:在网络时代,一个官员如果对网民的质疑不理睬、不回应,是对网络民意的轻慢和漠视。我不想做一个目中无网的官员——确实如此,在这个民众通过互联网掌握了部分话语权的时代,官员确实不能“目中无网”,不能像过去那样轻慢和漠视民意,如果不识时务地拒绝面对网络、回应网民和尊重网络民意,网络会以其强大的力量和让人难堪的方式,逼着政府和官员向网络低头。
比如他对信息公开有一套自己的“揭盖子”理论:一壶已经烧开的水,如果还使劲捂着盖子,结果只能是连壶底都被烧穿;而盖子一揭,尽管有可能会烫着自己的手,但沸腾的民意也就会变为蒸汽慢慢消散。所以他宁愿被烫手,绝不愿意被烧穿;所以他希望宣传部门要从捂盖子思维向揭盖子思维转变——这个“揭盖子”理论很形象,也很经典地阐述了网络时代政府信息公开的必要性,由于诸种矛盾的交织和问题的积累,中国许多地方爆发的冲突确实如一壶已经烧开的水,积郁着许多情绪,积压着许多愤懑,稍有不慎便会引爆和沸腾。惟有以坦诚的信息公开慢慢地揭开盖子,舒缓紧张对立的关系,才是治理之道。
伍皓还说:我不是不懂得官场的规矩,但我甘愿冒着风险回帖,是实实在在觉得对网络、对网友应该心存敬畏之心。那么,大伙儿就把我当成网民吧,这样,我是网民,说话就可以无所顾忌,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甚至争论、对骂,面红耳赤——这种去掉官腔,去掉权力身份,去掉居高临下的官僚作派,以一名普通网友的身份潜入网络中与网友平等沟通和坦诚交流的姿态,也非常值得赞赏。如今为官者,或赶潮流写官博,或上网交流,或表达对网络的重视,但大都仍端着一副高高在上的官僚作派,伍皓这种姿态很是难得。
伍皓所以有这样的姿态面向网络,不仅因为他在近来云南几起公共事件中受到了网络的教训,更源于其资深媒体人的特别身份。伍皓入仕云南之前,在新华社当过16年的记者,正高职称,出版过新闻学方面的专著,是新闻界有一定影响的学者——之所以被云南省委看中并让其擔任宣传部副部长之职,很大程度上正因为他对媒体的熟悉和与媒体的关系。作为一个资深记者,一个深谙媒体传播规律、从舆论草根走出来的官员,自然对网络更多一份草根情怀,能降低姿态俯身与网友进行交流,尊重网络规则,适应网络要求,以网民愿意接受的方式去与网友进行沟通,而不是居高临下,试图借助权势用官场规则去驯服网络。
但我不知道,伍皓的这种草根情怀能保持多久,再在官场呆两三年后,他还能不能保持这份亲自上网回帖、与网友平等交流、尊重网络规则、坦诚亮出自己观点的热忱。从伍皓的博文可以得知,当伍皓上网做这些事时,他的同事和领导是很不认同的,比如就有很多政治经验丰富的老领导一再劝诫他,不要在意网络上的东西,根本不必去理会,它伤不到你一根毫毛。他闹腾他的,你不理他,闹腾一会儿也就没劲儿了;你越想着要尊重他、回应他,越把他当回事,他越会疯狂地奔过来咬你。还有人劝他,“沉默是金”是千百年来官场总结出来的不二法宝,不要多言。但伍皓觉得应该以人格的力量赢得公众、以坦荡的力量赢得网络、以求真的力量赢得信任——不知道在官场再薰染两三年后,伍皓还会不会这样。毕竟,我们见多了那些超级稳定的官场规则对一个人可怕的规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