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华社的电视梦

2009-05-24蔡亚林

博客天下 2009年15期
关键词:张浩音像音视频

蔡亚林

7月16日,成都某五星級酒店大门口,香港凤凰卫视的金牌主播、资讯台副台长吴小莉有些神秘地披露:“我们凤凰资讯台与新华社电视台的关系非常好,已经开始合作了,今后合作的地方还很多。”而就在一个月以前,新华社刚刚与开心网携手合作。

在得知新华社和开心网合作的消息后,74岁的闵凡路像孩子一般,十分兴奋,顾不上吃早饭,戴着花镜对着电脑瞅了半天,接受了女儿的邀请,成功注册为开心网的会员。

闵凡路是新华社原副总编辑,也是新华社电视的创办元老。在很多人看来,新华社和开心网似乎是没有交集的两个机构,但是闵凡路心里很清楚,这并非是一个偶然事件。

联姻开心网

新华社前身为“红色中华通讯社”,成立于1931年,是中国最老牌的新闻媒体。作为通讯社,新华社—直向报社、电台、电视台提供新闻报道。不过,长期以来,这种报道主要均是文字的形式。电台、电视台选用新华社的报道,也是口播文字新闻。

很少人意识到,18年前新华社就已经开始制作电视节目。这是真正的电视新闻和专题片,而不是口播文字报道。

新华社音视频部副主任张浩说:“近些年,在逐渐认识到电视的巨大作用后,新华社电视现在就是要快速找各种渠道,做强电视节目。”但有一个要面对的现实是,新华社电视能制作大量的电视节目,但却没有太多的出口。

今年过年回来,张浩发现新华网的很多同事每天都在玩开心网,“而且大家不仅仅是在上面娱乐,还经常地交流工作。”

于是,3月初的时候,新华社副总编辑吴锦才和张浩通过朋友主动找到了开心网的CEO程炳皓,想听听他做开心网的一些心得以及对新媒体的一些看法,看看是否能给新华社电视的发展带来一些新的创意和思路。这一次双方谈得非常投机。

一个星期后,张浩就把程炳皓他们请到了新华社,“让他们看看新华社的家底。”

5月11日,新华社音视频部把“5·12”汶川地震一周年电视直播报道的部分内容放到开心网上,以《声影汶川》、《快讯》等方式呈现给网民,邀请网民留言评论和寄语。仅两天时间,寄语专题的留言就达到了63万条。

有了这次合作,之后的人驻也就水到渠成。新华社电视入驻开心网后,短短2天时间就吸引了上万名“粉丝”。

但是,在闵凡路看来,这次合作最重要的意义不仅在此,而在于使得新华社电视离它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跨界

上世纪80年代末,闵凡路还是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的总编辑。那时,他就有制作音像节目的想法。

1990年8月,海湾战火爆发。10月,形势教育声像教材编辑委员会的负责人陈能来找他,提出希望熟悉国际形势的闵凡路能参与摄制一部专题片《海湾战火》。11月份的一天,他生平第一次作为主讲人,坐在摄影棚内,水银灯下,讲述海湾危机的前因后果以及我国的政策立场。后来这个报告加上图象资料、照片、字幕,做成了一个电视新闻片。这是他第一次接触音像制品,也是新华社与电视音像制品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后来,《半月谈》办起了《时事报告音像版》,这是新华社电视的雏形。

1992年10月9日,新华音像中心宣告成立。这一年,闵凡路也调为新华社副总编辑,分管音像中心。当时音像中心的节目只有《世界风云》和《时事报告音像版》。

而新华社电视随之也遇到了一直困扰他们的问题——这些真正的电视节目在哪里播出?“没有频道,我们就借助地方电视台传播我们的电视节目,这叫‘借台升天;当时办电视的资金有限,只能采取跟别人合作的方式制作节目,这叫‘借船出海。”闵凡路说。

1997年10月,新华音像中心改名为音像新闻编辑部。闵凡路回忆:“当时有《新华纵横》、《内部参考音像版》、《60分钟杂志》等收视率很高的节目”,“几乎每一个节目都有几十个电视台来播放,那时候合作的电视台有四五百家。”

闵凡路说,当时新华社的电视事业发展如此之好,很多人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办自己的电视台。

曲折

但是,新华社终究没有办自己的电视台,并且电视节目制作也—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1994年,美国最大的新闻通讯社美联社曾经专门到新华社取经如何办电视,而今电视节目已经成为美联社的主要盈利点。而在2000年后,新崛起的凤凰卫视通过连续重大报道,声名鹊起。

闵凡路也叹息,新华社电视落在了后面。

阻力其实很简单,按照游戏规则,电视节目,是电视台的事情。

有个段子在新华社流传甚广,浙江广电系统的一位负责人曾说:“我们很想用你们的新闻,但是上面管得紧,我们也没有办法。”

2003年,新华社音像内参拍了一个名为“太原一条街”的片子,报道了太原某条街上国企职工下岗后的困难、窘迫的生活状况。片子播出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新华社有电视节目这个现实,也让更多人知道。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是,《音像内参》、《参考消息音像版》、时事报告音像版三个栏目就被要求砍掉。

“当时我还和另一位音像部顾问李峰联名给社领导写了一封信,希望慎重行事。但是,上面给的答复是,‘已经来不及了,做好善后工作。”

栏目和节目的锐减,机构的重组和人员的外流,让新华社的电视音像工作元气大伤,也使得和一些电视台的合作不得不中止,新华社电视在那段时间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正在变成现实

不过,新华社的电视梦并未死去。网络时代的到来,让文字和音视频的门户之别,一下打通。体制上,一些地方的广播电视系统,开始跨行办起了报纸。环境,似乎宽容了很多。

2008年奥运会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到奥运主新闻中心新华社奥运报道前方报道中心视察,在听取新华社关于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报道情况后当场表示:现在是一个多媒体立体传播时代,视频技术进入网络之后,使通讯社和电视台差距越来越小。“新华社最有条件办好电视新闻,对新华社的驻外资源要综合利用,比如中央电视台、国际广播电台的国际新闻就可以大量采用新华社的音视频产品。”这个消息迅速在业内传播开来。

新华社的一位工作人员说,2008年新上任的新华社社长、党组书记李从军也认为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国家通讯社,要想发出更强的声音,必须要进行多元化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新华社也有必要大力发展电视。

2008年12月底,新华社在原有的音像部的基础上成立了音视频部,由新华社副总编辑吴锦才兼任主任。2008年12月30日试开播新华社视频专线,3月份正式运行,通过卫星传给全国媒体机构。2009年1月1日,在原有的文字版《新华视点》的基础上,新华社推出了电视版的《新华视点》,每周20分钟向全国的电视台供稿,如今这个栏目正以每天30分钟的形式在黑龙江卫视播出。6月16日,进驻开心网。7月1日,新华社推出每天90分钟的英语电视线路。

除此之外,新华社那些原有的“家底”也有了新的发展,《新华纵横》这个和《焦点访谈》定位类似的节目,如今在国内200多家电视台每天播放。

张浩透露,新华社电视目前有十多项工作在同时推进,接下来就会在手机电视、数字电视方面有所涉及。

今年年初,闵凡路去新华社开会,向新华社总编辑何平提出,应当考虑建立新华社自己的电视新闻频道。何平说:“我们不是没有能力办,是要办就要高起点。首先,要有充足的节目,然后才能谈办台。其次,现在的电视已经完全打破传统的限制,也可以有很多方式,比如和别人合作搞频道,或者和一些新媒体合作等,这也能使我们的产品全方位落地。另外,从目前整个新华社的资源、海内外的布点、技术上讲没问题,但在电视上采集能力还并不强,等积累一段时间再办也不迟。”

从新华社回来后,闵凡路心里很踏实,他知道,这个他一手创办起来的、经历了长时间坎坷的新华社电视事业真的要大不一样了。

猜你喜欢

张浩音像音视频
Computational ghost imaging with deep compressed sensing∗
广西金海湾电子音像出版社
守护平安守护你
3KB深圳市一禾音视频科技有限公司
WIFI音视频信号传输的关键问题探究
高速公路整合移动音视频系统应用
张浩关注原因
An Exploration of the Theme in “Paste” by Henry James
黄梅戏的音响化、音像化与歌曲化
Roland专业音视频新技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