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

2009-05-22刘三群

学周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进取心乡镇中学生

刘三群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最美好阶段,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但在这一阶段却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在性格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情况,使得学生变得谨小慎微,墨守成规,缺乏自信心;或者害羞、依赖、不合群,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办事认真,喜欢过多的考虑,缺乏随和性,过于追求完美;或者任性、急躁、好强、没有冒险精神。这些不良症状的存在严重地影响着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影响着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培养。

究其根源是自卑心理在作怪。这种心理障碍虽然没有什么破坏性,但对学生本人确有极大的消极影响。它使人丧失了进取精神,缺乏创新精神,整日沉浸在自我否定的痛苦之中,那么产生这种自卑心理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国家因素的影响

国家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指受教育体制的影响。目前,就我县的教育体制来看,初级中学分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县办中学与乡镇中学,即二元教育体制。大多数学生家长认为县中或重点中学师资力量雄厚,条件优越,能为高一级中学输送人才,是人才的摇篮,因而大家对县中学生就高看一等。而对乡镇中学生的认识却恰恰相反,认为乡镇中学是完成“普九”任务学校,乡镇中学的学生素质低。乡镇中学学生在这种教育体制的影响下,情绪自然低落,自卑感因此而生。总而言之,现行的教育体制是应试教育体制的具体反映,试想乡镇中学与县办中学有差异,学生怎会不产生一些思想情绪进而产生自卑心理呢?据调查,有42.3%的学生因为没能进入重点中学或是县中而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

二、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也是极为严重的。首先,社会上的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等不良现象依然存在。这些客观的事实使许多青少年学生在幼小的心灵上蒙上一层浓重的阴影,认为权大于法,有权就有一切。结果造成部分学生只看社会的阴暗面,而看不到社会积极的一面,对社会的认识缺乏全面性,导致了自暴自弃,以及对前途失去信心。其次,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市场混乱,黄色文化泛滥,不健康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等大量传播,再加上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审美意识、自我约束能力差,造成大量学生沉迷于文化垃圾中,受腐朽思想的侵蚀,生活没有目标,学习没有动力,胸无大志,碌碌无为。再次,部分学生受读书无用论思潮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育制度日趋完善,人事制度也在发生重大变革,人才有“过剩”之势。许多大学生出现了就业难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使得一部分学生厌恶学习,逃避现实。以上这些现象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从社会上看到的、听得到或感受到的消极的东西无不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并使他们产生了心理障碍——自卑心理。

三、学校因素的影响

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各方面的环境都发生了变化,班级由小变大,人数由少变多等等。由于这些原因,学生的学习成绩、名次都可能发生变动。原来在小学班级中的优等生变为现在的中等生或后头生,就会感觉自己智力、能力水平有限,怎么努力也赶不上人家。同时,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老师对学生的要求过高过严,学生难以完成任务,结果造成学生怕见到老师,怕与老师沟通。由此“破罐子破摔”对学习失去兴趣,对理想失去信心,形成一种自卑心理。

四、家庭因素的影响

还有就是家庭不正确的教育会严重地挫伤孩子的进取心。做父母的不从实际出发,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要求过于苛刻;或教育孩子缺乏爱心和耐心,斥责孩子的时候多,激励孩子的时候少,这些都会使孩子的进取心受挫。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幼而来的自卑,与家长有扯不断的联系。如总挨家长批评。家长常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做对比,得出“你天生就不是那块料,笨蛋一个”、“你怎么总是不如人家”的结论等等。这些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语言,无不逐步强化了学生的自卑意识,使学生缺乏自信心,孩子的进取心也因怕批评而夭折了。同时父母的过分溺爱,也会导致孩子进取心的丧失。在社会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孩子过于娇惯,事事包办代替,结果使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失去了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与经验。所以当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就会手忙脚乱、无所适从,自然而然会产生“我不行”的心理,次数多了,就成了心底永远无法抹去的阴影,时时冒出来左右自己的思想与行为。

另一方面,特殊的家庭背景也会导致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调查表明,成长于单亲家庭的学生,家庭的残缺直接导致了亲情的残缺,使自己有一种“我和别人不一样”的心理,不能与同伴平等的相处。再有父母或家庭成员有残疾者,就会认为自己命运不好,没有资格与别人相处。还有就是家庭不和睦,家庭气氛不好,兄弟姐妹、父子、母女关系淡漠,缺乏爱心,会造成孩子精神紧张、焦虑或压抑,导致性格变得暴躁或乖僻,不易与别人相处。另外家庭的变故也会在一定时期内影响孩子的情绪,使其产生暂时性的交往障碍。

五、个人因素的影响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卑心理与自身内向的性格有直接关系。有些孩子自生来以后,性格就比较孤僻、内向、沉默寡言,不愿与他人交往,总认为自己不如他人,不切实际的夸大自己的弱点,缺乏自信心,但是又爱面子,怕当众出丑。所以往往在人际交往中采取被动的态度,不善于表现自己,更缺乏勇气主动与他人沟通,于是越发内向和自我封闭了。

个人经历坎坷、屡挫屡败也是产生自卑心理的重要原因。个人受挫折的经历与本人的气质类型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最根本的是个体对各种挫折的评价与态度。当一个人的成长道路曲曲折折、荆棘丛生和屡挫屡败时,现实生活使他得出了一个结论:“我不行”。生活的打击、学业的失利促使他自卑心理的形成。在我所调查的学生当中由于屡次考试失败而心灰意冷的学生占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归根结底是其意志薄弱、感情脆弱所造成的。

总之,中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因素是复杂的,尤其是乡镇中学中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更有着深刻的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主体因素。自卑心理的产生发展与中学生身心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抑制学生自卑心理的发展。同时也希望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及各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多措并举、密切配合。学校应尽快转变教育理念,认真贯彻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营造宽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社会各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腐败现象,净化文化市场。社会上要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确保青少年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作为家庭,监护人要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家庭的理念,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爱好和特长,尽可能多的创设一些条件让孩子去感受和体验生活,从中获得经验与乐趣;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耐心说服而能不求全责备;要做到正确引导而不挖苦、讽刺,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从而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从另一方面,做为主体的个人——学生应该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有正确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清醒的头脑和科学的方法,要积极进取,敢于冒险,善于创新,大胆实践,在实践中出真知,在实践中出智慧。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进取心乡镇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领导干部要有进取心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
破机关化立群众性 以危机感换进取心
你是有进取心的人吗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