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解金融危机对中职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2009-05-22张金
张 金
摘要: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给各行各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职教中心也不例外,特别是毕业生就业受到了严重冲击。学校一定要化解金融危机对职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变不利为有利,顺势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变被动为主动,不断开拓就业领域;变定数为变数,灵活毕业生就业安置;变单项选择为多项选择,缓解就业压力。这样才能实现毕业生成功就业,做到与时俱进,科学发展。
关键词:化解金融危机就业影响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毕业生就业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只有采取“变”数,才能化危机为机遇,化机遇为发展。在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日益加深的新情况下,中职学校不断采取“变” 数,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卢龙职教中心始建于1993年,是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全国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河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北省“阳光工程”品牌培训基地。在金融危机发生后,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确实受到了一定影响,但由于采取了积极的应对策略,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上半年总计600多名毕业生全部安置就业,就业率达100%。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一、变不利为有利,顺势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现在农村职校的学生由于多数是独生子女,以及家里大多娇生惯养和全社会生活质量提高等原因,对就业的要求近乎挑剔。在金融危机发生前,学生选择就业单位的标准很直接:工作环境要好的,劳动强度要低的,工资福利待遇要高的。即使就业只要稍微对企业不满意,没工作几天就不干了,学校还要给他们再次甚至多次推荐就业,对此企业也很无奈。以往学校虽然三番五次地给学生讲,创业艰苦、要珍惜就业机会、“吃得苦中苦,方得甜上甜”等等,但学生就是听不进去。2008年下半年时,学校的服装设计与制作、公安管理、电子电工、焊工等专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为此,学校从实际出发,组织学生看新闻、读报纸、回家调查农民工返乡情况,以及请部分毕业生返校作报告、请个别企业领导到学校介绍企业用工情况,给毕业生认真分析了当前的就业形势,进一步深入进行了正确的职业、就业观教育,并与就业单位联手进行岗前的教育与培训,取得了较好效果。很多毕业生纷纷表示:我们赶上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形势,在这种就业难的情况下,学校千方百计给我们找到专业对口的就业单位,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就是再苦再累也应该坚持下来。目前,这批学生对就业单位的标准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在用人单位的就业稳定率在95%以上,较以往提高近20个百分点。学生树立了就业危机意识,懂得
了珍惜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这对于学生未来的专业和职业发展有较大好处。
二、变被动为主动,不断开拓就业领域
卢龙职教中心多年的办学成果,特别是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得到了大多数用人单位的认可。在金融危机发生前,凭借学校良好的办学声誉,企业大多是直接到学校“定购”毕业生,且毕业生时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有较大的主动权,形成了优越感,但实际上却削弱了在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中的主动意识和危机意识。金融危机发生后,一些企业受到较大冲击,或停产或裁员,毕业生就业机会和岗位锐减,原有的一些“订单”协议被迫取消,这是谁也不愿意看见的情况。在这种新形势下,学校多方进行调查论证,对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及时作出了调整:一是将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作调整。目前,我国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是出口企业特别是东南沿海的一些企业,所以,我们的就业方向由外向型企业转向内需型企业,由沿海企业转向内陆企业,特别是北方企业。二是进一步做好市场人才需求调查,确保就业准确率。在最大限度地保证原有毕业生企业订单的同时,把就业关注点投向在金融危机中没有受到影响或受到冲击不大的企业。比如天津精密电子机械、山船重工、唐山宏冶集团等企业。三是把目光投向以往没有关注到的新兴产业。比如北京新能源等新能源产业或现代服务业的企业。四是参加各种人才招聘会,多方收集就业信息。凡是京、津、冀地区召开的人才招聘会,我们都要派人参加,从中遴选就业单位。五是通过与各地有资质的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取得联系,争取新的就业领域。我们与京、津、冀地区的多家人力资源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组成了就业信息网。以上这些措施,既保证了就业率,又保证了成功就业率,防止了因急于找就业单位而发生上当受骗的情况,掌握了就业的主动权。
三、变定数为变数,灵活毕业生就业安置
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必须打破按部就班的模式,以非常规的办法加大推进力度。方法有:一是变批量安置为分量安置。以往在企业用工量较大的时期,学校主要与能够批量安置毕业生就业的单位合作,对于一次性用工不多的企业,基本上是婉言谢绝。目前这种大批量的就业形势已经不存在,所以,我们的原则是在不放过批量安置机会的前提下,根据企业用工量减少、很难争取批量订单的实际情况,将以往毕业生批量安置变为小量安置甚至个体安置,化整为零,逐一解决。二是变定时、定式就业为灵活就业。在时间安排上,以往都是在第三年顶岗实习的时间安置就业。现在,我们打破以往的硬性规定,变为随时就业,只要有适合的就业机会,可提前或错后3个月时间就业。在就业形式上,我们大力推行半工半读的就业形式。通过与企业洽谈,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实习,以谋求在企业的就业机会与岗位,推动就业安置工作。三是变对口就业为“错位”就业。在就业渠道十分拥挤的情况下,对在规定时间内难以安置就业的毕业生,学校进行“不求对口先就业”的错位就业教育,让毕业生“先生存,后发展”。
四、变单项选择为多项选择,缓解就业压力
金融危机的持续时间虽然不会太长,但也没有人能够确定其具体的时间长度。在这种情况下,中职学校缓解就业压力应从长远考虑,采取积极稳妥的方法。学校可以把以前单纯的就业教育拓展为就业、升学、创业三个方面,即保证大部分毕业生就业、鼓励一小部分毕业生参加对口升学考试或自主创业。2009年春季招生时,学校开设了电气焊、数控车工、钳工、电工、电子、计算机、多媒体、财会电算化、服装设计与制作、畜牧兽医、航空票务、公安管理等专业。其中在前8个专业中开设了两个类型的教育班:一是就业班,侧重技术技能教育;二是对口高考班,侧重专业对口升学教育。毕业时,升学班中没有考入大学的学生,学校也一律安置就业。除此之外,学校还同时渗透创业教育,鼓励学员积累创业知识与技能。
未雨绸缪,厚积薄发,在不断变化的就业形势下,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安置工作只有做到以多变应万变,才能做到与时俱进,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