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
2009-05-22郎秀敏
郎秀敏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随着数学学习内容的增删,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数学学习的内容更为丰富,数学课堂教学也更加充满活力。在使用新教材教学时,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多了,与同伴合作交流得多了,因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了,数学意识增强了。那么,教师该如何利用新教材,上好数学课呢?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转变教学理念,以新理念开创新格局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培训和开展相关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尽快转变教学理念,进而实施到具体的教学中。要认识到学生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的方式应该包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等。根据这些认识,笔者在七年级的第一节课上并没有急于进行新课的教学,而是利用第一节数学课把新的教学理念渗透给学生。如举一些生活中的数学例子,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向他们介绍与小学阶段不太一样的数学课堂,告诉他们今后的数学课要准备一些学具、材料,课堂上动手操作很多,许多的结论都要由同学们自己去亲身经历或与同伴合作交流,得出结论。老师的评价也不再是由考试分数定终身,老师会评价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参与过程、责任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动手能力等等。这节课不但为以后的数学课打下了基础,而且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精心做好准备,以新方式上新课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新的思维和新的方式在每一节的教学过程中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如七年级数学第一章内容是教改新增加的,对于所有的授课老师来说,都是全新的。按照新的教学理念上好这一章的内容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等渠道搜集大量的教学素材,在消化参考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认真地制作教学课件,这样使得课堂上图、文、声并茂,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较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新教学理念的要求,笔者认为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积极的尝试。
1. 充分利用图形的现实模型,鼓励学生从现实世界中“看出”图形来。比如在讲到“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充分利用学校购买的学具向学生展示,同时也要求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立体实物,拿到课堂上进行观察。在讲到“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按老师要求事先准备好学具,课堂上亲自动手折叠观察,做出正方体模型。在上“从不同方向上看”这节课时,前面几节课学生做过的立方体模型就可以派上用场。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比如在讲到从不同方向看时,以一首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为学习知识的切入点,突出了数学与现实世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为教学内容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还有通过欣赏生活中物体的三视图图片,如:房屋结构的平面图等,让学生感受三视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现实生活中处处有图形,处处有数学。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比如在讲到“截一个几何体”时,让学生事先准备好萝卜等,在课堂上亲自动手截萝卜,观察所得到的平面,并在小组内交流。
3. 利用精美的课件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首先通过一幅日食现象的动画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以获取新知识,发展各种能力。
三、结合生活实际,以新手段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2)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3)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例如:在进行“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的教学时,我并没有直接利用教材内容,而是带去了一个被压过的易拉罐,几根细钢丝和一团线。我说我很想知道那个易拉罐上两个点A、B之间的距离(两个不能用刻度尺量出,又不凹在里面的点),让学生一起来出谋划策。学生们马上思考、争论起来,经过几次设计方案被否定,很快有同学从给的材料上想到了利用全等来测距离。他们用刻度尺找出两根钢丝的中点,再用线把它们的中点固定在一起,把一边的两个端点分别放在A、B两个点上,让另一个同学量出另两个端点的距离就可以了。当问他为什么会这样想时,他很爽快地回答:因为现在我们学的是全等三角形,所以我就想利用全等三角形来解决这个问题。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经历了自己设计和与同学交流即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同时也让每个学生在自我设计之余与别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比较,找出了方案的优劣之处,丰富了数学活动的经验,也提高了思维水平,同时学生的应用意识也得到很好的培养。
在教“生活中的轴对称”时,为了让学生欣赏、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我首先设置了丰富的现实情境,让他们经历观察、折叠、剪纸、图形欣赏与设计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过程,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典型实例了解并欣赏物体的镜面对称,这就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们发现原来身边有很多轴对称现象。这时教师可以在生活发现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自己进行设计,令人惊喜的是许多学生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美丽图案。师生通过观察并分析生活中的以及自己设计的轴对称现象,再来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了他们的推理能力,也增强了他们对图形美的感受能力。
四、多元评价方式,以新标准塑信心
以上这些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取得了初步成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考试成绩普遍比较理想。但是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也有一些困惑。即实际操作中,由于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学生基础等因素,有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其中主要因素是新教材内容与小学数学基础间跨度较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过高。比如第三章“字母表示什么”,要求学生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还要创设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去解释代数式,这些都需要学生有相当好的思维,主动去探索、去感悟。探究需要时间,而教学又必须符合一定的教学进度,因此为了赶进度,教师又不得不马上讲合并同类项、化简、求代数式的值等。由于安排的课时少,真正解题时错误较多。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做题是否正确这一结果,应该对学生的探索过程做全面考查。
总之,我们体会到新课标要求我们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彻素质教育。笔者在这些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许多地方还不成熟,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同时更希望能得到同行们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