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化作文教学效果好
2009-05-22宋佳祥
宋佳祥
摘要:指导学生写系列化作文,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效果良好。
关键词:作文教学
许多语文教师都有同样的感觉: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太难了。平时偶尔出现一两篇不错的学生作文,却又发现是抄袭而来。为了对付学生抄袭作文,有的老师总希望把作文题目出得新颖,一次一个花样。可学生一次次做起来,不但没有好效果,反而往往弄得文不对题。
其实,学生做过一个题目后,不等于“会做”或“做好”了。如果今天做《我的老师》,明天写《星期天的故事》,后天又做《祖国在我心中》……文题变来变去,一学期下来,做过的题目虽不少,但真正会做的却不多。老师作文教学无论怎样卖力气,结果也只能是收效甚微。
实践证明,指导学生写系列化的作文,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能收到一举多得的良好效果。
系列化作文教学,能让学生学一种类型,掌握一种类型。以记叙文中记人的文章来说,可以让学生先写自己最亲最了解的亲人,如《我的妈妈(爸爸)》。然后,根据存在的优缺点,教师进行讲评,指出努力的方向。接着,写其他亲属,如《我的叔叔》等,提出高于上一篇的新的要求。之后,总结经验教训,再写《我的同学》等一类亲属以外的人物,再提出更新的要求。这样,循序渐进,逐步提出一次比一次高的作文要求,引导学生不断进步。
如此做法,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让学生学会如何围绕人物选材;如何为表现人物而详略得当地安排材料;如何运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及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去表现人物;尝试用景物描写或环境描写去烘托人物形象。学会了这些基本功,以后再遇到写人的文题,学生写起来,就会感到“顺手”,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也不觉得“犯难”了。
当然,作文题目有着不同的类型,但在选择材料、确立中心、布局谋篇等许多方面的做法是相似或相通的。
进行系列化作文训练,便于把写作理论和写作实践结合起来。不然的话,今天写《雨》,就要给学生讲如何进行景物描写,如何写出景物特征;明天写《春蚕》,又得讲如何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来表现题旨;后天写《说勤》,还得讲如何使用恰当的论据证明论点。总之,总要“零敲碎打”,教师讲不透,学生学不牢,写法不会用,作文水平很难提高,真是浪费了时间,又收效甚微。
只有集中写同一系列同一类型的作文,有一个相对集中的训练的时间,教师才可以系统的讲解写作知识,准备好与题材一致的范文,帮助学生真正学会写文章、写好文章。理论和实践结合得好,指导集中有力,才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集中一段时间训练同一类型的作文,如果一次作文出现了问题,还有机会在下一次的训练中补救,学生作文水平就会显著得提高。像《春蚕》、《烛》、《春风》这一类象征比喻性的文题,学生第一次做,往往做不好,如果放弃不做了,今后在考试中遇到了就会影响成绩,甚至会造成学生升学失败,而终生遗憾的情况。
因此,作文训练最好是成系列,一个类型一个类型地进行,要学生练到会写、能写好为止。事实证明,浅尝辄止,零零碎碎,极容易忘记,不好运用;系统讲解,系统训练,才便于掌握,便于提高。正所谓“集中挖一处,方能见井深”,井深了,水才多啊。
我在教学实践中还深深体会到,进行系列作文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果某一系列的某一文题,学生没做好,教师便在第二次还让学生写同一个系列的文题,学生便有了改正和进步的机会,一旦尝到甜头,慢慢的就会对作文产生兴趣,这是其水平提高的强大动力。
集中一段时间,训练同一系列同一类型的文题,有助于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如写人,他们会细致的观察周围的同学各有什么特点;老师们各自讲课的神情姿态;爸爸妈妈怎样料理家务;甚至连路上的行人,商店里的售货员、顾客等都会留心观察一番。如写物,他们也会对其大小、形状(或形态)、颜色、气味(或味道)等方面做仔细的观察或体味。如写事,他们总要观察校园或街道等其他公共场所,发生了什么事,注意到时间、地点、经过、结果这些记叙的要素。学生养成对周围生活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之一,它为学生作文开辟了道路,提供素材来源。不然的话,“巧妇无米难为炊”,文章是肯定写不出来的。
作文训练成系列,一个类型一个类型的练习还有利于课堂教学,促进课外阅读。学生正在练习写哪种类型的作文,他们就会对老师讲的那种类型的课文最感兴趣,就会细心听讲,认真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甚至尝试着从结构到语言特点都去模仿。除此之外,学生会在自己所能阅览的报刊和一切课外书中,寻找同自己正在训练着的作文同类的文章,认真阅读,细心体味。由于作文而引发的课外阅读活动,会“一浪又一浪”,久而久之,学生会在课文以外学到多少文章,获得多少知识,掌握多少写作方法,那是难以估量的。这正是系列作文训练产生的结果,因为系列作文训练,给了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时间和信心。
总之,在初中三年六个学期里,如果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有计划的把各种类型的文题,以系列化的形式,让学生练会、练好,就一定会为学生走向美好的未来铺就一条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