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歌声回荡在语文课堂

2009-05-22张甲成

学周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首词词人语文课

张甲成

看到题目,有人或许会质疑。高中语文课应该在学生积累掌握一定量的字词句段篇的基础上,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教学中,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歌声和语文课堂风马牛不相及,是这样吗?

古代《晋书·律历》中所说:“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侧隐而仁爱;闻其徵声,使人乐善而好施;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说明音乐中的“五音”可以影响人的性格与行为。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也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说明音乐具有感化人、塑造人的作用。人们在进行强体力劳动时,为了减轻精神上的负担,发出“一、二,加油!”“一、二,加油!”的声音,特别是在集体劳动时,更要用歌唱的节奏来统一步伐和着力点。个体劳动时,人们也会自然地发出种种歌声来调剂精神。如走远路,放牧摇船等等。虽节奏并不一定与劳动动作合拍,但因有歌唱的调节,就会使人感到轻松和减少寂寞感、枯燥感。

语文课堂上,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在教读优美散文或古典诗词时,往往有一唱为快,不唱不足以抒发作者特殊感情的情境,不唱无法浇胸中块垒之感。恰恰在这个火候上,好多语文老师望唱却步,草草了事。

李清照的《一剪梅》,是作者早期作品,是为思念新婚即离家远行的丈夫赵明诚而作。上阕从冷清萧条的秋景写起。荷花凋零,色已褪去,形已萎缩,香已飘散。孤独寂寞的词人上兰舟来排遣相思恋情。此时此刻,词人不禁张开想象的翅膀:大雁传书,在清冷的月光下,诗人展读信函。手法细腻,将思念之情表达的楚楚动人。下阙,词人从想象回到现实。遥想远方丈夫,是否也一样相思情深?相思却不能相互倾诉,只能天各一方,独自愁闷,如此的离愁别绪,好不叫人烦恼!于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难以排遣的思念,才下于眉头,又羁留于心头。当我讲完这首词时,离下课还有十分钟,老师学生都沉浸在美妙的意境中,都沉浸在“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离情别绪中。教师忽然产生奇想,自言自语道:“谁会唱这首词?”正巧,前排的王莉同学的mp3上有这首歌。教室上空立刻回荡着婉转轻柔撩人心魄的曲调,同学们的眼前浮现出一位佳人独坐兰舟,翘首期盼丈夫归来的愁苦神态。第二天,语文课上,又将这首词放了几遍,全班同学都唱会了,对这首词的理解更到位了,更准确了。

柳永的《雨霖铃》是婉约词中的代表作,是和一位心爱女子的惜别之作。最突出的特点是情景交融。在赏析课文内容之前,我先给同学们诵读了一遍,同学们自由诵读了一遍,接着又集体诵读了一遍,然后放了两种背景音乐,一种是愉悦欢快的调子,一种是离愁别恨的曲子,同学们一听就说第二种曲子适合本文的感情基调。再放课文音乐。听完后,老师学生共同赏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此句话虽明写景,却暗含情,环境氛围多悲戚之意。此句起调应起得低沉伤郁。“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让同学们想象这句话产生的意境。现在马上要和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分别,自己要到机场或车站送她,两人彼此握着对方的手,眼泪无声的落下,想开口安慰一下对方,可这一开口,竟化成了一片哽咽唏嘘只声。让学生深入到这种情景中去,并试着唱出来。这句话的语调应该来得更凄切一些。“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暮霭浓厚,天地苍茫,衬托离情之深之痛,想想这一句的意蕴,仅仅是写与心爱的人分别而造成的离愁吗?不,还有此去前途未卜,前途渺茫的身世之叹,失意之愁。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师生互动,师生皆动情朗诵,轻轻吟唱,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此时对本词情感体验和理性认识已渐入佳境,趁此熟机,教师再放背景音乐,再放课文音乐。

看来语文课堂引入歌声,对教师是一种挑战,老师既要有扎实的语文功底,又要涉猎其它学科知识,就是对音乐美术等知识也要略知一二。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才会声情并茂,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才会更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猜你喜欢

首词词人语文课
论词人择调与审美联想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林逋梅妻鹤子
我记得,我记得
月人《元词六十首选评》出版
词人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