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的“东向”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009-05-22

消费导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马六甲海峡印度政策

白 玲

[摘 要]上个世纪90年代,印度把目光投向东南亚,提出了“东向”政策,着重发展与这些国家的经贸关系。进入21世纪,“东向”政策范围上扩展到亚太地区,内容上也扩展到政治、安全、军事领域的合作。印度“东向”政策有着抗衡中国的意图,必然对中国产生一定影响。本文试图从经济利益 、地缘政治影响、以及亚太政治格局三个角度出发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东向 政策 中国 经济利益 地缘政治影响 亚太政治格局

作者简介:白玲,1984年生,女,辽宁锦州人,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一、关于印度的“东向”政策

随着“东向”政策逐渐推进,其范围扩展到整个亚太地区(包括东北亚的中日韩以及南太平洋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并且增加了政治安全的考虑。根据合作领域及合作范围,可以把“东向”政策分为两个阶段。

(一)1992年到21世纪初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与东盟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

1992年,东盟接纳印度为贸易、投资和旅游方面的部分对话伙伴国。1995年印度成为东盟正式“对话国”,1996年加入东盟地区论坛。2000年湄公河恒河合作计划(MGC)启动。2002年印度东盟第一次峰会召开,标着印度东盟“10+1”机制提升到了最高级别。2003年印度东盟第二次峰会上双方达成了“全面经济合作的框架协议”,主要内容是10年内建成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区,15至20年内实现印度与东盟的经济一体化。

(二)2003年以来“东向”政策以东盟为核心扩展到亚太地区,重点是全面拓展与东盟的经济联系和安全合作,通过东盟与亚太大国加强互动。

进入21世纪,“印度的‘东向政策进入第二阶段,从而印度开始进一步参与到军事安全领域,特别是通过海军部署以及海上外交来扩展‘东向政策。印度因此把目光转向更广阔的东亚地区和南太平洋地区……这流露出了更深层次的‘东向意味,印度因此成为亚太地区力量平衡中的一个重要参与者和一个重要因素。”[1]

1.军事领域的合作

进入新世纪,印度努力恢复受到1998年印度核试验影响的印度东盟双边关系。从2001年起印度与其东部邻国斯里兰卡、孟加拉、缅甸、泰国、印尼、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举行每年一度的代号为“米兰”(MILAN)的军事演习。印度与东盟的军事合作也已从当初的军事交流扩大到全面防务合作,合作中军事色彩日益浓厚。

2.地域范围的扩大

进入新世纪,印度的“东向”政策在地域范围上开始向亚太扩展。2005年12月印度成为东亚峰会(EAS)的一员,这标志着印度的“东向”政策被扩展到囊括亚太地区的其他一些国家。最近几年,印度与中国的关系转暖并有了进一步的深化,2006年中印友好年可以说是中印关系蓬勃发展的一个象征。印度与日本的关系从“全球伙伴关系”提升为“全球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合作侧重政治、军事、安全领域。2001年“9·11”事件后印美关系大幅改善,军事合作更是节节升温。

二、“东向”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一)从经济利益角度分析

作为两个同样实行开放政策且正在崛起的亚洲大国,中印两国在能源和资金的需求以及外包业务等方面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竞争并不必然造成消极影响。

一方面,印度“东向”中国,使两国的贸易关系持续升温,近年来两国贸易额增长加快,不断刷新历史纪录,双方都在这种合作中受益。2002年中印双边贸易额为49.4亿美元,2006年这个数字达到249亿美元,仅仅在这四年里中印双边贸易额已经增长了五倍左右,2005年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印度的头号贸易伙伴。此外,双方在软件业、制药业、钢铁业等领域合作空间很大,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双赢。

另一方面,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额要远远高于印度,并且这个差距呈扩大趋势。中国和东盟各成员国在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和生产能力上有各自的优势,双方贸易具有极强的互补性,目前中国与东盟已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和东盟的关系被认为是“处于50年来最好状态”。而印度与东盟的经贸关系进展并不顺利,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因双方在自由贸易协议下产品范围方面存在的分歧曾一度中止。

因此,从经济利益角度讲,印度“东向”政策对中国负面影响不大显现。从两者关系来看,中印双方合作大于竞争,双方在合作中受益。

(二)从地缘政治影响角度分析:

印度一直把中国看作竞争对手,其“东向”也有抗衡中国、在亚太与中国竞争的意图。印度一直把东南亚看成其“延伸的周边地区”,印度“东向”政策对中国的地缘政治压力正体现在其积极发展与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家的军事关系上。印度正把影响从孟加拉湾扩展到南中国海,并把触角伸向对中国有着战略性重要地位的马六甲海峡。

埃瓦恩,安德森(Ewan Anderson)认为,“作为地缘政治学的一部分,地理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地区是他所称的地缘政治巨变中心(epicenters of geopolitical upheaval),但这些地区的影响范围却很广。”[2]他列举出四个这样的地缘政治巨变中心,其中两个便是:南中国海的南沙群岛和连接印度洋和南中国海的马六甲海峡,可见这两个地区的重要性。印度在该地区扩展地缘政治影响必然对这一地区的形势和中国的安全造成一定压力。

中国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东盟国家都有领土争端,南沙群岛有44个岛礁被这些国家实际占领,并且各国都宣称对这些岛屿拥有主权。印度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军事联系,尤其是加强与越南的防务合作,使越南与中国对抗的能力增强,使南海问题复杂化,对中国南部安全造成了压力,使中国与这些国家解决领土领海问题的难度加大。

另外,印度一直声称从阿拉伯海的北面到南中国海都是其利益范围,近年来印度在马六甲海峡的西部入口修建海军基地、部署重兵,并频繁举行军事演习,足见印度控制印度洋特别是马六甲海峡的野心。马六甲海峡距中国领海很近,是中国通往印度洋的重要通道,可以说马六甲海峡是中国的“海上生命线”。这一地区的形势本来就很复杂,印度在这一地区的野心使形势愈加严峻,对中国的航运安全造成压力。

三、结论

就目前来看,印度不太可能对“东向”政策做大的调整,我们应该客观的看待“东向”政策对中国的影响。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得出:首先,印度“东向”从经济利益角度讲对中国负面影响不大显现,两国合作多于竞争,可以从合作中获得双赢局面。其次,印度“东向”政策对中国的国家安全造成的压力应该得到警惕,我们对此应加以防范,把负面影响限制在可控范围之内。最后,印度的力量介入亚太,使这一地区力量对比趋于平衡,使亚太地区的政治格局相对稳定,这对于谋求和平崛起的中国的来说,是一个可以利用和倚赖的有利环境。

参考文献

[1]David Scott, Strategic Imperatives of India as an Emerging Player in Pacific Asia, International Studies, No, 2, (2007)

[2]转引自詹姆斯,多尔蒂 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 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164页

猜你喜欢

马六甲海峡印度政策
政策
政策
马六甲海峡的风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助企政策
政策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开辟第二条南海西南出海通道的必要性分析
开辟第二条南海西南出海通道的必要性分析
印度式拆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