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沛涛:透亮的人生 水晶般的心
2009-05-22廖冬梅书香
廖冬梅 书 香
从事玻璃幕墙建设,对于毛沛涛先生来说是个正确的选择。44岁时回到香港,怀揣一颗爱国之心,几十年努力奋斗,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尽到了责任,到退休时候,没有任何的遗憾,毛沛涛先生说:“我知足了!”
回忆是条长长的河,常常能见到奋斗路上的浪花朵朵,走过的路在人生的沙滩上留下了一排长长的脚印,每一个脚印就是毛沛涛先生为祖国增添的一座座玻璃幕墙的艺术品,在印证他辉煌事业的同时,也印证着祖国建筑事业的发展。
青春,是首多旋律的歌
出生于马来西亚的毛沛涛先生在他幼童时跟母亲回到了祖国,并生活在老家东莞和香港两地。1956年,他开始了五年的武汉大学水利工程专业学习生涯,大学毕业后,又在天津度过了长达二十年的工作历程。
毛沛涛先生先在天津水利电力局工作,“文化大革命”时,毛沛涛先生被下放到农村种田一年,而后又走进了天津第一炼油厂,当了一名工人。将近三年的基建过程中,毛沛涛先生并没有直接当工人参与工程建设,而是以基建管理人员的身份参与。当天津第一炼油厂完成基建的时候,他又被调去负责天津第一石油化工厂整个地下水部分的设计及建设的工作。毛沛涛先生把一生中最美丽最珍贵的青春年华,留在了祖国大陆的那片热土上。作为华侨,在“文化大革命”的那段日子里,毛沛涛先生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与委屈,然而他自身得到了磨练,虽然这二十年来,过着清贫的生活。
1981年1月24日,是一个让毛沛涛先生记忆深刻的日子,因为就在这天,他回到了香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暖大地时,“是展现远大抱负的时候了。”毛沛涛先生心里说。
在回到香港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毛沛涛先生和他的母亲与兄嫂们相隔两地,一个在天津,一个在香港,但距离割不断亲情。毛沛涛先生初到香港,兄嫂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与支持。浓浓的亲情总是在关怀中得到升华。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新的生活重新开始,毛沛涛先生知道,学习是个必须的过程,不可能不劳而获,他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定然会收获硕果。
从零开始,如雄鹰般展翅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是小草就要染绿大地,是雄鹰就要展翅蓝天,毛沛涛先生带着这种信念在香港开始了一番新的事业。
在香港,高楼大厦林立,感叹香港发展速度的同时,毛沛涛先生遗憾地发现当时的大陆却很少有高层建筑,而几乎所有的大厦用的全是钢窗、木窗,连铝合金窗都很少见,更别说用玻璃来做幕墙了。当时中国建筑上的落后让毛沛涛先生感到了心痛,“要为祖国做点儿事。”毛沛涛先生心想。
凭藉着精湛的技术,从1982年起,毛沛涛先生先后受聘于几家玻璃幕墙工程的建筑公司。他的才华有了一个展示的舞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从监督工地管理到参与设计,再到荣获设计工程师的美誉;由最初的每月一千五百元港币的人工到三万元港币收入的一个跨越,对未来,毛沛涛先生充满了信心。
1984年,毛沛涛先生亲自设计工程项目“南丰中心”、“港澳外码头”、“红磡广场”等玻璃幕墙并监督完成。1985年,珠海国际酒店的玻璃幕墙的设计和工程监督,开创了珠海第一个玻璃幕墙的先河;后又打造了中国第一座金色中空玻璃幕墙——深圳大剧院;并参与了广州1974年建成的“白云宾馆”的工程,在此打造了中国第一座玻璃光棚。北京的“丰联广场”、“首都时代广场”、“北京电子展销中心大厅”及郊外的北京新图书馆五个大型玻璃光棚,广州的“广东省中国建设银行”、“天河娱乐城”,香港的“广东银行”,深圳的“赛格广场”、“深圳发展银行”,上海的“香港广场”、“凯露公寓”,苏州的“喜来登大酒店”,大连的“长途电信枢纽大厦”,柳州的“中银大厦”,南京的“紫金大剧院”及“扬州大剧院”等等工程的协调与监督,特别是1987年哈尔滨“和平邨宾馆”的改造,毛先生首创我国保温节能环保型玻璃幕墙,打破了过去东北地区使用双层窗的旧传统而引起了轰动。全国多数大城市都留下了毛沛涛先生精心设计的艺术品及足迹。一座座的玻璃幕墙大厦,如一面面透亮的镜子,在照射出毛沛涛先生对事业不懈追求的同时,更表现了他对祖国的建筑事业的不遗余力。
毛沛涛先生爱着自己的事业,亦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毛沛涛先生带着他的一腔热情与对祖国的热爱,白手起家,走在了建设玻璃幕墙的前线。从香港澳铝工程有限公司的设计部,到香港力基铝业工程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助理,再到上海中外合资的“上海力基工程有限公司”当董事长及法人代表,每到一个地方,毛沛涛先生都留下了让世人惊叹的作品。一件件的艺术品如一个个的勋章一样,彰显着毛沛涛先生的卓越成就与全身心的付出,更如同一个个脚印,印证着毛沛涛先生走过的长长的路。
幸福、满足、无悔
健康是父母送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而出息则是孩子送给父母最珍贵的礼物。每每提及两个孩子,毛沛涛先生总是一脸的幸福!孩子们都已成家立业了:大女儿移居澳大利亚后又回到了香港,已经获得了会计师资格,并在一家瑞士公司担任财务总监;儿子主修经济,1991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后又获得伦敦大学的硕士学位,最近又被美国公司派往上海任中国首席代表;8岁的孙女正在上海的英国国际学校读书。孩子们的发展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毛沛涛先生感到很欣慰,一家人其乐融融,没有了太多的牵挂,他轻松地生活着,愉快地享受着天伦之乐。72岁的年纪,却依旧老当益壮,精力充沛,神采奕奕。
时间总是在人们忙碌的时候悄无声息地溜走,不经意间,从1981年回到香港,进入玻璃幕墙的设计与监督建设,毛沛涛先生已经走过了二十余载的风雨路。毛沛涛先生坦言:“人生之路,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有过失败,但不要总在失败中徘徊,好的心态对于人生至关重要。”毛沛涛先生从零开始,先苦后甜,对于国家,对于他自己的事业,他的家庭,毛沛涛先生坦言:“我没有任何的遗憾,很满足。知足常乐。”
毛沛涛先生退休之后,一直活跃在香港建筑幕墙装饰协会,为香港和内地的经济交流牵线搭桥。毛沛涛先生经常参与举办各种讲座,为促进香港各界之间以及与大陆与台湾之间的交流而马不停蹄,还为校友们组织各种活动,服务大家。毛沛涛先生说:“社团工作让轻松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我最大的快乐就是为大家服务,大家的尊重是给予我的最好的待遇。”
“服务社会要有三心:开心,耐心,热心。”毛沛涛先生做了二十八年武汉大学香港校友会工作,任劳任怨。他说:“要理解别人的不理解,传递快乐,传递经验。”有好的东西,毛沛涛先生总不忘记与他人分享,作为中健国际集团有限公司、香港东佳国际实业公司健康爱心使者,他大力向人们推广中国民族品牌的保健食品松花粉,并义务传递健康的理念,以帮助众多的人健康长寿。
从小就喜欢摄影的毛沛涛先生一直保留着最初的爱好。在他的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都有胶片纪录以作为美好的回忆。他所写的文章和摄影作品常在香港《高校联会讯》发表。
虽说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已经有八年的光阴了,但是毛沛涛先生的生活却依旧过得充实、满足。在他心里,充实的生活包括物质上的富裕与精神上的富足,他都已拥有。所以他是幸福的、满足的、快乐的!
【人物简介】
毛沛涛先生,中国高等院校香港校友会联合会理事,武汉大学香港校友会副会长,原高校联会员发展及福利委员会副主席,高校联历届会长会创会会员,高校联地区发展委员会委员,高校联谘询科技及管理委员会委员,香港华侨华人总会、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香港天津联谊会、香港湖北联谊会以及香港摄影学会会员。曾任香港建筑幕墙装饰协会秘书和理事等公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