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两会报道看新闻的竞争意识

2009-05-22

世界知识 2009年7期
关键词:频道热点策划

鲁 健

每年的两会报道就是一个新闻演兵场。参与两会报道很多年了,直接的感受就是新闻竞争一年比一年激烈。在我看来,今年的两会报道,中央电视台各频道形成如下竞争局面。

品牌化经营——主持人品牌层出不穷

两会期间的电视报道打主持人牌,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今年两会的报道中,主持人的品牌效应更得以集中体现,以中央电视台各频道主持人冠名的栏目层出不穷,如新闻频道的《小崔会客》、《泉灵访两会》、《柴静两会观察》、《赵普访会》,经济频道的《小丫跑两会》、《马斌读两会》,法制频道的《小撒探会》。不少主持人背后都有强大的记者团队予以支持。

推出主持人品牌,有利于吸引受众关注,但关键是栏目的本质有没有体现出以主持人为核心,主持人的功能有没有充分体现。主持人有个性化的体验和视角,有对热点事件的价值判断,而这又是他们在多年的新闻实践中积淀的。想让一档节目体现主持人的个性,就必须让主持人真正融入到新闻当中,说真话,不说空话大话。另外,以主持人冠名的栏目,应该以主持人中心制为发展趋势,让主持人真正负责一个团队。惟有具备这两点,主持人才不仅仅是一个标签、一个花瓶。不实现主持人中心制,就不可能出现敢讲真话的主持人,也就不可能出现有重大舆论影响力的主持人。

策划的力量——栏目创意各领风骚

今年的两会报道,各频道各节目尽显策划之能。比如《大家看法》推出“我建议”,邀请嘉宾对焦点问题展开激烈辩论;《小崔会客》中“百姓建言”的环节设计,拉近了官员和百姓的距离;《两会进行时》和《记者会眼》充分展现了会议中的过程和细节;《经济信息联播》和《经济半小时》联动;《小丫跑两会》派出多路记者提前赴基层采访,带着故事回来;《我有问题问总理》以及《中国焦点2009》与网站合作,以网络调查作为提问的依据。还有《永蔚独家专访》,记者任永蔚追逐政府高官,体现高度职业性。

从这些栏目的策划中可以感受到,策划的目的是一致的,为追求收视率和观众满意度,总的原则就是——事实说话、情感共鸣,入限、入脑、入心。给我的感觉是:新角度、新内容、新包装,让观众能有新发现、新启示、新收获。

采访比功力——上会采访围追堵截

今年两会在会场采访的记者也是很显功力,比如任永蔚采访商务部长陈德铭引出“功夫熊猫”论:“不能指望中国能像功夫熊猫一样拯救世界”,让人印象深刻。另外她在会场门口临时拦住监察部长马馼,“官员财产申报”、“官员公费出国旅游”和“网络反腐”三个问题干脆利落,直奔热点,可见平时准备之充分。

再比如张泉灵采访卫生部长陈竺,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选择题板:“大医院挂号不用排队、药价不再那么高、全民享有基本医疗保险……多长时间能解决,一一选择”,让我们看到了张泉灵的采访智慧。

热点的追逐——思辨力量充分展现

新闻直播中,越来越多的代表、委员勇于发表和坚持个人见解,乐于交流碰撞。于是各频道在报道中也努力展现热点争论。比如,央视及中国电视新闻直播联盟的几十家电视台直播了人大浙江代表团的分组审议,三位民企老板就“面临危机,企业重生要不要靠政府”进行了激辩。而主持人柴静报道说,这么争论激烈的人大代表审议,从来没见过。而我们国际频道的《我有问题问总理》,也开辟了“每日一辩”板块,每天设置一个话题,听取两方面网友的不同观点,比如“新医改方案能否解决看病贵”、“择校费该不该取消”等等。

“两会”是一个观察中国社情民意的窗口,两会热点总是呼应着社会的脉搏跳动,与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共鸣,也折射出中国领导人治国观念的更新。所以,对受众的争夺,就是看谁的关注点能够直击社会热点、直面社会难点,看看各种社会问题中,哪个最让百姓牵肠挂肚、最盼望早日解决。谁把握住了热点,谁说了真话,谁替老百姓说话,谁就拥有了受众。

两会报道结束了,但是关于新闻的思考没有结束。新闻的竞争不是目的,改善报道方式,做让老百姓看得懂、喜欢看、看了过瘾、看了解气、看了舒心的节目才是目的。竞争也是新闻环境良性发展的一个趋势,关键是如何良性互动,更好地形成合力,为创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猜你喜欢

频道热点策划
热点
热点
4K频道开播,你准备好了吗
结合热点做演讲
寒假快乐频道
本期策划
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