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司马迁笔下的游侠

2009-05-22厐思纯

国学 2009年2期
关键词:游侠朱家大侠

厐思纯

司马迁十分景仰游侠的情怀,并以此作为自己道德的准则。在著述《史记》时,他打破了历代史家着笔于“帝王将相兴亡盛衰”之事的先例,在“罔(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的同时,把目光投向历代关节中倏忽一现却光芒四射的游侠身上。在《史记·游侠列传》中,司马迁谈及自己为游侠树碑立传,书写春秋的初衷时,抑止不住对游侠的钦佩之情,认为他们的行为虽然不符合封建法制的要求,然而说话算数,行动坚决,应允过人家的话一定要办到,即令牺牲生命亦在所不惜;他们见义勇为,济人急难,为人奔走于存亡死生间。更为可贵的是,他们为人做了好事,从不夸耀自己的本领,羞于声张自己的恩德。由于史料的匮乏,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只记述了西汉初年几位大侠的事迹,其中对朱家、郭解两位着墨较多。

朱家,曲阜人,秦末汉初名闻当世的大侠。他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在法苛刑酷的年代,竟然不顾自身安危,挽救了数百著名之士的生命。朱家济人急难,不惜倾囊相助;乐于助人,胜过己事;施恩于人,怕人知道,怕人回报。然而令人万万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位大侠的生活却极其俭朴,家中并无多余的财物,他衣着破旧,吃得非常简单,出行仅靠小牛拉车代步。

朱家与楚、汉名将季布有一段被人称颂的佳话。季布早年以“为气任侠”而闻名于世。秦乱时投身西楚,为项羽手下悍将。在与汉军的交锋中,季布多次围困刘邦,使其处于危险的境地。项羽灭亡后,刘邦始终不肯原谅季布,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刘邦通令全国,悬赏千金捉拿季布,对敢于藏匿季布的人则诛三族。季布先藏匿在濮阳一位周姓人家。然周氏害怕祸及家人,为转嫁危机,于是想到了豪侠朱家。在与季布商量后,周氏将季布的头发剃掉,在季布的脖子上带一枷索,然后赶往曲阜,将其当作奴仆卖给朱家。尽管季布破衣垢面,然而眉宇间却流露出一股英气,给人不怒而威的感觉。朱家一眼就认出是季布,惺惺相惜之情蓦地涌起。出于对末路英雄的关怀及保护,他安排季布耕田种地,以此掩人耳目。

对朱家来说,“杀人须见血,救人须彻底”,能使季布重见天日,早日脱离困境,是其应尽的义务。经过深思熟虑,朱家赶赴洛阳,前去拜会汝阴侯夏侯婴。在其处呆了几日后,朱家问夏侯婴:“季布究竟犯了什么大罪,皇上为何对他穷追不舍?”夏侯婴毫不隐讳地告诉其实情。朱家听后坦率地说道:作为人臣,各为其主,季布过去所为,正是其忠贞的表现。如今皇上已取得天下,应该展露其宽宏大度的襟怀,以德报怨,争取叛臣的投诚。如果执意报复,将当过项羽的臣子都斩尽杀绝,势必造成新的动乱。季布被逼急了,势必“北走胡”或“南走越”,然后帮助“敌国”,威胁汉朝江山……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少,伍子胥借吴伐楚、鞭平王之尸,就是最好的例证。

夏侯婴觉得朱家的话很有见地,估计季布是藏在其家,待找着机会,便向刘邦转奏了朱家的说法。不出所料,刘邦果然收回成命,不仅赦免了季布,还拜其为郎中将。孝文皇帝即位后,季布被擢升为河东太守。季布重返政坛后,常思一见朱家,向其报答救命之恩。朱家知其意,终生避而不见。

汉武帝君临天下之时,大侠郭解备受朝野瞩目。郭解轵邑(河南济源南)人,出生于游侠世家。孝文帝时,其父因行侠仗义得罪官府被诛杀。郭解的外表与传统大侠的形象相距甚远。他不饮酒,形貌矮小,但精明勇健。少年时残忍歹毒,只要是看不惯的人,便会亲手杀死他们,被其杀害的人为数众多。然而为了朋友,郭解不惜以死相报,不惜违法乱纪与官府作对。对他来说,劫掠人财无异于家常便饭;铸造私钱、掘墓盗棺,亦是小菜一碟。每当官府追究紧迫之时,郭解总是福星高照,要么逃脱厄运,要么遇赦脱身。随着年纪逐渐增长,郭解竟幡然悔悟,一改过去的恶习劣行,行为举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待人谦和有礼,豪爽直率,施与人的多,责怪人的少,见义勇为,从而改变了民众对他的坏印象。

一日,郭解的外甥与人饮酒,仗势强灌人酒,引得对方发怒,拔刀将其杀死之后逃走。当时郭解不知事情缘由及是非曲直,没有插手管此事。郭解的姐姐见弟弟对此不闻不问,于是埋怨道:“像你这么大的声望,外甥被人杀了,凶手竟然会捉不到?”气恼之余,将儿子的尸体抛在街上,以此羞辱郭解。郭解四处打听凶手藏身的地方,凶手很害怕,便直接到郭解处自首,将实情原原本本地道出。郭解听后,坦然道:“实在是我家的孩子理屈,你杀他是应当的。”随即释放凶手,埋葬了外甥。

郭解名声在外,人多敬而远之。某日,当其外出时,突然发现一人蹲在地上直视着他,目光神态显得十分无礼。郭解感到有些诧异。当时他的一个门客很气愤想把这个倨傲的人杀掉,郭解却出人意外地说道:“住在自己的乡里,而不被乡人敬重,一定是我的行为有不周到的地方,这人有什么罪呢!”于是派人询问事由,得知此人生活困苦,劳役繁重,对任何人都仇视。于是,郭解暗中嘱托县中管役政的官吏,说这人是他的亲戚朋友,请设法免掉他当役。过了很久,这位久不服役的人感到事情有些蹊跷,于是向官吏打听,得知是郭解为其说情疏通。感慨之余,解衣露臂,背着荆杖,前往郭解门上请罪。

郭解是一个济人急困,羞夸其德的人。洛阳有两大豪族相互为仇,当地贤豪长者从中调解多次而未见成功,只好派人到轵邑请郭解居间调解。郭解赶赴洛阳后,立即会见双方,碍于郭解的盛名仇家最终愿意和解。郭解临行时告诉和解双方,说这件事曾得到当地贤豪长者的多次调解,虽然没能成功,但他们却尽了力。这次承得你们给我面子,听从了我的劝解,然而若没有前者的调解作铺垫,即便我有多大的本领,也是不可能成功的。希望自己走后,和解双方再托人叫前者来进行调解,然后将此功劳归于他们。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郭解亦意识到声名带来的危险,随着声名越来越大,他愈加恭敬自持,谨言慎行。每当他赴县衙或到外府外州办事时,总担忧被人物议,不敢乘车前往。如若为人办事,能办的尽量办,不能办的也要使各方满意,事办好了才敢品尝人家的酒食。郭解的这种德行操守,自然赢得了人们对他的敬重。当时,权贵们景仰他的声名,争着为其效力。同县的少年们及邻县的贤豪们更是视郭解为偶像。

元朔二年(前127年),为了“内实京师,外销奸猾”,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将天下的豪族富户迁徙到茂陵(陕西兴平东南)。按照规定,凡家财在三百万钱以上的豪族富户都得迁走。当时郭解的家财不满三百万,自然不当在徙居之列。然而郭解向来有豪名,地方官员惧其声势,便违规将其列入被徙的册籍中。对此,大将军卫青极为气愤,于是出面为郭解说话,奏请朝廷:“郭解家中贫困,不应列入迁徙的名册。”汉武帝听后不以为然地说道:“一个布衣的权力竟然可以达到使大将军为其说话,由此看来,他的家决不是贫穷的。”皇帝都这么说了,郭解被徙的命运就成了定局。谁也没有想到,这次西徙是汉统治者对新兴豪族富户及游侠开刀的信号,亦是郭解厄运的开始。从此以后,郭解的厄运接踵而至,被迁徙,被追捕,直至下狱杀头……

郭解被徙至茂陵后,其侄对此愤愤不平,当得知县吏杨季主是郭解名列西徙册籍的阴谋制造者时,将杨杀死。杨家为此上书朝廷,可是被派去的人又在宫廷门前被杀。对汉武帝来说,罪犯竟敢在天子眼皮下杀人,可见其嚣张到了极点,恼怒之余,立即下令捉拿郭解。郭解在迁徙地还未安下身来,闻此消息,于是仓惶逃亡。他经临晋,入太原,历尽艰辛,最终还是被捕下狱,成为钦点要犯。当案子正在审理之中,又发生了一件事情加速了郭解死亡。轵邑有一位儒生陪侍查案人员审问郭解,当他听到有人赞誉郭解贤德时,愤然地说道:“郭解专门以邪恶、诈伪来触犯国法,这样的人怎能称为贤人呢?”郭解的朋友听到此言后,将儒生杀死,并割断其舌。案子查了很久,始终没有查出凶手,也没有人出来自首。凶手抓不到,办案官员只得把杀儒生的罪名推在郭解的头上,然而郭解关在牢中,的确不知是何人所为。按照汉朝的法律,郭解过去所犯的罪行都在大赦之前不应追究。而杀害儒生的人至今又未抓获,这笔账也不应该算在他的头上。为此,官吏据实奏报,认为郭解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对此颇为不满,在其心中布衣游侠违法乱纪,大逆不道,是汉王朝统治的潜在威胁,不拔出这个祸根,国家难以长治久安,于是奏疏朝廷,要求严办郭解。其曰:“郭解是一个平民,却以抑强扶弱为己任,行使生杀大权。郭解虽然不知道这次是何人为其报仇,但这个杀人之罪比郭解亲自杀人更为可怕。应当以大逆无道之罪来惩处郭解。”在公孙弘的坚持下,郭解及族人被诛灭。

游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毫不夸张地说,它影响到中国文人的心志,丰富了中国的民族性格。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深受游侠思想的影响,向往“以武犯禁”、“不爱其躯”、“羞伐 (夸)其德”的游侠精神,景仰侠士们的英雄人格和侠士情怀。在其诗《侠客行》中,“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两句,是其对游侠人格价值的肯定。这些《史记·游侠列传》衍生出的英雄们,其风骨情怀、魅力人格,以及善行义举正是朱家、郭解的精神体现。

猜你喜欢

游侠朱家大侠
游侠的两张面孔
从仗剑江湖到为国为民
至尊大侠
着火谜案
绝世武功
转角追到爱
浅论游侠
雨中游侠亮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