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翻译中的策略选择
2009-05-22张磊李慧艳黄丽英
张 磊 李慧艳 黄丽英
[摘 要]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探讨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以及影响归化和异化策略使用的三个因素:翻译动机和目的、文本类型和读者接受程度。本文还探讨了两种翻译策略间的辨正、互补关系。过分强调任何一种策略都完成不了跨文化交际的功能,以及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异化策略占优势地位的趋势。
[关键词]异化 归化 文化 策略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从广义上讲,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和积累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从狭义上讲,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组织构建体系。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一个子系统,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它体现着某一文化群体的全部信仰和情感。语言和文化双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密不可分。
归化翻译法和异化翻译法
1.归化翻译法理论最著名的代表人是Nida,他强调翻译文的交际功能,其理论强调平衡,包括文体平衡、社会和文化价值平衡,和语言学特征的平衡(包括语用、语法和语义对等)。他的动态平衡理论被解释为:译文信息的接受者以接受者的使用的语言,对信息做出象原语使用者对于原文一样的反应的程度。
2.异化翻译法的倡导者以Venuti为代表,他推崇的流畅的翻译策略,在西方十分盛行,他追求着一种透明翻译的理想。异化法的理论和实践的目的是为了抗衡占主流地位的以突出目的语文化价值和外来语文本中特有语言学和文化上差异的翻译法。他认为归化法是文化上的纳粹和帝国主义,异化法的目标是抵抗人种论和种族主义。
3.影响文化翻译策略的因素
(1)翻译动机和目的
翻译的不同动机和目的会带来不同的翻译原则和方法。这体现在杨宪益版和David Hawkes 版的对《红楼梦》的翻译上。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Man proposes, Heaven disposes. (杨宪益)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David Hawkes)
对比杨宪益和David Hawkes两种译文,杨先生用Heaven一字来保留中国文化中的佛教、道教色彩;而Hawkes则用God,使中国的佛教色彩转变为基督教色彩,使译文被更多的英美读者所接受。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杨宪益在翻译《红楼梦》时,坚持以原文化为导向的翻译策略,以保留中国文化的独一无二的特性。而Hawkes的翻译的总体风格是以目标语文化为导向的,以确保目的语读者能通畅地、容易地介入。
(2)文本类型
不同的文本会影响翻译策略的选择。根据Christiane Nord,翻译能被类分为工具型和记录型翻译,前者指把交流活动的信息从源语向目的语进行转换的手段。这类翻译强调信息的传输和传达,主要包括非文学类的写作,包括广告、传媒写作、科技写作、宣传和公告等等。另一类文本为记录性翻译。这类翻译指的是向目标语读者展示真实的交际活动和信息。记录性翻译适宜于翻译特有的表达,在这种情形中,语言和内容的翻译同样重要。
(3)读者的接受程度
过去的传统翻译理论片面地强调作者中心之外的和文本中心以内的研究,而忽视了译者和目标语读者的参与。现代接受审美学认为在作者、文本和读者的关系中,读者绝非是不重要及不必需角度,而且具有历史性的,积极的和创造性的因素。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将读者需求和接受程度考虑在内,使潜在的读者能和译文产生交流。
4.归化和异化翻译法的辩证关系
(1)归化和异化翻译方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它们应该是互补的,可以被用于翻译实践中的不同语境。从总体上讲,归化翻译更加顺畅、简洁、清楚及更加通俗,更适用于为达到实用目的而写作的文本。相反,异化翻译法则显得不自然和不熟悉,甚至是拗口的,但充满了异质感。它更适宜于政治、哲学和宗教等文本的翻译。总之,无论采用归化法或异化法,其决定因素仍是翻译的目的和动机,读者的接受程度和本文类型。
(2)如何把握归化法和异化法的使用的程度。关于归化法和异化法的对错、优劣与否的争论由来已久。过分强调任何一种方法都是不科学的、片面的,还将引起更多无休止的争论。因此,过分强调归化法会歪曲原文甚至误导读者。另一方面,过分强调异化也导致本土文化危机。以香港为例,由于经历了英国殖民统治,香港被迫臣服于英国文化。许多以前沿用的表达已被新的英语表达法所替代,即异化。如:的士——出租车(taxi)
5.异化现象与结论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以及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便利和自由。从文化视角来看,信息爆炸和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翻译活动,在这种背景下,异化法似乎已经占了上风。如:“黑客”(hacker),“汉堡包”(hamburger),“丁克夫妇”(dinks)等等。随着中国进一步地改革开放,在现代化,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信仰也在发生变化,因此异化法也日趋时髦和繁荣。人们希望引进外文著作来扩大自己的眼界,同时也促进了翻译活动的激增。
本文以著名翻译家刘重德就归化和异化翻译法的辩证关系所提出的观点为结论,他指出:用历史和唯物观点来看(翻译),在此民族交往日益频繁的时代,任何民族的语言都不免有“洋化”现象。就汉语来讲,洋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关键在于度,这个度就是汉语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基本句法结构,适者逐步被接收,违者必被淘汰。
参考文献:
[1]Christiane Nord , 1992. 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 Amsterdam.
[2]Jin Di , Nida , E. A , 1993. On Translation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inese and English. 中国国际翻译出版公司, 北京.
[3]Newmark , Peter. 1988.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Ltd. UK.
[4]Venuti L 1995.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5]杨宪益.Yang Gladys. 1994. A Dream of Red Mansion.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北京.
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外语系山西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