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2009-05-22张文平沈吉文郭妮妮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张文平 沈吉文 郭妮妮

[摘 要]目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不容乐观,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有三方面:社会急剧变迁,高校教师职业特殊性,高校教师自身的人格缺陷。因此,应从社会、学校、个人因素出发,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高校教师 心理健康 教育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教师不仅应具有知识结构及转识成智的能力,还应具有健全的情感和人格,而情感和人格是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标志。然而有关课题研究表明,当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态令人担忧。因此关注高校教师心理健康,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生活空间,是新时期高效管理当中非常迫切的问题。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据某项对高校教师精神状况检测的调查中统计发现:躯体化(指心理冲突通过躯体反应表现出来)、强迫症、焦虑和不安是当前高校教师群体中最主要的心理健康障碍,而我国普通人群心理障碍发生率在2%左右。15%的常人对个人健康、睡眠和工作效率感到极度忧虑;36%的人在角色转换和社会方面不适应;65.2%的教师觉得精神压力很大;69.7的青少年教师周课时已超过16节(不包括校外兼课);81.7%的教师总感心身劳累不堪,但总结时又想不出自己干了什么;在英年早逝的教师中78.1%生前留有比较明显的心理疾患。

高校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社会急剧变迁带给高校教师巨大的压力

新时期的高校教师很难体验现代社会的急剧变迁,强烈的反差带给他们巨大的压力体验。比如,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使知识、信息的普及化程度大大提高,教师早已不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来源了,这使得教师的权威意识日渐失落,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受到严峻的挑战,尤其目前高效改革破除了“职务职称终身制”,收入也拉开了档次,以往象牙塔式安稳的高校成了一个竞争激烈的场所,压力也迅速增强。

2.高校教师职业特殊性

高校教师从事的是极为复杂的脑力劳动,在日常工作中,高校教师面对的是一些迅速走向成熟、求知欲旺盛、思想开放、情绪活跃、自尊、敏感、经常体验到各种内心冲突和矛盾的青年大学生,教师必须和他们发生各种形式的相互作用,随时对它们理智上、情绪上的各种表现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敏捷的反应。高校教师的工作又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需要对许多寻无定论的问题进行独立探讨,发现自己的创见。另外,高校教师大都具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和成就需要,在教学工作中他们往往不满足于教材对有关问题的介绍和分析,喜欢以自己的研究成果、独特的见解去补充、修正、扩展教材内容。在科研活动中,他们对于涉及到自己专业领域的理论和课题,怀有浓厚的探索兴趣。总之,高校教师的职业是一个具有创造性、复杂性、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的智能型、精神型职业,又是一个容易形成职业倦兔的职业。

3.高校教师自身的人格缺陷

高校教师本身就充满焦虑、痛苦的探索、挫折等,而我国的师范教育注重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的培养,对教师个性完善要求甚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很少涉及,更未把个人因素引入教师职业的选聘之中。部分教师的人格特征不适应从事教师职业。如情绪不稳定、自信心不强、喜欢独居、过于内向、自我中心、不善与人交往、无计划。据调查13%的教师本人是独生子女,过去多在父母过多关爱下成长,心理脆弱、抗挫能力差,这导致了他们在教师岗位上不适应困难,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提高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策略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应当引起学校、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高度重视。除了在宏观社会体制层面上对高校教师的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外,还必须在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等层面综合各种措施提高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1.改善社会环境,推动尊师重教社会风气的形成

国家制定各项法规和政策,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促进教师群体职业化的进程,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如政府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增加教育投资,改善教师的工资收入、住房、医疗等物质待遇;深化教育改革,减转教师的升学压力和心理负荷,促进教师群体职业化,在教师的筛选、培训和资格认定方面形成一整套的标准。政府部门还可以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各种传媒,宣传教师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巨大作用,推动尊师重教社会风气的形成。

2.学校要营造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

高校应以人为本思想为指导,注重感情投资,营造一种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宽松心理氛围,使教师置身其间能有一种安全感,从而心情舒畅的工作。事实表明,学校领导者的支持和关心能够有效地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减少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

3.树立崇高的精神境界,热爱教育事业,敬业乐业

教师本人应该对教师职业有清楚的认识,既看到教师工作的艰苦、繁重,也看到培养造就下一代人才的成就感和快乐。在社会逐步提高教师待遇、地位的同时家是必须提高自己的敬业精神,从自身工作中获得更强的满意感。

4.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

高校教师为了保持健康的心态,必须进行自我调适。主要有两种方法:

(1)情绪调节法。对高校教师而言,要调节情绪,使自己处于最佳状态,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学会控制情绪。即客观分析自己,正确定位,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自我;其次,认知重建。认知重建策略包括对自己压力源的认识和态度做出心理调整,如避免某些自挫性的认知;学会经常进行自我表扬;学会制定现实可行的、灵活的目标并以取得部分成绩激励自己。此外,还包括公正的自我评价,只有肯定自己的成绩,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并使自己的优点得以发挥,才能保持正常的心态。

(2)放松训练法。它既指一种心理治疗技术,也包括各种身体的锻炼、户外活动、培养业余爱好等舒缓紧张的神经,使身心得到调节。例如,参加文体活动;听听音乐;与朋友聚会;参加公益活动等。这些行为能宣泄情绪,或转移注意力,或产生积极暗示,经常应用能缓解压力,控制情绪。

参考文献:

[1]张桂花·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教书育人,2005,(4):32-33.

[2]张小萍·试论新时期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2):44.

[3]张雳·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及改善对策【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15(9):18-19.

[4]邢少颖,王福兰·新世纪高校教师的心理问题及调适【J】·中国高教研究,2002,(6):70-71.

[5]秦彧·高校教师的心理问题及调适【J】·探索与争鸣,2005,(15):14-15.

作者单位:商洛学院陕西商洛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