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演变考释三则
2009-05-22梁丽艳
梁丽艳
美眉
网络语言善于运用修辞来展现语言的表现力。在运用修辞方面,“美眉”一词无疑是佼佼者。“美眉”用部分“眉”代替整体“漂亮女子”,不但亲切传神,而且还借鉴了古典审美文化,有一种古典的美丽,比“美女”这一用得滥俗的词更具汉语魅力。
从古至今,爱美都是女子的天性,画眉是古代女性施展魅力的方式之一。《韩非子》中曾记载:“故善毛嫱、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我国历史上流行过很多种眉式,其中最普遍的是蛾眉。《诗经·卫风·硕人》中写美女庄姜“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比喻她的眉毛象蛾须一样弯曲而细长。梁简文帝萧纲《美人晨妆》诗:“北窗向朝镜,锦帐复斜萦。娇羞不肯出,犹言妆未成。散黛随眉广,燕脂逐脸生。”生动地表现了女子意欲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表现出最美的一面。温庭筠词中“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是写一个女子因无人欣赏,连自赏的心情都没有了,这是古代一些女子共有的心情。徐士俊的《十眉谣》中有一句话很动人“…双眉如许,能载闲愁。山若欲语,眉亦应语。”谁说不是呢,古语讲“眉目传情”,“眉亦应语”的自然也就是心里的私语。韦庄《女冠子》里说:“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纳兰性德怀念亡妻的《齐天乐·洗妆台怀古》:“冷艳金消,苍苔玉匣,翻书十眉遗谱。”怕是关于画眉的最凄凉的情话了,此时你真的分不清何谓“美眉”,何谓“美女”了。但我想,能够如此专注于“眉”修饰“眉”的女子恐怕不但真正美丽,而且真正年轻,断不可把这美丽的词语用在已经远离青春太久的“女人”身上,否则就是对这个词语的不尊重。
冠饰
“冠饰”,顾名思义,“冠”乃头上戴的帽子,冠冕、衣冠、礼冠;“饰”即冠上的装饰物品。
清代的封建官员,头上戴的珠光闪烁 的“礼冠”上拖着孔雀翎,每当皇上要惩治不 法官僚时,先是大喝一声:“给朕拿下,拔下花翎!”
“花翎”何物?犯了法的官僚,拿下便罢了,为何还要“拔去花翎”呢?
原来,这花翎即孔雀翎,在清代是极为重要的冠饰,是一种“辨等威、昭品秩”的标志,非一般官员所能戴用。花翎本身有三眼、双眼、单眼之分,所谓“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的眼状的圆花纹,一个圆圈就算作一眼。翎眼的多寡,即反映出严格的等级高低差别。可以说,花翎是清朝居某种地位的王公贵族们的特有的冠饰,跟我们当今的军警们穿着的军服警服上的“星、杠”标志一样,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等级森严的清王朝,花翎的作用就是昭明等级,从内容到形式上加强封建专制的权威,明清两代皇帝都三令五申,制定了许多清规戒律,告诫大家:既不能僭越本分妄戴,又不能随意不戴,违反者就“严行惩处”。据说广西思恩府下属一个九品官僚视“花翎”为儿戏,一日酒醉后弄来“三眼孔雀翎”的冠饰,并戴着此冠在一帮随从的簇拥下招摇过市,后事败传入宫中,为严肃法纪,该九品官不仅自己身葬于九泉之下,还株连其家属受罪入狱。因此如果某官僚一旦挨“拔去花翎”,实际上就是受到了非同一般的处罚,其俸禄以及附带的一些特权即被注销。
政府
现代汉语词汇里,“政府”这个词的使用率极高,在报刊、电视、广播和言谈中能经常听到或看到。按今天的说法,“政府”的语义是指“国家各级行政(行使政权)机关”。但是,它的本义并不是这样,这同它的源起和语义演变有关。
“政”,政治、政务、政权;“府”,官署之通称。“政府”的本义原指掌握政权、负责为政之道(政策)、处理行政事务的百官之汇集处,即政事堂。唐宋时期,专指宰相的总办公处。据史料记载,唐朝时,朝廷设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别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是南北朝至唐代的三个最高中央政务机构。“三省”之长,依次为中书令、侍中(门下)、尚书令,均为宰相级官职,共议国事。具体分工是: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分别指吏、户、礼、兵、刑、工六个主要部门(亦称“六行”),最高长官为尚书,统称“六官”。三省的尚书令和六部的尚书以及尚书下属的百官办公时汇集之入即为政事堂,在此商讨政事,布置政务,修订或颁布政策。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云:“李林甫(?-752)宰相领吏部尚书,日在政府。”宋代史学家胡三省(1230-1302)所撰之《资治通鉴广注》注曰:“‘政府即政事堂。”此为“政府”一词的出处,可见其本义是官署名,即百官汇集办公的地方,再由官署名演变为专指国家行政(行使政策、政令、政权、政务)机关。按行政范围和职权大小,又细分为中央、省市、县区、乡镇等各级政府。
赵新民:推荐
河北省滦南县南堡镇南堡学校(06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