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推动科学发展与促进社会和谐之间的辩证关系
2009-05-21施大树
施大树
摘要: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要实现社会和谐,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有推动科学发展才能为化解当前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提供有利条件,为有效地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奠定基础。同时,只有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前进。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D616文章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09)04-0048-03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十七大的主题内容之一。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为了在各项工作中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首先应该充分认识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刻理解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关系,从而自觉地在科学发展中促进社会和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实现科学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背景、基本要求和目标是一致的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针对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阶段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方针和战略任务。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深化了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党的执政理念的一次重要升华,对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任务是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共同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成功地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又到总体小康的两个历史性跨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已经完成,正迈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这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因生产力低下、物质财富匮乏引起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已基本得到了解决。但是,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发展中的一些不够协调的问题和矛盾也开始显露出来。突出表现在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等等。如果这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将难以实现。正是针对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这一新情况、新问题和新任务,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
2、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基本要求和目标上是一致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的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正像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所明确指出的“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这就是说,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的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必须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发展,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各个方面的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使构成社会系统内部的不同要素、不同方面、不同利益主体之间以及社会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都能达到基本平衡的发展状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改造客观世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注重当前发展的同时,还要为未来发展、为子孙后代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自然条件,以保证人类永续发展。实现这样的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达到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相一致、相平衡,克服一个阶段以来的那种只重视经济增长,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发展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状况。正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为了进一步完善发展目标体系,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由原来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扩展为经济建设、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目标就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三种关系相协调、相一致。这一要求和目标与科学发展的要求和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二、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促进社会和谐
1、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和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目前,在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社会中,还存在着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这既不可避免,也不可怕。因为社会同世界上其他事物一样,都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正像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说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持续过程。这里的关键是要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和问题,科学地分析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矛盾和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有针对性地提出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不断有效地化解矛盾,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从我们在前面提到的我国社会中目前存在的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看,大多数属于现阶段的发展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发展中的问题只能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所以,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要和谐,首先是要发展,只有通过发展,才能为化解当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供有利的条件,为有效地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奠定基础。这里所讲的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只有实现科学发展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目前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所以,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增加
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2、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以科学发展促社会和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首先就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实现社会和谐,首先还是要发展。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决定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果,都是建立在发展基础之上的。不发展,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一切,不发展,就不可能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各项事业成功的基本经验之一。发展首先当然是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因为只有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为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及其各种具体表现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当然,我们这里所讲的发展,既不是只见物不见人、只讲发展速度、不讲发展质量的片面的单纯的经济发展,也不是任由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不断拉大的严重不平衡、不协调的发展,更不是不计代价、竭泽而渔式的只追求当代人的一时发展而严重危及子孙后代持续发展要求的发展,而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因为只有这样的发展才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才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
3、只有全面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和谐主要就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要和谐。人既是一切社会实践的主体、一切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同时又是一切社会财富的消费者、享受者。实现社会和谐,最主要的就是要实现人们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基本原则。为此,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所讲的以人为本的“人”,主要指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中的“本”主要是指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坚持这样的“以人为本”,才能做到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只有坚持这样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克服由单纯追求经济的高增长所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只有实现这样的协调发展,才能克服由于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之间存在的严重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逐步实现各方面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只有坚持这样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有效地解决我国工业化发展中所遇到的经济发展受资源、环境的严重制约等矛盾和问题,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总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只有坚持这样的发展观,才能逐步化解我国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增加和谐因素,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4、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是我们党在长期的执政中逐渐形成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经验和根本方法,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所谓统筹兼顾,就是要从中国发展全局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的群众利益,调节并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以利于调动国内一切积极因素,促进整个社会各方面协调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就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只有正确运用统筹兼顾这一有效的根本方法,才能真正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只有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才能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和谐。
三、在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推动科学发展
1、通过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不仅如此,胡锦涛同志还强调:“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就要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通过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推动科学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我国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根本宗旨,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展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
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而这一切,都要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协调好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为前提。这就是说,要使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2、只有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才能使我国经济社会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社会和谐,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在目前,我国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就是要使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就是要使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就是要使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就是要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就是要使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造型国家基本建成;就要使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就是要使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就是要使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得以实现,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我们只有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完成上述任务,才能使我国经济社会真正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3、通过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效地推动科学发展。社会的一切都是人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在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要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就必须依靠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协调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使广大人民群众心情舒畅,安居乐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自觉推动科学发展。人既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又是社会环境创造者,人创造环境和环境塑造人是辩证统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创造者只有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才能形成。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前进。同样,只有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才能创造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责任编辑:陈合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