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初中历史教科书的知识真实性和准确性

2009-05-21于卫青张宪才

魅力中国 2009年5期
关键词:太祖华佗教科书

于卫青 张宪才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教学研究的深入发展,相较于过去历史教学单纯传授知识的缺陷,现在的历史教学更加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情感的熏陶、实践技能的锻炼。历史教科书的编写越来越科学完善。例如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地图出版社编著的初中6册历史教科书,是经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3年初审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该教科书紧扣新课标的要求,内容设计科学合理,注重“探究和实践”环节,便于学生进行专题性研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新颖的是,该教科书在每一课特设了“研习升级”栏目,包括“智能开发”、“读书明理”、“知识拓展”三个方面,在学生必须掌握的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利用最新研究的新成果和不同的学术观点,设计各种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等方面的能力素质。因此,该教科书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和众多学校的采用。

历史学科是建立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之上的,编写教科书必须非常谨慎,材料的引用必须真实无误。在此基础上的阐发才稳妥可靠,有说服力。根据笔者研究,该教科书在研习升级部分的材料的引用和阐发上存在一些不足。现以中国地图出版社2004年版的《中国历史》七年级上策为例。略举如下;

例1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研习升级智能开发(教科书第58页)

课文原文是:秦统一全国后,秦王赢政自以为功大无比,以前帝王的称号“皇”、“帝”、“王”哪一个都不足以涵盏他的功劳。于是,他将“皇”、“帝”连在一起,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自称“始皇帝”、

但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

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

古代有“三皇五帝”的传说,按照《史记》的说法。三皇指天皇、地皇、泰皇;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风俗通义》解释说:“皇者,中也,光也。”“皇”是至高无上,光明无比的神圣称号。德合天地者称帝。帝是统御万民,象征人间权力的称号。夏商周时期,“帝”不是人间君主的称号,大都指天帝、天上的神。商周的最高统治者称“王”。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败,各国诸侯纷纷称王。战国后期,各诸侯普遍称王,“王”的称号失去了独尊的地位,一些势力强大的诸侯又不满足,把过去专指天神或远古圣贤的帝加到自己头上。如秦昭襄王自称西帝而使齐口王称东帝。秦王赢政不满足于臣下尊称的“泰皇”,自以为功过三皇五帝,定号为“皇帝”。可见,秦始皇自己直接与远古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相比,从未把夏商周时期的统治者“王”放在眼里。教科书没有把秦始皇所比较的对象清晰准确的指出来,就不能充分体会他空前自大,目空前人的心态。

例2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研习升级智能开发(教科书第77页)

课文原文是:刘备死后,诸葛亮继续伐魏,说:“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不偏安”,意思是不满足于只做割据一方的实力派军阀。魏、吴建立时,都分别用:“黄初”、“黄武”、“黄龙”做年号,这里用了当时人们的一种迷信说法,意思是说汉朝是“黑帝”,而代替“黑帝”的应该是黄颜色的帝王。结合课文内容,你能明白魏、蜀、吴三国在政治上追求的目标吗?这种追求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好处?

这段材料本意是启发学生思考三国时各国对统一的追求及其积极意义。“不偏安”的解释已经完全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了。年号问题的提出不仅对问题无益,反而出现知识性错误。

所谓的迷信说法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哲学思想“五德终始论”。战国时期,齐国人邹衍把中国古代的自然哲学阴阳五行说结合、扩充,并牵强附会到社会历史领域。这种学说认为,每一个朝代都代表一种“德”,其一切制度设施都要和这种“德”相应。一部历史就是在这种水、木、金、火、土五德的相生相克的规律支配下,循环发展下去。这种理论渗透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影响广泛而深远。

根据《史记,封禅书》第六记载:“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於是秦更命河曰“德水”,以冬十月为年首,色上黑,度以六为名。另外,《汉书口高帝纪下》卷1下:汉承尧运,德祚已盛,断蛇著符,旗帜上赤,协于火德,自然之应,得天统矣。《汉书,律历志下》卷21下:汉高祖皇帝。著《纪》,伐秦继周。木生火,故为火德。天下号曰“汉”。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对应的五个颜色白、青、黑、赤、黄。也就是说。秦朝被认为是“水德”,与五色相配的是黑色。汉朝被认为是“火德”,与之匹配的是红色。而不是教科书说的“黑帝”。

史料记载。魏书曰:以夏数为得天,故即用夏正,而服色尚黄。魏略曰:诏以汉火行也,火忌水,故“洛”去“水”而加“佳”。魏於行次为士,土,水之牡也,水得土而乃流,土得水而柔,故除“佳”加“水”,变“雒”为“洛”。《魏书·文帝纪》卷2:今朕承帝王之绪,其以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议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同律度量,承土行,大赦天下;自殊死以下,诸不当得赦,皆赦除之。”意思是说,曹魏自认为是“土德”。颜色与黄色相一致,所以年号为“黄初”。至于吴国孙权使用“黄龙”的年号,据说是在武昌和夏口出现了黄龙,与这种五德终始论没有关系。《三国志·吴书》卷2载:黄龙元年春,公卿百司皆劝权正尊号。夏四月,夏口、武昌并言黄龙、凤凰见。丙申,南郊即皇帝位。实际上,孙权所使用的年号“嘉禾”、“赤乌”、“神凤”均与当时传说出现的这些象征祥瑞的动物有关。

例3、第五单元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研习升级,读史明理(教科书第99页)

课文原文是:华佗不追求功名利禄,一心为百姓治病。当时,曹操已控制了北方地区,并且是东汉丞相,地位显赫。他患偏头疼,发病时疼痛难忍。华佗用针灸给他治疗,针到病除。曹操怕旧病复发,强迫华佗留在丞相府,专为他治病。华佗想为更多的百姓治病,不愿侍奉权贵,假托妻女有病回家了。曹操多次利诱威逼,他都置之不理。后来,曹操将他逮捕入狱并杀害。华佗不为名利所动,不怕权贵欺压的精神,为后人敬仰。华佗的高尚的人格,对你有哪些启发?

然而,根据史料的记载,与教科书所写的事实有较大出入。《三国志,魏书,方技传》卷29: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口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於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苟口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猜你喜欢

太祖华佗教科书
八月十五月儿明
打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婆婆纳
华佗学医
华佗治病
藏起来的教科书
小华佗拜师
曹植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