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建构主义理论看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自主学习

2009-05-21闫秋霞

魅力中国 2009年1期
关键词:知识建构建构主义自主学习

闫秋霞

摘要:本文在分析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学习观的基础之上,指出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建构主义理论的契合: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供了技术层面上的支持,引发了学习方式的变革,为英语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技术环境。英语学习者应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知识意义的建构,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选择学习资料,按照自身的情况进行学习设计,以最有效的个人化原则来组织学习。学习者同时也要注意发挥教师和群体的指导、促进和帮助作用。

关键词:建构主义:信息技术:知识建构;自主学习

一、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学习观

建构主义理论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起源于十八世纪意大利著名学者维柯的“真理即创造”、“人只能认识自己所创造的东西”等思想,扩展于德国哲学家康德的“主体建构个体”的“哥白尼倒转”思想,(刘万伦,2005)由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瑞士哲学家、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首先提出的。(范琳等,2003)他从认识的发生和发展这一角度对儿童心理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认识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观点,这也是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所在。(孔宪遂,2002)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的认知或心理结构,即“图式”(schema),是通过“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两个基本过程逐步建构起来的,个体也是通过这种结构对环境进行智力的适应和组织。“同化”是指认识主体把外部环境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知识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原有认知结构因外界环境变化而发生重组和改造的过程。认知个体就是通过这两种方式达成与外界的平衡,这种平衡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过程,是从较低水平的“平衡“持续不断地向更高水平的“平衡”发展的过程。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无限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以适应新的环境。(Piaget,1972)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温彭年等,2002)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功的。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只是信息的积累,还包括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

根据这种观点,学习发生于对规则和假设的不断创造,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当学习者对现实世界的原有观念于新的观察之间出现不一致,原有观念失去平衡时,便产生了创造新的规则和假设的需要。可见,学习活动是一个创造性的理解过程。相对于一般认知活动而言,学习主要是一个“顺应”的过程,即认知结构的不断变革或重组,而认知结构的变革或重组又正是新的学习活动与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直接结果。也就是说,“顺应”或认知结构的变革或重组正是主体主动的建构活动。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建构主义理论的契合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供了技术层面上的有力支持。以多媒体电脑和互联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也已演变为一种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这种数字化的新媒体,不仅带来了人类历史上又一次通讯革命,而且为教育传播提供了最有效的手段,引发人类学习方式的变革。

顾日国(2005)则更具体地指出计算机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了三项革命,即:资源的数字化存储与获取上的革命;物理时空间上的无界革命;资源的优化与利用上的革命。“资源的数字化存储与获取上的革命”使英语学习更能体现学习的独立自主性、灵活性,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是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诸如图书资料、音频视频材料、教师授课、测试与评估材料、档案等资源都可以通过数字化进行电子存储,同时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异地实时或非实时提取。而“物理时空间上的无界革命”使得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界限。从时间上看,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进行学习;从空间上看。学习者学习的地点也不受限制,可以在课堂上学习,也可以在寝室、圖书馆或家里进行学习。“资源的优化与利用上的革命”则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把最好的教育资源通过网络提供给那些原先因是空间上的障碍而无法得到的人,实现网络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使得广大学习者能够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学习。

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内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何克抗,1998)一些语言学家认为,通过各种感官获得信息的记忆效率为:“读”10%,“听”20%,“视”30%,“视听结合”50%。“理解后表达”70%,“动手做及描述”90%。(转引自谢盛圻,王华敏,2000)因此,一个交互的、不受时空约束的、自然的、友好的、开放的学习环境是学习者的必需所在。而现代信息技术正好是创设这样的学习环境的最有效工具。它由于能够提供友好、形象、直观的界面,提供大量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照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对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是很有利的,也是其他媒体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将这一技术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起来,为建构新的学习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建构主义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影响下的英语自主学习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者是知识意义的建构者。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何克抗,1998)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形象生动的语言素材,大量的语言输入学习就交给了学习者自己,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语言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选择学习内容,决定学习进度。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不仅体现了个性化的学习原则,而且充分发挥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符合语言习得的基本规律,对英语学习十分有利。

学习者还是学习活动的控制者。因为可以共享教学资源,所以学习者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选择学习资料,按照自身的情况进行学习设计,以最有效的个人化原则来组织学习,在学习活动中具有完全的灵活性和充分的自主权。学习是自控自律的,学生对教学形式、学习策略都具有更多的发言权和决策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对课程做出反应。在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过程中,个性化的学习过程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是各不相同的,因此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和技能训练也是不相同的,有了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丰富资源,学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寻找所需要的信息,进行自身需要的技能训练。而且自主学习没有来自教师和同学的压力,很容易建立起英语学习的自信心,提高探索新知识的动机和兴趣。

在学习者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和群体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和群体是学习者知识建构的环境因素,起着不可或缺的帮助和促进作用。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代替不了教师作为学生引路人的作用,已经有学者证明,如果完全采用学生自学,或者没有足够的教师参与和指导,学生的长期学习效果是不佳的。(束定芳,2004)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加入,使得外语教师的主要作用不再是提供信息,而是培养学生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探索活动,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支持、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活动”来促进新意义的建构,使整个教学过程自始至终呈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气氛。

学生群体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学生群体不是学生个体的偶然汇合。而是按照一定的学习目标和教学计划组织起来的群体。学生群体一旦形成,就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过程中的巨大力量。其中的个体能向其他成员提出要求,指明努力方向,并通过群体的共同学习,形成一定的凝聚力和舆论压力,成为影响学习者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建构主义理论非常重视协作与对话对个体知识建构的作用,学生群体不仅是作为一种道德约束力量与舆论压力而存在,而且是学生个体知识建构的重要来源,能够对个体学习者的英语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猜你喜欢

知识建构建构主义自主学习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DiscussiononBusinessEnglishLearningBasedonTheoryofConstructivism
教师工作坊中促进知识建构的磨课活动研究
临床医学教学改革探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