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注意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2009-05-21李玉金
李玉金
教育是一个人们久远而长期探索、研究的话题,特别是素质教育的理念提出以后,教师的任务不再是简单“传道、授业、解惑”。记得一位著名教育家曾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也要不断地更新观念,以现代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以创造性思维作为桥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引导和启发学生,加强对学生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显得至关重要。
一、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要把问题的答案强加给学生,不给学生思考的机会。我们要给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动手进行操作,积极动脑展开联想,进行合理的猜测、推理,从而得出结论。例如,我们在讲授“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时,可以给学生出示这样的问题:怎样折叠一个角才能使折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哪些线段重合?哪些角重合?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动手操作,思考探究,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造。
二、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数学教学中,应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探索和发现,作出合理的猜想,把有关信息纳入自己的理解系统。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动手和动脑的时间,以及思维的空间,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我们在进行圆周角的概念教学时,可以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顶点在圆周上的角就是圆周角吗?”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展开讨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接着让学生继续讨论“顶点不在圆周上的角的情况”都有哪些呢?这样安排,他们的积极性就会更高涨,讨论的就会更热烈。这些概念的教学采用了“探索——发现——归纳——完善”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题,共同探索的教学思想,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而且可以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好处。
三、加强变式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在教学中,有些问题需要我们改变常规的思路,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问题。科学的发现,往往出乎人的意料,也往往来自人一时的灵感,但不等于坐等天上掉下馅饼。任何成功的契机都需要活跃的思维,机敏的感受,这样才会有科学的顿悟。因此,在教学中善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是特别重要的。我们可以将一些典型的例题和习题进行适当的引申,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发现新法。如:有这样一道题,求证,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行是平行四边形。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进行引申,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兴趣。引申题目:
1求证:顺次连接短形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菱形
2求证: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矩形
3求证:顺次连接正方形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正方形。通过这样的一些变式训练,可能扩展学生思路,活跃学生的头脑,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四、克服意识障碍,突破思维定势
所谓意识障碍,是指人们对以往知识的理解和习惯性的思维方法产生的一种定势心理,这种定势心理严重地妨碍着创新思维活动的发展,不克服这种不良的定势心理,思维就不会活跃,知识就难以掌握,更难以运用,创新的意识也就不容易产生,没有创新的意识,也就无法进入创造性思维的活跃境地,例如:“一个长方形,剪掉一个角时,剩下的部分还有几个角?”这样的题目,如果按常规思考,学生定会想到4-1=3,但此题中”剪掉一个角是一个开放条件,剪法不同结果就不同。很显然,剩下的部分可能有5个角或4个角或3个角。
总之,教学实践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因势利导,也需要学生的积极思考。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必须把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不断地提高,国家的创新型人才才能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