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丰富多彩的复调教程
2009-05-21春秋
春 秋
在“小巴赫”与《创意曲集》之间有一本巴赫的《小前奏曲与赋格》,许多音乐学院的学生喜欢简称为“中巴赫”,它是钢琴教学初级阶段复调训练的必修教材。这本曲集最早是由车尔尼、格里朋克等人从巴赫为长子威廉-弗里德曼和其他学生谱写的《62首键盘小曲集》中选编出来的。这个选编的版本包含了小前奏曲、二部赋格、三部赋格、前奏曲与小赋格、前奏曲与赋格等不同类型的24首作品,构成了一部题材广泛、音乐多彩、钢琴教学初级阶段不可或缺的重要教材。
巴赫的《小前奏曲与赋格》总体的程度介于《初级钢琴曲集》与《创意曲集》之间,可以看作钢琴教学初级阶段复调学习的第二台阶。由于《小前奏曲与赋格》所包含的24首作品在难易程度上跨度很大,容易的几首比《初级钢琴曲集》中最后几首要简单,比如第2、第8、第5首小前奏曲;难弹的几首赋格要比《二部创意曲》中的不少乐曲更复杂,比如第20、21首赋格。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弹完了《初级钢琴曲集》弹《小前奏曲与赋格》,弹完了《小前奏曲与赋格》再弹《创意曲集》”,而是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一些选择性的交叉。例如可以在学生弹到《初级钢琴曲集》第20首左右时开始学习《小前奏曲与赋格》教材的小前奏曲部分(前18首);例如在弹奏《小前奏曲与赋格》中的最后五首作品前,先练习《创意曲集》中的二部创意曲等等。
巴赫作品的乐谱版本十分复杂,究竟选择哪一种版本实施教学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呢?有人说最好选用净版(即原作版),理由是巴赫的手稿上很少标记演奏指示,后人加注的大量记号,往往容易违背巴赫的原意。而且,正是巴赫的净版给了演奏者二度创作的无限空间。对于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的学生来说也许是需要这样,然而对广大业余的钢琴学习者来说,面对“净版”只能是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因此,我们认为版本的选择必须依据教学对象的需要为出发点。
乐谱版本选择的另一个原则是忠于原作,而目前我们在书店能够看到的巴赫作品中装饰音的注释。以巴赫《小前奏曲与赋格》中的波音和颤音为例,在很多版本中都注释成从本音开始演奏,包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年8月第一版的《小前奏曲与赋格曲》。而事实上巴赫所在的巴罗克时期对波音和颤音的演绎与我们所熟悉的浪漫时期的演绎是不一样的,况且老巴赫早在300年前就留下了书面记录,明确指示波音和颤音都要从上方二度音开始;
在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出版的《巴赫小前奏曲与赋格曲》和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皈社2007年3月第一版出版的《巴赫小前奏曲与赋格》(教学版)中关于波音和颤音的演奏注释才恢复了巴赫的本来面目。
当我们采用巴赫的《小前奏曲与赋格》实施教学时,不妨将曲集划分成两个部分来运用,即第一部分18首“小前奏曲”和第二部分6首“赋格”,其中第19首。小调二部小赋格可视为两个部分的“过渡”。
关于《小前奏曲与赋格》中每一首作品的速度问题,也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巴赫在乐谱最初的手稿上并没有标注速度,所以现在出版的曲集应当保留原貌,这是对原作者的尊重;另一种意见认为完全不注明速度的乐谱对于处在初级阶段的广大学习者来说必然会感到不知所措,主张根据作品的具体情况设定一个合适的速度供学习者参考,并同时为每一首作品的速度预留一定的空间。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的《巴赫小前奏曲与赋格》正是按照第二种意见对每一首作品作了相应的速度标记,并为演奏者留下了一定的自主空间,这体现了对演奏者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