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职学生自我教育对策探析
2009-05-21杨积彦
杨积彦
〔关键词〕 农村;中职学生;心理特点;
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4(B)—0010—02
中职学生学习内容以实用技术为主,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掌握一种或几种生存技能,学习的最终去向是适应社会,能够自主谋生。因此,对农村中职学生的教育应以激发生命尊严,唤醒主体意识,重建人生价值观为主,在教育形式上应以探索行之有效的自我教育方法为主,使中职学生学会自律、自省、自强、自警、自励、自立。
农村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对症下药,因此施教,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农村中职学生受生源质量、生活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影响,其心理素质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自我效能感低下。农村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普遍存在着文化课学习成绩低下,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与同学的肯定,自卑感强,挫折感强。这种心理定势必然造成农村中职学生自我效能感低下。如果这些学生长期存在泛边缘化倾向,那么将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的会沉迷于网络中无法自拔,有的会陷入早恋荒废学业,有的可能破罐子破摔,沾染社会不良习气。二是自控能力差。学习成绩不能稳步提高的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不能自我管理,自我调适。三是是非观、荣辱观淡漠。由于双亲或父母一方长期在外打工,农村中职学生大多在爷爷、奶奶或其他代理监护人的监护下成长,造成了这些学生自由散漫,结群行为明显,是非观念淡漠,江湖义气风行。四是叛逆性强,情绪极易波动。农村中职学生虽然普遍自卑感强,但内心深处仍有美好的向往,进入职中后,往往求胜心切,希望能够重新开始,但由于文化课基础薄弱,在短期内往往难以达成美好愿望,情绪极易忽起忽落。另一方面,农村中职学生面临就业压力,普遍关注社会,一个好的信息可能使他们激动不已,一个不好的暗示也可能使他们失落消沉。五是社会适应性较强。农村中职学生除了学习成绩低下外,仍然有许多值得肯定的闪光点,由于在家庭中得不到父母更多的关爱,在学校学习不佳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使得他们的受挫折能力往往比普通中学生强许多。另一方面,他们在家中或多或少参与一些体力劳动,他们更易被一些社会现象吸引,所以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实践能力也比一般普通中学生要强许多。这些都是教育的有利因素与宝贵资源。
在引导农村中职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时,应强化四方面的教育:
一是强化感恩教育,唤醒生命意识,教育学生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农村中职学生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爷爷、奶奶或管教无力,或管教无方,多数学生感恩意识淡漠。职业中学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就应清楚地提出感恩教育的主题、策略、内容,并以活动为载体,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懂得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谢同学的相助之恩、感谢社会的关爱之恩、感谢自然的滋育之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和社区服务,不断强化他们的感恩意识,并通过考评考核把这种感恩意识内化为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是强化理想教育,激发生命尊严,教育学生做一个自信的人。农村中职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后,学校与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人文环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独立人格的尊重,对他们个体生命的真诚关怀,消除以前由于学习成绩不佳常受老师批评与冷遇而产生的不良心理定势,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并在活动与实践中不断强化自己的长处,从而产生积极的心理态势,不断增强自信心,以健康阳光的心态走向社会与工作岗位。
三是强化诚信教育,重建人生价值观,教育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中职学生的去向明了,或者进入大型企业成为工业流水线上的一员,或者学习一技之长,自主创业。无论将来做什么,诚信都是立业之本,立身之本。在中职学生自我教育内容上应以典型案例分析为主,援引企业由于诚信而走向成功或由于缺乏诚信而倒闭关门的事例,引导学生在分析讨论中明辨是非。通过分析讨论这样的案例,学生自然会明白,无论是企业团体还是个人,如果缺乏诚信就会自取灭亡。
四是强化法制教育,唤醒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做一个守法的人。中职学生一走出社会就将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既要遵规守法,又要懂得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中职学生虽然以学习技术、掌握技能为主要目的,但法制教育不能忽视,必须创设条件,让学生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明白懂法守法的重要性。要通过法律讲座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了解《劳动法》《民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规,从而增强自律意识与法制观念。
基于农村中职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育对策上应以构建网络、营造环境为主要策略。首先,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真诚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生活有无困难,情绪为何波动……使学生消除畏难情绪、自卑心理与厌学心理。一个富有亲和力的教师与学生打交道,学生必然会增强向师性,从而消除对老师的戒备心理与抵触情绪。学生也会从教师的肯定与鼓励中获得积极的心理暗示,自信心逐渐增强。
其次,要努力创设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任何教育都是文化对人的一种影响与熏陶。职中学生以学习技术、掌握技能为主要目的,但积极健康、充满阳光色彩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仍然不能忽视。学校要努力营造书香型校园,动员师生积极参与,共同努力,构建和谐、文明、阳光的文化环境,创设具有个性特色的生活、学习场所,力争使校园的每一面墙壁、每一棵树、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这种内省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激活了校园文化生活,浓郁了校园文化氛围。
第三,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懂得自强,获得自信,学会自律,能够自省、自励。一是每学期开学前,应开展军训活动,强化学生的纪律观念与团队意识。二是通过开展校园读书月、举办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倡导学生读好书、会读书,并能学以致用。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与技能,使活动内容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结合起来,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懂得自强才能自信。
第四,校企联手,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自立、自强意识。教育千秋事,成败点滴间。中职学生学习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是进行技能培训,参与社区服务,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提高。职业中学要为学生的实践活动铺路搭桥,建立实验、实训、实践基地,并与当地社区联手,制定教育对策与措施,共同教育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做一个对自己、对社会、对家庭负责的人,做一个自强、自立、自信的人,做一个能够悦纳自我、悦纳他人、热爱自然的人。
农村中职学生的自我教育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一种教育行为要内化为人的自觉意识需要教育者激情投入,真情参与。作为一个职中人,只有认识教育对象,明晰教育目的,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企业需要、社会欢迎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