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教学体系构建:点、线、面、体结合
2009-05-21贡福海
贡福海
摘要: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是贯彻落实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途径和措施之一,为将研究性教学落到实处和推向深入,可从点、线、面、体四个方面构建完善的研究性教学体系。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体系构建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以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师和学生互动、理论与实践联系,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过程。积极开展研究性教学,可以推进高校的教学改革,尤其是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充分满足大学生发展创造性学习能力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当前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是贯彻落实“质量工程”的重要途径和措施之一。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正在积极开展研究性教学,形成了很多体现研究性教学内涵和特征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如问题解决模式、项目训练模式、课题参与模式等,对各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推动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如何将研究性教学落到实处,笔者以为可从点、线、面、体四个方面构建完善的研究性教学体系。
一、定“点”
学校层面上,在推进研究性教学过程中,要首先进行试点,一要选择具有较高建设水平的专业或课程,如校级以上品牌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二要安排具有一定科研基础与研究能力的教师,这是研究性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学校要结合教改立项重点支持研究性教学课题的研究工作,及时总结“点”的成功经验与做法。适时召开研究性教学研讨与观摩活动,不断丰富和完善研究性教学的模式,提高研究性教学的水平。
二、连“线”
坚持教学与科研连“线”。一是将科研思维、方法引入教学过程,使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是教学内容与研究内容相结合,将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介绍给学生。三是以研究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科学研究,针对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景模式,如设立课题或研究专题,让学生接受基本的科研训练,培养科学素养。四是教学与科研资源的连通共享,积极推进实验室开放,所有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研究所等对学生开放,承担科研项目的教师要积极吸收学生参与科研工作,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五是积极倡导产学研结合,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着力拓展院企之间、院际之间、院所之间的合作,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坚持教师与学生连“线”。在研究性教学中,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学生当成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围绕本门学科的内容指导学生围绕一些专题或热点、难点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布置讨论题或研究专题,开展内部讨论,撰写研究报告等,教师可结合自己的科研开展情况,吸取部分优秀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工作,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和体会科学发展和创新的全过程。
坚持理论与实践连“线”,研究性教学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非掌握知识的数量,重在亲身参与探索获得感悟与体验而非一般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与经验,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环境中学习,掌握和运用知识,要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实验实习、习题课、讨论课、论文、考试等环节,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行为主体的创造性。
坚持课内与课外连“线”。研究性教学可以通过开设第二课堂,组织课外教学,布置学生开展课后调研,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增强的特点,适当减少课内学时,增加课外自主学习的量与质,研究性教学还可以通过网络建立起新的教学环境下自主学习的课程支持系统,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一系列的参考书和参考文献,撰写读书报告或文献综述,完成必要的作业,积极依托课程网站或课程论坛吸引学生开展网上学习与交流、网上答题与讨论、网上论点争锋等。研究性教学也可以布置研究专题指导学生做专题报告,通过举办相关学术报告会、文化讲座及各种学术社团活动、学科竞赛,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中增长知识,拓宽视野,使学生的学习超越教材、超越课堂。
三、展“面”
拓展教师的科研方向面。研究性教学需要教师的科研积累,为此,高校要积极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保护教师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师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广大教师要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学术动态,积极参加科研活动,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内容,提高学术水平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创新,以教研促教改,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与此同时,学校应支持教师参与政府决策咨询、企业咨询策划、进行科技项目攻关、为社会提供培训服务等,促使教师参加社会实践,要求教师既成为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又成为实践能力的培养者。
促进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面。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实验、讨论、推理、演绎、判断等手段,学生已经对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知识进行归纳重整,深化和概括知识,发掘知识的本质和规律,最后形成完整的知识层面。
扩大学生参与面。开展研究性教学的课程要使所有学生树立研究性学习的意识,通过建立学习小组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课程性质等指导学生建立学习小组,设计出小组学习和主体参与的教学方案,在课堂讨论、作业、考核等方面强化学生的团队学习观念。
拓宽考核内容面。提倡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将课程论文、口头表达、现场设计、创作、表演等形式引入考核方式之中,减少死记硬背和有标准答案的考试内容,积极倡导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多学科知识技能相结合和充分发挥学生创造力的考试,考核的结果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创新成果。
四、建“体”
注重上下配合。从学校层面上来讲,一要制定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指导意见,包括实施原则、激励措施、配套政策等;二要组织开展全校性的研究性教学研讨与交流活动,因为实施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转变的过程,更是教育思想观念与教育理念革新的过程;三是推行研究性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管理制度,用研究性的视野重新认识教学管理活动的目标、途径和方法,积极开展管理创新,为研究性教学的开展创造自由、开放、宽容、友好的服务软环境,从学院层面上来讲,一要制订本院研究性教学课程的示范与推广工作计划,按照精品课程、基础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顺序,先落实数门课程集中精力设计、示范,然后总结、改进再示范,取得初步成效后制订本院研究性教学标准,向全院教师推广;二要结合精品课程的建设,为开展研究性教学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积极争取实现课程教学资源的网络化,要支持精品教材建设,积极开发多媒体教材,构建以精品教材为主干的教材体系;三要教育学生树立现代学习观,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和亲身体验以及基于真实任务的研究问题的解决;四要引导教师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广泛采用启发式、案例式、问题式、情景式等教学法,努力把知识的灌输过程变为由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共同探索研究的过程。
加强左右联动,教学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诸方面协调配合,为此,校园网络管理与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部门、图书馆等要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便于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改革和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活跃教师思维,增加教师的知识储备,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空间,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设备、国资等部门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快实验仪器设备的更新,为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开展高水平的实验研究创造条件。各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等都要创造条件对学生开放,为学生尽早参与科研工作提供条件。学工部门要加强学生的学习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文化活动。
强化内外结合。一是加强教师的课外指导工作。每位教师在制订研究性教学方案中必须列出课外指导方案和指导时间。教师可以通过课程论坛在网上与学生互动,进行指导,指导方案应写进个人授课教案中,二是积极营造研究性教学的多样化环境。大力开展以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主题的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活学活用课堂教学中的内容。要加大对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的支持力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兴趣和创新能力。三是积极与国内外高校开展教学工作的合作和交流,既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积极引进国外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也要与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内同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四是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学校可根据专业和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同校外各种文化教育机构、厂矿企业等进行联系,安排学生实习见习,共同指导学生,提高学习质量,可以针对热点问题组织师生进行社会调查,请相关行业的人员来校指导,促进专业或课程水平的提高。
[责任编辑: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