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2009-05-21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教材艺术课程

罗 炜

一、调查背景

2001年8月,随着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全面进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成为全国44个国家级实验区之一,选用的是《艺术课程标准》和新世纪版《艺术》教材(杨立梅主编)。目前全区65所中、小学共有艺术教师112人(部分学校的艺术课由一人承担),实验班级人数约两万人。

“艺术课程是在教育改革中诞生的新型课程,它是在我国已有的音乐、美术分科课程基础上构建的一门充满生机的综合课程。”(课标P38)中小学艺术课程标准及其实验教材实验已进入第八个年头,我们觉得有必要了解学生和老师对艺术课程的认识、理解和反映以及该课程实施的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和推广艺术课程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量性和质性参考。因此我们需要在问卷调查、师生访谈和课堂观察的前提下,对艺术课程的实施进行认真地调查并做出正确的结论。

二、调查对象及方式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国家级实验区湖南长沙开福区所属的部分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调查涉及了城乡十八所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绝大多数师生认真完整地填写了问卷。

1、被调查教师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涉及中小学艺术教师21名,20-30岁教师15名,教龄在5-10年的10名,初级和中级职称的有19名,高级职称两名,未定级一名,90%的教师接受过相关学科培训,其中国家级5名。所学专业:音乐14人,美术5人,舞蹈5人,中文2人,戏剧无,其它2人。98%毕业于师范类和艺术类学校,全部为大专和本科学历。其中毕业于全日制学校的6人。96%的教师原授课课程为音乐和美术,现授课年级:一年级10人,二年级11人,三年级15人,七年级2人,八年级3人,九年级1人。所在学校类型:城市中(小)学18人,乡镇中(小)学4人。

2、被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

长沙市七中八年级学生共57人,年龄在13-14岁,男生30人,女生27人;

清水塘小学三年级学生共38人,年龄在8-9岁,男孩12人,女孩26人。

3、课堂观察授课教师的基本情况:

陈蒂:长沙市七中艺术教师,女,33岁,教龄12年,中教一级,本科学历,学科背景美术。

邱小燕:长沙市清水塘小学艺术教师,女,30岁,教龄11年,小教高级。本科学历,学科背景音乐。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实施艺术课程以来的基本情况

从调查“教师近几年来教学实践的基本情况”的13个小题中可以看出,67%的老师认为自己在“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上改变很多,虽然在“培训”、“支持系统”、“资金”、“校本课程开发”、“班额”、“学生状况”、“硬件设施”等方面遇到一些困难,但90%以上的老师能“借鉴自己以前的教学经验”、“查阅有关资料”、“向有关人员请教”或“请求同事的帮助”。并且认为这些方法“有效”,在教学中能“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86%的老师能结合“自己”、“学生”和“学校”实际有效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各种方式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76%的老师对目前使用的“质性评价方式”赞同,能采取多种方法多方面评价学生的作品。总的来说,95%的老师对艺术课程带来的教学变化比较适应。

由此可见,绝大多数教师能适应新课程所带来的教学变化。

(二)对艺术课程的认识和态度

从调查问卷的发送和回收情况来看,教师和学生对本问卷有相当的关注,尤其是很多老师在填写问卷的同时还向我们表达了自己对艺术课程的爱好,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他们在实施艺术课程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困惑和问题,他们在艺术课程实施中已经有了一些自己的尝试,在我们的访谈中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他们对艺术课程的喜爱令我们很受感动,我们在完成本次统计的同时也获得了对艺术课程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为我们进一步实施艺术课程提供了准确的量化依据和鲜活的感性材料。

1、教师对艺术课程的基本认识和态度

从调查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90%以上的教师认为艺术课程在整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与其它课程比较,艺术课程对学生人文素养和个性发展的作用很大,67%的老师认为实验区和学校的教科研部门对艺术课程的实施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的支持者较多,81%的老师认为所接受的有关培训在帮助自己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思想方面所起的作用比较大,95%的老师认为学生对艺术课程的态度是“很喜欢”和“比较喜欢”。可见,绝大部分教师和学生理解、支持、喜欢艺术课程。

从教师访谈中可以看出大多数教师对艺术课程充满信心,寄予厚望。我们虽然体会到老师们的困难和需求,甚至有些过激的话语,但老师们对艺术课程仍然充满信心,全力支持,热心参与,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其实艺术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有些不是艺术课程本身的问题,老师们也无能为力,但是他们仍然凭着对课改的执着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教育理念,争取做到更好。

2、学生对艺术课程的兴趣和态度

从统计表可以看出,98%的小学生和76%的中学生认为艺术课程“重要”,100%的小学生表示“对学习艺术课感兴趣”,只有35%的中学生“不太感兴趣”,“无所谓”和“很不感兴趣”的没有,82.5%的中学生和94.7%的小学生在艺术课的学习中“表现积极”。可见学生对艺术课程的学习和艺术教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小学生尤为突出。

3、领导和其他科教师及家长对艺术课程支持力度不大。

由调查得知,与其它课程相比,61%的老师认为实验区和学校对艺术课程实施所采取的保证措施(规章制度、活动经费等)的力度不太大,20%的领导对艺术课程不太重视,48%的老师很少向学校有关领导提出过关于艺术课程实施的建议,62%的老师认为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及学生家长对艺术课程改革的态度不太合作和支持。

由统计表可以看出,26.3%的中学生认为学校对学习艺术课“不太重视”,2%的中学生认为“很不重视”,10.5%小学生回答“不清楚”。在回答“父母对你艺术课的学习支持吗?”这一问题时,19.2%的中学生觉得“不太支持”,5.2%的认为“很不支持”,约8%的小学生认为“不太支持”或“不清楚”。可见在学生心中有部分学校和父母对艺术课程不太支持和重视,中学生尤为明显。

(三)发生的变化

1、教师在艺术课程中的变化

从课堂观察中我们发现教师在艺术课程的实施中,能合理确定教学的目标,教学准备充分,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教学活动的组织流畅、自然,教学评估及时、有效,教学气氛和谐,教学效果较好,老师们对艺术课程的理解和把握比较到位。我们欣喜地看到,老师们一改过去“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课堂”、“老师辛辛苦苦讲,学生安安静

静听”的状况,能主动与其他老师和家长配合,想办法组织学生开展多种生动有趣的艺术活动,他们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他们脸上写着的不再是因“重复”和“执行”导致的“生硬”和“了无生趣”,而是因创造性劳动而变得富有朝气,充满激情。有的教师由衷地发表感慨:“上艺术课真的是一次愉快的幸福体验!”有的老师对自己的个人发展充满信心,相信自己能在新课程中成为一名学习型、合作型、反思型、创新型教师。有的老师立志要成为“孩子心中的艺术大师”,有的老师在札记中写道:“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的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2、学生在艺术课程中的变化

从教师卷的统计和分析可以看出,29%的老师认为学生在艺术学习中表现出的兴趣与主动性与新课程实施以前相比有“很大提高”,62%认为“有一定提高”,只有4.7%认为“没有提高”和“有所降低”;95.3%的老师认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新课程实施以前相比“有很大提高”和“有一定提高”,只有4.7%的老师认为没有变化;在艺术活动的实践中,86%的老师认为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与新课程实施以前相比“有很大变化”,81%的老师认为通过艺术课的学习,学生的合作和亲善行为“有提高”。

通过艺术课的学习,90%以上的老师认为学生在“艺术感知能力”、“艺术欣赏能力”、“艺术评价能力”、“艺术创造能力”等方面的艺术素养得到提高。艺术课的学习对学生“自信心和自我意识能力的提到”、“有效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良好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思维的灵活性和想象的丰富性”等个性发展有帮助。77%的中学生认为自己的“艺术欣赏能力”有提高,46%认为自己在“自信心和自我意识能力的提高”、“有效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良好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等方面有变化,74%认为通过艺术课程的学习提高了“思维的灵活性和想象的丰富性”。在学生卷的统计和分析中我们了解到,84%以上的小学生在艺术课堂上喜欢“小朋友们展开想象,进行创作”和“欣赏和艺术课有关的艺术作品”,喜欢“根据表现,老师给属于小朋友的花、星星、小旗等涂不同的颜色”。56%以上的中学生喜欢“提高教学(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喜欢教师“经常指出同学的进步,并鼓励其继续努力”等多种评价方式。

和学生的访谈让我们深受感动,学生们对艺术课程的喜爱和热情让我们深受鼓舞,虽然也有来自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不理解,但他们仍然对艺术课的学习满怀憧憬,由衷地说:“艺术课真好!”,学生很喜欢艺术课程,喜欢“欣赏”和“想象”以及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比较满意。和学生的交流中,我们发现他们不再是简单的接受者和模仿者。他们学会了高兴时跳舞,学会了忧伤时唱歌,他们学会了写诗和表演,用诗歌和童话来表达内心复杂的情感,他们学会了画画、学会了合作、学会了交流……从交谈中我们还感到艺术课程里成长的孩子,长大后不一定从事艺术工作,但他们充满自信、有爱心、会观察,可以想象,凭借“发现的兴奋”和“创造的快乐”,他们将成为“一个人格完善的人”,一个对艺术、对生活抱有“终身兴趣”的人。

通过课堂观察,我们发现在艺术课堂上学生充满了活力,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敢于表现自己,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艺术课程解放了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相应的转变,他们能够在与多种艺术形式的接触中,调动全身心参与,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和艺术体验。学生喜欢上艺术课,艺术教师成为学生们最喜欢的老师。艺术课主要是以游戏、活动为主,注重参与、体验和感受,在组织形式上加强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充满关爱和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里,学生们的学习变得更轻松、更活泼多样,艺术能力的获得更自然、更容易。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使课堂常有超出教师预设的现象,带来更加意外的惊喜和生动的表现。

(四)对艺术教材的评价

从调查统计表可以看出,在教材使用上,70%左右的教师认为所使用的艺术教材在贯彻艺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方面、在处理围绕人文主题设计教学单元方面、在处理人文主题和学科知识、技能的融合方面以及在处理多种艺术学科、艺术学科和非艺术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方面做得比较好,67%的教师认为该教材所设计的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在考虑地方教学的特殊要求方面做得不太好,有57%的老师认为该教材在满足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方面做得“比较好”,约43%的老师认为在教师用书中提供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案例对自己的教学“帮助不太大”。76%的老师认为该教材为教师教学提供的教学挂图、音像资料等辅助材料“不太丰富”,67%的老师认为该教材艺术成长记录夹的设计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效”。81%的老师认为该教材艺术成长记录夹的设计对促进学生思想、情感和创意的表达“很有或比较有帮助”,总的来说,81%的老师对所使用的艺术教材“比较满意”。在与教师交谈中,许多教师对艺术教材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表现出对艺术课程的支持与热情,令我们深受感动。

从统计表我们得知,学生在回答“你喜欢艺术课本吗”这一小题时,86%的中学生和92%的小学生表示“很喜欢”和“比较喜欢”。只有17%的学生“不太喜欢”,“不喜欢”的没有,同时从调查统计中发现中学生对艺术教材有自己的评判标准,57名学生中认为“版式设计好”的27人次,“学习内容安排合理”的16人次,“有创造和想象的空间”的42人次,“能激发人的兴趣”的31人次,“其它”3人次。

(五)艺术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调查和访谈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师内心深处的苦楚与困惑:艺术课程不被重视,学校投入不大,硬件设施跟不上,配套资源缺乏,专业支持不大,教师素质不全,教学流于形式。教师合作少,学生人数偏多,特别是中学教师感觉课程的实施困难更大。

综上所述,在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中,我们体会到艺术课程实施几年来,还只刚刚摸出点头绪,与达到《纲要》和《标准》的理想境界相距甚远,但既然我们选择了,就不会后悔,我们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要对我们的孩子负责,现在需要的不是自吹自擂,也不是诉苦抱怨,而是深刻的反思和扪心自问:新课程里我们自己是否尽到了最大的努力?还要怎么做才能做到更好?我们欣喜地看到,艺术课程正在改变着课堂,改变着师生的生活方式,释放了教师的创造力,激发了孩子们活泼可爱的天性和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的个性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开始成为现实。正是学生们对艺术课程的热情和教师中间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才使我们对实施综合艺术课程越发增强了信心。

在与老师、学生亲密接触的过程中,我们感到“艺术课程,想说爱你不容易”,其间有收获,有快乐,有困难,也有需要继续解决和探索的问题。我们深切地感到实验工作任重而道远,艺术课程的实施,决不仅仅是一个简

单的方案验证,更是一个充满探索、创造和建设的教育改革的实践过程。“验证、丰富和发展”课标及教材是新课改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四、思考和建议

(一)树立新的课程观和学科观,牢牢把握艺术课程的性质和价值定位。

从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艺术课程的课程标准及其实验教科书已把理想的课程摆在我们面前,要使理想的课程成为实施的课程,成为学生参与的课程,要让孩子们轻松步入艺术殿堂。而现实情况是没有现成的综合艺术师资,没有现成的教学配套硬件设施,没有现成的艺术教学经验,怎么办?是等待?是抱怨?还是行动和反思:在艺术课程里我们自己是否尽了最大的努力?还要怎么做才能做得更好?我想,作为艺术课程的实践者,首先要树立新的课程观和学科观,牢牢把握艺术课程的性质和价值定位:艺术课程在目标定位、课程理念和价值以及课程内容、学生的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符合《纲要》的主要精神及六大目标要求,能够为学生的发展铺平道路,指明方向。

从调查中我们体会到:实施新的艺术课程和艺术教材,目的是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改变教师和学生的生活方式,使师生双方体验在艺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生命意义,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

(二)争取多方力量的理解和支持,师资问题不是实施综合艺术课程的根本问题。

从问卷中我们了解到艺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都是全新的,而我们的教师虽然经历了短暂的培训,但在工作实践中发现,他们在教材的认识程度、把握程度上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旧有的教学观念产生的惯性,尚有存在:部分艺术课走入拼盘的误区,切入点和侧重点体现不够。这些教学问题说明教师对教材较为关注,而对课程设计的理解有待进一步加强。艺术课程实施需要综合型人才,但音、美教师专业技能的现有水平,给综合教学带来一定的限制和阻力,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同时艺术课程的实施还碰到了很多其他意想不到的困难,我们只有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争取多方力量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从教师自身找原因和对策,师资问题不是实施艺术课程的根本问题。为此,我们要继续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并将技能掌握不看作唯一目标,更重要的是如何适度地指导课堂教学。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个性和创意,积极探讨艺术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从问卷和课堂观察中我们发现艺术课程的实施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个性和创意,更多地考虑艺术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思考学生的艺术学习方式有哪些变化,要重视对教学策略的选择运用,防止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过于简单化,尊重学习主体,引导他们积极自主地投入学习活动;要重视对学习规律的研究,尤其是学习方式的革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有关学生自我发展问题的探讨;要注重对艺术的感性体验和积累,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和直接经验积累中,帮助他们升华认识,使之获得艺术表现的基本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艺术学习充满情趣和快乐,使艺术课程的实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方案验证过程,更是一个充满探索、创造和建设的教育改革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生命得以彰显,每一节课都有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表现。

调查中我们还体会到要使孩子们喜欢艺术,喜欢上艺术课,并在艺术学习活动中形成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课堂教学是关键,因此要鼓励老师们上出有新意、有特色的艺术课。

(四)加强校本教研,基于学校、基于问题解决开展“小课题”研讨和课例研究。

通过调查和课堂观察。我们发现要使艺术课程向纵深发展,可以采取校本教研的形式和方法,基于学校、基于问题解决开展“小课题”研讨和课例研究。

1、探讨“大综合、小综合”课:

在每个单元开始或结束设计一节“大综合”课,目的是让学生对单元要求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或全面的把握;在每个课题的教学设计中设计成不同角度侧重的“小综合”课,便于学生形成不同领域的艺术能力。

2、开展“同课异构”比较式研讨:

艺术教师分小组将相同的课题。采用完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侧重点进行设计,然后再由各组的教师代表阐述本组的教学设计意图,其它各组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研讨,再由教师将教案付诸于教学实践中进行论证。引导教师将精力用在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学生的真正需求上,实现师生互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将所得带给学生,将反思留给自己,实现艺术课程多方位、多渠道切入教学的综合理念。

3、“以校为本”在“教材教法、课标研究、学习方式转变、评价改革及问题与对策”等方面开展艺术“小课题”研究,目的在于引导教师把教学当成研究工作,教师即研究者。透过教师对日常教学当中问题的关切与省思,进行专题研究,有助于艺术课程的落实和创新,也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加强教师合作,因地制宜、富有创造性地开发艺术新课程。

在调查中,老师们普遍反映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缺乏环境支持。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很难落实,多媒体辅助教学和教材相配套的大量音像资料、教学用具、学具相对滞后,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制约教学效率和效果。为此我们要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地增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加强教师合作,因地制宜、富有创造性地开发艺术新课程。

猜你喜欢

教材艺术课程
教材精读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纸的艺术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