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2009-05-21管友桥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

摘要: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操作在其整个教学过程中凸显得尤为重要。但现时实践课程开设、实践资料提供、实践环境建设、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针对上述情况亟待人们去探究与应对。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实践环境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11-0194-02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高校该专业实践课教学的现状并非令人满意,问题在哪里、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去解决,急需人们去探究。

一、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教学中问题集中凸显在课程开设、实践资料编写、实践环境建设与指导教师水平等四个方面。

(一)实践课程体系尚未建立

高职院校电算会计专业实践课程的开设存在的主要缺陷就是尚未形成自己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实践课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核心,一个专业的学生在几年的学习期间究竟要学到哪些技术、技能与达到何种程度的关键是靠建立相对应的实践课程体系来实现,即学生职业技能力的培养是以实践课程体系的科学建立为前提的。目前高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践课程乃至理论课程体系基本上是传统会计专业的翻版,没有体现自己的专业特色。如大多数学校本专业的核心专业实践课程只开有电算化会计、企业会计软件操作实训,就连企业财务分析与管理、财务审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纳税申报的电算化实训均为开设,更谈不上财务软件设计、会计信息化规划、会计信息系统实施等实践课程的开设。目前大多数学校的会计电算化实训仅是理论教学的附庸,即进行的是理论验证性实践,均没有很好地围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来设置科学的实践课程体系。

(二)实践资料真实感较差

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践课程资料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其一,资料不仿真。大多学校的实践资料均是教师关门编造出来的,或是手工操作实训资料的翻版,没有充分借鉴实际工作岗位的有用资料,大多资料是学科性而非项目性的,故不能使学生在仿真的电算化岗位学习操作技能,模拟实践的内容与实际工作相比大打折扣。其二,资料内容陈旧。随着会计制度的改革与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行,高校的理论课教材一般能与知识的更新合拍,但实践的案例资料却相差甚远,一本实践模拟资料一用就是几年,学校未进行有效的修改、完善与补充。造成理论教学是新知识、实践教学是旧内容的相左局面。

(三)实践教学环境建设相对滞后

实践教学环境包含了“软环境”与“硬环境”。“硬环境”主要是运行会计软件的载体,因该载体具有多用性,一般学校均能达到要求。“软环境”是指会计软件的选用,基于学校的经费考量及正版的流行性应用软件价高且用途专一,目前大多数学校选用的是学习版,只有少部分学校用的是正版的但又可能是价格低廉的非流行性应用性软件,在这种应用平台上进行实习很难保证实践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四)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明显不足

教师是会计实践的组织、管理与操作示范者,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扎实的实际操作能力。但从目前高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大多数均是从学校到学校,非常缺乏实际工作经历与经验,动手能力不强,常常出现理论课中未涉及的一些现实的具体问题就很难把握,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只能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想象,更不用说熟练运用操作技能解决处理问题了。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明显不足,将直接影响学生操作技能与技术的培养。

二、实践教学问题解决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应认真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积极研究与采取解决的措施。

(一)有效构建项目式实践课程体系

高校的专业教育应是一种“专业能力本位”的教育,而实现此目标就必须将原学科体系设置的课程知识点与完成工作项目所需的知识点对应进行分拆,将原跨项目的学科课程体系回归到原始态的工作项目整体性的知识、技能、情景体系;以工作岗位为依据、以工作项目为载体、以项目过程为线索、以项目结果为目标,将知识、技能、态度、情景融为一体,构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终极目标的专业教育课程模式,即“素质项目”课程模式。为此,按照“从工作中来、到工作中去”的课程开发思路,对高校电算化会计专业的实践课程进行有效的开发,构筑与工作项目对接的实践课程体系。基于上述原理,可将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级,即会计核算电算化、会计管理电算化、会计决策电算化。单位会计核算电算化实践教学不仅应包括会计科目设置电算化、会计凭证填制电算化、会计账薄登记电算化、会计报表编制电算化,还应包括会计电算化工作发展规划的制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立、电算化信息系统制度的建立、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会计管理电算化是在核算的基础上利用管理软件进行会计预测,编制财务计划,进行会计控制,开展会计分析。会计决策电算化是利用会计辅助决策支持软件来完成决策工作。学生应学会根据全面会计预测的结果,对产品的销售和定价、企业经营方向等进行决策。基于上述实践教学内容的确定,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可参考图示的思路进行构建。

(二)共同开发项目式课程案例资料

基于“素质项目”课程模式的原理,按照与工作项目对接的要求,实现专业实践课程资料的有效的开发,编写出与工作项目对接的案例资料。通过由学生依据案例的资料进行二次开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项目式课程案例资料的编写可采取两条途径:

1.与软件使用企业共同开发。由于多数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材是针对某具体财务软件编写的,账务初始化操作比较简单。为了加深学生对二次开发的了解,教师应深入企事业单位进行广泛的调查,搜集一些通用的基本资料进行提炼、整理,将会计电算化的理论赋予其上,贴近工作实际与企业共同开发系统化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实验案例资料。

2.与财务软件公司共同开发。目前财务软件公司多数只提供与软件配套的使用说明书,而提供的上机资料非常少。为使编写的上机账务资料的内容系统、真实和完整,教师与财务软件公司可以合作开发案例资料。这样一是能结合软件功能设计内容,其针对性强;二是软件公司用户数量多,资料来源广。在征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软件公司可挑选用户的账务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和必要的修改,从而形成较为系统、真实和完整的案例资料,再与原来的上机手册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实践教材。它不但为学校的实践教学提供了较好的素材,而且也为软件公司贴近实际的再开发明确了方向,联合开发将实现校企双赢。

在将会计电算化上机案例资料付诸实践后,要根据教学单位与实际工作部门的意见反馈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要根据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企业内部控制、税收政策的变化及会计软件的升级不断进行内容更新。有条件的还可把以往的实验资料制作成光盘,这样更加方便学生进行自我训练与检查,避免走弯路,以提高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效率与效果。

(三)提高实践教师的教学水平

会计电算化是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边缘性学科,它要求教师既掌握会计知识、管理知识,又要精通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目前各高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师有的原来是学会计专业的,他们在组织实训教学时,对会计工作流程、会计业务处理较为纯熟,但计算机知识水平有限,对数据库的管理、网络管理、电算化系统的维护等方面知识的教授上会力不从心;有的学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对整个电算化系统的管理、维护、数据库管理、网络管理较为得心应手,但会计知识不够系统;新近从高等院校毕业的教师可能会计理论功底较扎实,计算机知识的运用也熟练,但因既无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操作经验,又无组织教学的能力。因教师的知识结构、操作技能结构的不协调严重影响实践教学质量。为改善实践指导教师的结构、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可采取从以下方面着手:

1.外送进修与激励自学相结合。为改善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使其既精通会计业务又熟悉计算机的应用,并能将其有机结合加以使用。学校因要有针对性地定期送教师到对口高校进修,对专业的缺项进行弥补;应出台措施鼓励教师自学,对考取职业技术等级证、不同层级的职称等级资格证的“双证”教师进行奖励或低职高聘。通过进修与自学两条途径使他们及时了解与掌握这门边缘学科理论与实践成果发展的动态,不断提高其整体的专业素质。

2.深入实际与专业公司培训相结合。实践指导教师应该经常深入企业实际,了解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所存在的不适;将实际问题带回学校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并将其带回实践中进行检验其正确性与可行性,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做到“产、教、研”有机结合,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会计核算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商品软件的发展日新月异,实践教师要定期深入软件生产或营销公司,接受前沿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及时掌握专业软件的发展动态与内在的体系结构,使教师不但知其然,而且也知其所以然。

3.专职与兼职教学相结合。大部分高校会计电算化的专业实践教师严重不足,内部挖潜适应周期长、培训成本高、教学效果差,实践证明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组建一支由社会同行专家、企业技术骨干等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与高超的操作技能,他们的参与不但可以改善学校的教师结构、减轻人力与财力的压力,而且可以将企业的先进文化、前沿的软件应用技术带进学校。

(四)加强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

实践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而现大部分高校均存在经费紧张的困难,要学校从有限的办学经费中拿出过多的资金来进行会计电算化专用的实践环境建设不太可能。为了给教学提供一个先进的贴近实际的实践平台,学校只有另辟蹊径。

1.校际合建区域性实训基地。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规划,将分散于各高校有限的专业实践建设资金捆绑加以有效利用,建设上规模、上档次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基地,从量与质上保证区域专业实践的需要。

2.与软件公司合建实训基地。对公司而言,既能满足软件不断更新换代验证性实验的需要,又能造就今后能够使用自己软件的大批会计人员,这将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潜在的经济效益;对学校而言,专业公司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带进了学校,学生就可以站在该领域的前沿全面、系统、深刻的体会、感悟与学习。该基地的有效运行会实现校企的双赢。

3.与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该基地是学校投资一部分资金于受托的企业共建形成,共同完成教育教学过程。因它拥有相对齐全而先进的设备与设施及实践经验丰富的财会工作人员,这不但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形成,还有利于造就“双师型”教师队伍与解决学院资金、技术、师资紧张等方面的矛盾。

三、结论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是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实现此目标,就必须按照“素质项目”课程模式与与实际工作部门融合、与工作项目对接来设置实践课程、编写案例资料、建设实践环境、提高师资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凤兰,刘庆志.会计教学改革要实行“五变”[J].财会月刊,2006,(1).

[2]黄一鸣.高校会计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南京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7,(1).

[3]刘术泽,孙先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4,(2).

课题项目:本文为2008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工作引领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与项目对接的实践性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为:XJK08CZC001。

作者简介:管友桥(1960- ),男,湖南祁东县人,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与高教管理。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