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人本主义

2009-05-21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意义学习任务型教学法人本主义

辛 丹 袁 菲

摘要:文章介绍了人本主义思想以及其中的意义学习的概念,分别就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三个步骤探讨了如何在任务型教学中实施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并且分析了实施人本主义的任务型教学的注意事项,以期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人本主义;意义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11-0192-02

伴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逐步开展,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呈现—练习—运用”PPP(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教学模式独霸天下,教师不再独占课堂。由于西方建构主义思想、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思想被引入到中国,在中国的英语课堂上,交际法、听说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在英语教学法方面逐渐百花齐放,学生为中心的地位逐渐体现出来。本文从人本主义思想的角度,来探讨人本主义在任务型教学法中的应用。

一、人本主义概述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主张心理学者应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其观点与近代心理学两大传统流派——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有较大的分歧,被称作心理学的第三种力量。主要代表人物为马斯洛、罗杰斯和坎姆勃斯。他们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看作是动物或者机器,不重视人类本身的发展特征;同时也批评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的认知结构,但却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态度等方面对学习的影响。他们认为心理学应该探讨完整的人而不是把人的各个侧面,如:行为表现、认知过程、情感障碍等割裂开来加以分析强调人的价值,人有发展的潜能,而且有发挥潜能的内在倾向即自我实现的倾向。

意义学习是人本主义学习观与教育观的一个重要概念。罗杰斯认为,这种学习发动于个体的内在需要,遵循机体评价的逻辑,具有个人意义,是完整的人的学习。它主要包括四个要素:第一,学习具有全身投入、个人参与(personal involvement)的性质,意义学习是左右脑并用的学习,学习者的情感与认知共同投入学习活动,学习过程中重视情感、体验,信任其机体感受;第二,学习是自我发起的(self-initiated),学习者具有内在的学习兴趣,这种内在兴趣是最重要的学习动力,“即使激发或者刺激来自外部,那种发现的感觉,达成的感觉,掌握和理解的感觉,却是发自个人内心”;第三,学习是渗透性的(pervasive),学习者所学得的,不是固定的、他人授予的客观知识,而是溶入个体情感、体悟的、真切的、全新的意义材料,成为人格结构的一部分,它会使学习者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会发生变化;第四,学习是由学习者自我评价的(evaluated by the learner),因为学习者最清楚这种学习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是否有助于导致他想要知道的东西,是否明了自己原来不甚清楚的某些方面。同时,由于自我评价,学习者自己确定哪些准则是重要的、学习的目标是什么,这种自我发起的学习成为一种负责的学习,学习者真正学会对自己及自己发展方向负责任。

二、如何在任务型教学法中实施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教育观当中所突出的意义学习,正是英语教学所应当借鉴之处,而能够将人本主义进行合理运用并实施的,当属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是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其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 and interaction hypothesis)(Ellis,1999)。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法,具有结构性,它由教学目标(goals)、信息输入(input)、活动方式(activity)、师生角色(teacher/student role)、教学环境(setting)等要素组成。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之间的差异在于前者注意信息沟通,活动具有真实性而且活动量大。英语课堂教学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即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进行对话性互动,进而产生语言习得。

英国语言学家简·威利斯(Jane Willis,1996)在她的专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中提出了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三个步骤:

1.前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

2.任务环(Task-cycle):

a. 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

b. 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

c. 报告(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3.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a. 分析(analysis)——分析任务的执行情况;

b. 操练(practice)——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

我们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虽然不能完全按照威利斯的任务型课堂教学的框架去操作,但是仍可以此为依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展开任务型教学并实施人本主义。

(一)前任务中的人本主义

任务型教学中的第一个步骤,教师引入任务,虽然没有学生参与其中,但是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在此步骤中,教师首先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解决某项交际问题,也可以是训练某一项基本技能等。教师将任务清晰明确地呈现给学生,并介绍任务的意义,使学生对任务产生兴趣。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便是一个任务驱动(task-driven)的过程,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有利于体现任务的真实性。学生会认为自己的学习是有意义的,体验到学习对于他们的个人意义,便会追随自己的兴趣投入到学习当中。

此外,在该环节中,要引入真实的语言材料,即输入信息。语言材料中应有新的语言知识出现,以便引起学生对某些语言形式的注意,且应以现实生活中的交际为目的,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语言,从而学习语言而不是局限于教材。但是,应注意所输入语言材料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过于简单,学生学不到新知识,也不能过于复杂,学生理解不了。简单或复杂,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无意义的信息输入,就更谈不上在基础之上的意义学习了。

(二)任务环中的人本主义

任务环分为三个阶段:(1)执行任务;(2)计划如何汇报完成任务情况;(3)汇报展示任务完成情况。执行任务本身就给学生提供了使用语言和提高语言运用的流利性、准确性、得体性的机会。在计划阶段,学生根据任务执行的情况,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为汇报展示做好准备,而教师只充当语言上的帮手。最后的汇报展示阶段强调语言运用的准确性,还可证明前期活动是否有效。

在此阶段中,既然学生都具有内在的学习动力,他们所需要的是不受压抑,能让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性得以自由舒展的土壤、阳光和空气。这些条件一旦具备,那颗求知的种子就会自主地发芽生长,而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营造这种促进学习的气氛。教师不是专家,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气氛的关键是学习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尤其是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这种态度的基础是对学生的信任,即信任学生不仅有学习的内在动力而且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正是符合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实现意义学习的关键是营造有利于学习的气氛。

(三)语言聚焦中的人本主义

简·威利斯建议在对学生的汇报展示进行了分析后应专门设计一定程度的活动强调一些语言点,还可组织专门的练习,要针对学生所出现的实际问题和交际目的,而不应机械地按教学大纲的规定按部就班地去做。在这一步骤中,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展示的评价,赞赏鼓励学生,从而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价值观和态度,使学生成为人格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教师要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意愿情感、需要、价值观,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维持学生学习的气氛,进而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刘晓明,王丽荣,2000)。

在任务型教学中实施人本主义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以任务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某种意义不大、甚至无意义的语言形式为目的。(2)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交际问题,这一交际问题必须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应该是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交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活动。在教师所设计的各种“任务”中:学生能够不断地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从注重语言本身转变为注重语言习得,从而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现成的语言知识点、随着“任务”的不断深化,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会越来越自动化和自主化。(3)重视和学生的情感沟通,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罗杰斯认为,学习是学生自我表现、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位咨询者,教学的实质和根本任务在于创建一个让学生感到安全、轻松、消除心理压力和负担的情境,让学生敢于和勇于自动发表简介、自由想象和创造(葛玲芬,2004)。

三、结语

实施人本主义的任务型教学,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切实做到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因此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营造语言的运用氛围和文化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平等的关系。教师在任务型教学中强调人本主义,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思维和认知需求设定与学生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相关的任务;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学生对任务作出自己的理解和反应,并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任务,实现语言技能的掌握和对个人有意义的表达。在我国当前的英语教学中,找到与人本主义的任务型教学的契合点,相信会使英语教学的效果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Ellis,R.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Willis,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M].Longman:1996.

[3]葛玲芬.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6).

[4]刘长海.罗杰斯学习心理学研究[EB/OL].http://blog.ci123.com/libai.

[5]刘晓明,王丽荣.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及对现代教学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0,(8).

作者简介:辛丹(1982- ),女,吉林四平人,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袁菲(1971-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语用学及教学法。

猜你喜欢

意义学习任务型教学法人本主义
意义学习,价值教育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意义学习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特点
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提取式学习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对有意义学习的影响——来自《科学》的文献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
卡尔·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