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2009-05-21汤占保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汤占保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要先了解这一核心,准确把握它的内涵。文章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一论断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3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11-0058-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要先了解这一核心,准确把握它的内涵。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现实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亿万人民的伟大事业,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万众一心去拼搏、去奋斗。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和享有者,又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享有者,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真正主体,在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紧紧依靠群众,相信群众,走群众路线,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才会生机勃勃、兴旺发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开来去理解。人既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实践的主体,是发展的原动力,又是社会发展的客体,实践的对象,发展的受益者。科学发展观把人的主客体地位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的目的,离开发展,发展观就会失去意义,两者之间有着极强的内在联系。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这是任何一种发展观都必须回答和解决的基本问题。以人为本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因为科学发展观在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上始终贯穿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理念。首先,在为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决策和工作的标准,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其次,在靠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努力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其三,在发展成果如何分配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走共同富裕道路,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坚持以人为本,要把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和代表人民的意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一切决策,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

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体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经济建设,要着眼于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政治建设,要着眼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合法权益,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文化建设,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精神生活质量,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社会建设,要着眼于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增强全社

会的创造活力,不断建设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彻发展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方针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依靠人民群众,走群众路线,重视人的作用,在经济、社会的整个运行与发展中始终以人为中心。人民群众是推进改革与发展的力量源泉。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树立相信人民、依靠人民的观念,创造人民平等发展,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江泽民同志指出:“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党80多年的一切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是要把维护人们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切工作都要从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出发,真正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的利益而执政,除了人民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以人民为本是党的性质、任务和宗旨所决定的。只有把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执政观结合起来,我们党才能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才能把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我们党还要继续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以便更好地为人民执政。要不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保证公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科技文化和身体健康素质;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战略。

总之,要进一步深刻理解“以人为本”这个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观察、认识、理解问题,必须把“以人为本”与联系当前的改革发展实际,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能不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这个党的优良作风的一个大问题。中央已明确提出,各级干部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按客观规律办事,惟有如此,才能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只要我们党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也一定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指导视角下的工会工作创新与水平提升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